摘要:当赌王家族四房为千亿遗产争得头破血流时,霍家三房子女始终恪守“长房独掌家业”的规矩,二房三房安分从事医生、律师等职业,无人越界。
早些年,霍家争产案闹得沸沸扬扬,霍震霆因南沙地皮纠纷被起诉。
这场官司不禁让人想起一位已故五年的老人——霍英东原配吕燕妮。
当赌王家族四房为千亿遗产争得头破血流时,霍家三房子女始终恪守“长房独掌家业”的规矩,二房三房安分从事医生、律师等职业,无人越界。
这份豪门罕见的“清流”气质,正是吕燕妮用一生埋下的伏笔。
01
1943年的香港湾仔石水渠街,20岁的吕燕妮穿着粗布衣裳,蹲在贫民窟的煤炉旁煮粥。
隔壁霍家传来的争吵声清晰可闻,霍英东的母亲刘三正为儿子四处借钱,想盘下街角那间摇摇欲坠的杂货铺。
彼时的霍家堪称“天煞孤星”:父亲早逝,两个儿子命丧台风,全家挤在20平米的破屋里。
而吕燕妮作为房东家的女儿,是整条街最抢眼的姑娘。
她虽不识字,却能替父亲算清账目,虽穿补丁衣,却能把萝卜干腌得街坊争抢。
刘三看中这份能干,硬是撮合了这桩婚事。
新婚之夜,霍英东对妻子说:“跟着我,可能要苦一辈子。”
吕燕妮只回了一句:“能吃饱就行。”
谁也没想到,这个朴素的愿望,竟成了霍家商业帝国的起点。
婚后的吕燕妮成了霍家“多功能员工”,白天帮婆婆摆摊卖咸鱼,晚上教小叔子打算盘,深夜还要缝补全家人的衣裳。
1948年,当霍英东犹豫要不要冒险做海运生意时,是吕燕妮当掉陪嫁的金镯子,凑出船队首付款。
朝鲜战争期间,她挺着孕肚守在码头,把霍英东拼死运来的战时物资分装转卖。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1953年。
吕燕妮从公务员表哥处得知港英政府拍卖战时剩余物资,她抵押全部家当投标40台轮机,转手净赚2.2万港元,这笔钱成了霍兴堂置业公司的启动资金。
后来她更牵线赌王原配黎婉华,促成霍英东与何鸿燊的赌场合作。
到1958年,霍家已是港澳商界新贵,吕燕妮却依然穿着旧旗袍,每天亲自核对账本。
02
霍英东35岁生日宴上,名流云集的半岛酒店突然闯入一位不速之客,他的初恋冯坚妮。
这个带着三岁儿子的离婚女人,让霍英东尘封多年的爱火重燃。
当丈夫忐忑提出纳妾时,吕燕妮在佛堂静坐整夜。
次日清晨,她开出三个条件,家族产业仅限长房子孙经营,二房三房后代不得经商,长房子女婚配由她全权决定,待婆婆刘三百年后再公开二房名分。
这三个条件看似退让,实则彻底锁死霍家权柄。
冯坚妮进门后虽得宠爱,但其子女姓名被刻意区分为“文”字辈(二房)、“显”字辈(三房),与长房“震”字辈形成鲜明阶级差。
更绝的是,吕燕妮主动说服婆婆接纳冯坚妮,既全了丈夫颜面,又赚得霍英东感激立誓:“霍家永远以你为尊”。
吕燕妮的教育哲学充满实用主义色彩,长子霍震霆主攻政商社交,次子霍震寰精研财务管理,三子霍震宇专攻科技创新。
1978年,她为霍震霆选中“最美港姐”朱玲玲,360桌婚宴震动香江。
当发现儿媳不爱喝补汤,她直接撤掉霍家三十年的炖品传统,朱玲玲诞下霍启刚后,更获赠价值千万的半山别墅。
对孙辈的栽培更显深谋远虑。
2012年霍启刚迎娶郭晶晶,吕燕妮专门从河北请来厨师,只因孙媳随口提过“想念保定驴肉火烧”。
郭晶晶产后,90岁的她坐着轮椅赶到医院,塞给重孙霍中曦一对翡翠长命锁,那是1943年她的嫁妆。
03
1980年代,当香港富豪争相投资伦敦纽约时,吕燕妮力主霍英东开发广州南沙。
这个决定起初遭家族反对:“填海造陆至少亏二十年!”她却坚持:“霍家要在大陆扎下根。”
如今南沙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22平方公里地皮估值超3000亿。
晚年的她更像家族“精神图腾”。
2006年霍英东逝世,二房三房子女自觉退避,长房三子顺利接管商业帝国。
2020年97岁的吕燕妮离世时,连离婚多年的朱玲玲都黑衣素服守灵,郭晶晶含泪回忆:“奶奶教我第一句广东话是‘家和万事兴’。”
当后人翻阅霍家族谱,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
长房子女名字皆带“震”(震霆、震寰、震宇);
二房是“文”(文芳、文斌),三房为“显”(显光、显杨)。
这种姓名等级制,恰是吕燕妮无声的宣言,她从未阻止丈夫追寻爱情,但用最传统的方式,在现代化豪门的肌理中刻下不可逾越的阶级。
这位从不用爱马仕包的老太太,留给霍家最贵的遗产是三条铁律,核心利益寸土不让,温情脉脉下要有钢的骨架,资源分配明码标价,用制度而非情感捆绑人性,家族荣誉高于私欲,让每个成员成为利益共同体。
或许正如霍启刚在悼文中所写:“奶奶教会我们,真正的豪门不在财富多少,而在人心聚散。”
在这个充斥着狗血剧情的豪门时代,吕燕妮的故事,为所有女性提供了一份另类参考答案,与其做被争夺的奖杯妻子,不如成为制定游戏规则的人。
来源: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