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港媒3月29日曝料,一场低调却极尽排场的佛教超度法会在香港某大殿悄然展开。
港媒3月29日曝料,一场低调却极尽排场的佛教超度法会在香港某大殿悄然展开。
没有媒体宣布,没有公开讣闻,甚至没有李家的发言人站出来。
但人们都知道,这场法会,是为一个人而设——李兆基,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掌门人,千亿富豪,也是华人世界的“地产教父”。
他走得安静,可李家人为他的“归途”准备得极其体面。
你见过什么样的超度法会?
香火缭绕?纸马成群?小庙道场?
李家的场面是这样的:包下整座佛寺大殿,场外摆满祭品,200名高僧排班念经,连续五天不间断。
最核心的,是供奉在中央的三张“附荐纸位”。中间写着李兆基的名字,左右分别是李家祖先与一位名叫“伍泽川”的先人。
三张纸位前摆着白米饭、清茶与素菜,三位拜荐人写得清清楚楚:李家杰、李家诚与徐子淇。
每一笔每一画,都是对先人的敬重;每一声佛号,都是对家族命脉的祈愿。
这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仪式——据传,仅纸位、法会、大殿租赁与高僧法金,费用已超300万港币。
除了佛堂里的纸位,最吸睛的,是停在大殿外的那艘五米长“慈航普度法船”。
它不是道具,也不是模型,而是按照真船尺寸一比一打造,装饰考究,细节繁复。
船头写着“普度”,船尾印着“极乐”,整艘船象征着一位长者的灵魂,乘风而去,渡过生死之海。
更细心的网友发现:船上纸位不止李兆基,还有李家三位女儿的署名。
虽然李兆基的正式遗产传男不传女,但在这艘纸船上,女儿们的名字也随父同行,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团圆”。
这位香港第二富豪,生前住的地方不到20平米。
离婚四十年不近女色,穿的衣服都是几十年前的款式,连饭菜都清淡节制。
但他留下的财富,却超过2200亿港币,其中隐形资产据说还远远不止。
如此低调的人,为何后事如此声势浩大?
因为李家懂得一个道理:“送得好,才是真孝顺。”
在香港,葬礼已经不是单纯的告别,而是家族格局的“公开排演”。
谁扶灵?谁站位?谁致辞?谁缺席?谁哭得最真?谁送得最体面?哪怕一个跪拜的动作,都会被外界放大揣摩。
想当年,赌王何鸿燊的葬礼,三位特首为他扶棺,800万的棺材,250万的鲜花,记者车马费1万起步。
霍英东走的时候,国旗盖棺,十位政商大佬送行,堪称“国葬级别”。
而如今的李兆基,虽然尚未举行正式丧礼,但从超度仪式的规格来看,李家也在默默铺排一场不输前辈的“风光谢幕”。
拜荐人名单中,除了两位公子,还有一个熟悉的名字——徐子淇。
这个曾被称为“最幸运的儿媳”,如今再一次站在李家的核心位置。
自从李家诚分得遗产后,徐子淇的身价早已突破千亿,她也是李家第三代中唯一的“正统母亲”。
她的名字出现在纸位上,意味着她在李家的地位早已稳如泰山。
而这也说明,李兆基的这场谢幕,不只是对先人的致敬,更是对后代布局的延续。
长子李家杰,未婚,通过科技手段育有三子,掌管内地业务;
次子李家诚,娶徐子淇,育有四子女,掌控香港本地资产。
兄弟分治,互不干涉,又能相互协作,是李兆基生前最满意的安排。
如今父亲离去,他们一起操办法会,一起设纸位,一起请高僧,一起“拜荐”。
李兆基走了,走得安静,也走得体面。
他的一生,是香港经济腾飞的缩影;他的一走,是李家新篇章的开端。
300万的法会,不只是为他超度,更是在替李家积福。
200高僧不仅诵的是经,更是诵给这个时代听的“李家宣言”。
豪门的戏码,总是精彩。
看似送别,其实布的是局。
这一次,是李兆基的谢幕,也是李家兄弟的开场。
来源:竹影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