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S后的第六十三天,台北玫瑰园新立的汉白玉墓碑上还沾着晨露,一场由明星家族、前夫与媒体共同编织的舆论战争却已席卷整个华人娱乐圈。这场看似私人恩怨的拉锯战,在资本、流量与伦理的裹挟下,逐渐显露出娱乐工业链条中鲜为人知的暗面。
大S后的第六十三天,台北玫瑰园新立的汉白玉墓碑上还沾着晨露,一场由明星家族、前夫与媒体共同编织的舆论战争却已席卷整个华人娱乐圈。这场看似私人恩怨的拉锯战,在资本、流量与伦理的裹挟下,逐渐显露出娱乐工业链条中鲜为人知的暗面。
3月21日凌晨两点十七分,某娱乐周刊记者收到匿名包裹,内含长达四十二分钟的通话录音。音频中男声音带着嘶哑的哭腔,反复质问“为什么不让我见最后一面”,背景夹杂着玻璃碎裂的刺耳声响。经声纹比对专家鉴定,该声音与汪小菲此前公开采访的声波匹配度达89%。台媒次日头版以《失控前女婿深夜辱骂岳母》为题,配图选用S妈受访时拭泪的照片,而汪小菲团队至今未对录音真实作出回应。
这场舆论风暴的核心,始终绕不开两份互相矛盾的文件。网传消息称大S医疗记录显示,其2月3日急救时曾出现血氧饱和度骤降至70%的危急状况,但主治医师在死亡证明书上手写标的“病毒心肌炎”结论,与S家声明的“流感并发症”存在医学争议。另一方面,汪小菲委托律师向台北地方法院提交的监护权变更申请中,附有儿童心理医师出具的评估报告,指出两个孩子近三个月出现夜间惊醒、拒绝进食等应激反应。
在媒体战场上,双方阵营的舆论操控术堪称教科书级别。台媒《星闻速递》连续三日头版追踪报道,将汪小菲2015年醉酒砸店的监控视频与最新录音并置剪辑;而内地自媒体则深挖出S家族企业与某传媒集团交叉持股的股权结构图,直指其操控舆论的资本链条。这种信息对冲导致公众认知严重割裂:社交媒体监测数据显示,“心疼汪小菲”和“抵制炒作逝者”两大话题的阅读量在48小时内相继突破十亿。
在这场风暴中,最耐人寻味的莫过于双方支持者的底层逻辑。心理咨询机构「情绪研究所」抽样调查显示,25-35岁女群体中62%支持汪小菲,她们在问卷中高频提及“单亲爸爸不易”“北京爷们真情”;而力挺S家的42%受众里,超七成认为“台湾媒体更讲证据”。这种地域认知偏差,在狗仔葛思琪抛出大S生前手写遗嘱照片时达到顶点——泛黄信笺上“孩子归生父”的字迹经三家笔迹鉴定机构认证,与2018年离婚协议签名相似度超92%。
随着战局升级,更多灰色地带的参与者浮出水面。某直播平台头部主播在带货间隙“无意”透露,曾有中间人开价三百万新台币求购大S临终视频;网传消息称某殡葬公司员工手机里存着二十通未接来电,来电号码归属地显示为北京朝阳区。虽然这些线索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已足够点燃公众想象。令人唏嘘的是,在这场全民破案狂欢中,鲜少有人意到台北市立殡仪馆公示栏里,大S治丧委员会公示的鲜花摆放费用高达七位数。
目前唯一能确认的事实,是台北地方法院第327号保险箱里,封存着二十余份未公开的公证文件。据参与遗产清算的律师透露,这些文件包含海外信托基金分配方案及子女探视权细则,但根据台湾地区《个人资料保护法》,相关内容五年内不得对外披露。当记者追问遗产分配进度时,S家代理律师仅以“尊重司法程序”四字作答,身后助理怀抱的文件夹上,某国际公证行的烫金徽标在镁光灯下一闪而过。
玫瑰园的守墓人老陈最近总在深夜接到媒体电话,询问是否看见汪小菲深夜祭拜。这位看守陵园二十三年的老人,却对记者反复念叨着另一件事:“她墓碑前的白玫瑰,每隔三天就会换一束新鲜的。”至于送花人的身份,监控录像里始终只有墨镜口罩包裹严实的黑影,捧着的花束卡片上,钢笔字迹力透纸背地写着同一句话:“时间会证明。”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