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说,几十年来,他和哥哥李泽钜每周一都会和父亲李嘉诚共进晚餐。更有趣的是,李嘉诚还特别强调晚餐要简单,普宁豆干、番薯糖水,潮汕风味,朴素得像隔壁大爷的家常便饭。可别小看这顿饭,它背后藏着一整套老李的家族哲学。
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说,几十年来,他和哥哥李泽钜每周一都会和父亲李嘉诚共进晚餐。更有趣的是,李嘉诚还特别强调晚餐要简单,普宁豆干、番薯糖水,潮汕风味,朴素得像隔壁大爷的家常便饭。可别小看这顿饭,它背后藏着一整套老李的家族哲学。
李嘉诚说,吃简单,是为了让孩子记住自己的根——潮汕人,别忘了本。这话听着挺有道理,像极了那些成功学鸡汤:无论你飞得多高,别忘了你从哪儿起飞。但问题来了,老李的本到底是什么?是潮汕的乡土情怀,还是商人的逐利本性?这顿饭,吃的是情怀,还是吃的是算计?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
先说这顿饭的仪式感。几十年如一日,每周一晚餐,雷打不动——这不是普通家庭的聚餐,这是资本家族的战略会议。你想啊,李嘉诚是香港首富,两个儿子一个掌管长和系,一个玩转电讯盈科,三个人坐在一起,聊的会是家长里短吗?别天真了,聊的肯定是资产布局、市场风向、家族传承。普宁豆干是主菜,资本运作才是硬菜。
再说这顿饭的情怀。李嘉诚强调潮汕根,强调不忘本,这话听着挺感人,但细想却有点鸡贼。潮汕是他的发家地,是他的文化符号,也是他的人设。强调潮汕,既能拉近与家乡的情感距离,又能给自己贴上“朴素”、“接地气”的标签——这对一个商人来说,简直是双赢。可问题是,情怀归情怀,民族大义呢?潮汕是中国的潮汕,李嘉诚是中国的商人,这个身份,他真的记住了吗?
说到民族大义,就不得不提李嘉诚的争议操作。卖港口、撤资香港、投资海外,这些事儿,早就让他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说他是精明的商人,有人说他是冷血的资本家。无论如何,他的选择让人质疑:你记住了潮汕的根,却忘了潮汕是中国的土地;你记住了家族的传承,却忘了国家的责任。这顿普宁豆干,吃得再朴素,也掩盖不了资本的冰冷。
李嘉诚也有他的辩护者。有人说,商人逐利天经地义,李嘉诚只是做了一个商人该做的事;有人说,他的慈善捐款遍布全球,贡献不可忽视。但问题是,商人逐利可以理解,但逐利的是否应该有底线、有担当?慈善捐款可以加分,但加分的是否应该对国家有更多的责任感?这些问题,老李恐怕很难给出让人满意的答案。
回到李泽楷的这句话——“每周一晚餐”。这顿饭,吃的是亲情,也是资本;聊的是家族,也是利益。李嘉诚的家族哲学,看似简单,却复杂得让人琢磨不透。潮汕豆干的朴素,掩盖不了资本的冷酷;番薯糖水的甜美,冲淡不了民族大义的缺失。这顿饭,吃出了一个家族的成功,也吃出了一个商人的争议。
还是得说一句:李嘉诚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一个商人的镜像。他的成功值得学习,但他的选择也值得反思。潮汕的根,记住了;国家的情,别忘了。普宁豆干可以简单,但人生的选择,不能太鸡贼。这顿饭,吃得好不好,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来源:小香娱乐圈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