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林被“绑定”的甜日子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4-01 15:58 3

摘要:晌午的日头正大,匆忙吃完午饭的张少林,心里仿佛有啥心事,来不及休息,趿拉着一双沾着泥土的布鞋,跨上的电动三轮车,右手向下一拧,伴着轮胎扬起的阵阵灰尘,三轮车驶向大棚区。

张少林被“绑定”的甜日子

晌午的日头正大,匆忙吃完午饭的张少林,心里仿佛有啥心事,来不及休息,趿拉着一双沾着泥土的布鞋,跨上的电动三轮车,右手向下一拧,伴着轮胎扬起的阵阵灰尘,三轮车驶向大棚区。

今年52岁的张少林,个头不高,头发略乱,常年风吹日晒让他的皮肤呈现一种略带光泽的黑,但眼睛里有着一股不服输的精气神。

张少林所在的村子名叫大荒地,顾名思义,就是荒,没啥东西。用大荒地党支部书记张林保的话说,“从前,全村人掏空了口袋都凑不出几个钱。”

脱贫攻坚期,张少林家里两个孩子读书,还有老人要赡养,是大家公认的“贫困户”。脱贫后的张少林收入虽然有所上涨,但始终没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3年前,村里成立了合作社,还和一家名叫大理耘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耘飞公司)的龙头企业达成了合作,在村里建了不少的蔬菜大棚,供村民种植各类果蔬,提高收入。

听闻此事的张少林报上了名,从报名这天起,张少林算是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耘飞公司与大荒村的合作模式名叫“双绑”,指的是“龙头企业绑合作社”、“合作社绑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在此模式下,合作社负责流转土地,并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建造种植大棚;龙头企业记账式供应农户的种苗、化肥等生产投入;农户只需负责蔬菜种植和大棚设施的维护等。

这“双绑”听着简单,里面的门道可不少。

“实践出真知啊。”耘飞公司负责人李树春坦言,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大棚如果由企业经营,只需雇几个村民就行,企业的效益可以最大化。然而实践告诉他,只有村民自己经营大棚,才会最大程度的激发大家的内生动力,整体效益才会更高。用他的话说,“雇的村民只要刮风下雨就会窝在家里不出来,村民自己经营大棚后,只要天上不下刀子都会跑到大棚里忙活,而且特别细心。这产量能不高吗?”

除此之外,“双绑”模式中“龙头企业统一提供化肥等生产投入”也是实践产生的“真理”。在实际种植中有的村民为了追求产量不按规定使用化肥,结果就是产品质量不过关,根本卖不出去。

张少林就是一个例子。他的大棚主要种植黄瓜,种植第一茬黄瓜时为了节约成本,张少林便未按照标准使用化肥。结果这茬黄瓜因营养不足,本应笔直粗壮的黄瓜个个长成了“豌豆角”,全部没能达标,这次教训叫张少林在家吃了半个多月的拍黄瓜。

从此之后,张少林开始按照技术员的指导标准种植黄瓜,产品质量过关了,账本上的收入开始蹭蹭地涨。张少林的收入从2022年的14.63万元,变成了2023年的20.8万元,到了2024年,已经达到了31.84万元。

眼瞅着,“脱贫户”张少林摇身一变,成“大款”了。

弥渡县这几年可冒出了不少的“张少林”。“双绑”模式成熟以来,主动与耘飞公司寻求绑定的合作社和农户越来越多,全县绑定的合作社从2020年1个到了31个;种植规模从2020年的185亩扩大到 2024年1696亩;绑定的农户也已达到228户。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来源:中国扶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