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外界质疑,她直言:“我不想一辈子只做明星,我要成为有思想的人。”
文 | 八瓜鱼
编辑 | 八瓜鱼
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千金小姐”。
到小小年纪去卖艺的“落魄童工”。
再到后来斩获三大影后桂冠的“失聪影后”。
萧芳芳的演艺史堪称“传奇”。
1947年,萧芳芳出生上海一个高知家庭。
父亲是留德学者,母亲从事艺术领域。
萧芳芳两岁那年,全家迁居香港。
然而还不等萧家在香港扎稳脚跟。
父亲的投资事业便迎来不可逆转的失败。
不仅赔光了家产,还背上了数不清的债务。
雪上加霜的是身为一家之主的父亲还在一年后因病去世。
剩下萧芳芳母女二人只能被迫过上食不果腹的日子。
命运的转折在萧芳芳6岁那年降临。
彼时的香港正在盛行“童星当道”。
为了生计,6岁的萧芳芳在母亲安排下踏入影坛。
自此成为香港电影史上最年轻的“打工童星”之一。
1954年,7岁的她参演了人生第一部电影《小星泪》。
在影片中,她饰演一个命运坎坷的苦女孩。
一场楚楚可怜的哭戏打动了观众,也震撼了导演。
导演李化评价她“天生属于镜头”。
此后,她以每年数部电影的速度迅速蹿红。
1958年的《苦儿流浪记》成为她的成名作。
而她演唱的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至今仍被传唱。
196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期。
也是萧芳芳事业的巅峰。
她拜京剧名角粉菊花为师。
与师妹陈宝珠一同成为古装武侠片的顶流。
1960年的《青城十九侠》开启了她“武侠女神”的生涯。
此后短短6年间,她主演了超过100部电影。
甚至创下一个月连拍3部戏的纪录。
但此后她与陈宝珠的竞争却是一场影坛奇观。
两人虽是同门姐妹,影迷却势同水火。
影院里常出现“萧粉”与“陈粉”互相喝倒彩的场面。
然而萧芳芳并未被古装类型局限。
1966年,她在时装片《少女心》中一人分饰三角。
凭借连跳18支舞的超强表现彻底打破“古装打女”标签。
自此成为首位横跨武侠与歌舞片的“全能玉女”。
然而正值事业巅峰的萧芳芳却突然做出惊人决定。
1970年,萧芳芳决定暂别影坛赴美留学。
面对外界质疑,她直言:“我不想一辈子只做明星,我要成为有思想的人。”
3年后,她带着西顿贺尔大学的学位回归.
1977年,她创造了香港喜剧史上最具标志性的角色之一——林亚珍。
凭借一头乱发外加圆框眼镜的“傻大姐”形象。
萧芳芳成为风靡全港的热门影星。
这个角色不仅是她对市井文化的精准捕捉。
更暗含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幽默解构。
此后,《八彩林亚珍》等系列电影让萧芳芳被称为“女版周星驰”。
1993年,萧芳芳迎来艺术生涯的终极升华。
她在《方世玉》中饰演李连杰的“搞笑老妈”苗翠花。
武功高强却粗心莽撞的形象令观众捧腹。
李连杰曾感慨:“她不仅是搭档,更像我的母亲,教会我如何用喜剧传递真情。”
但真正的封神时刻在1995年到来。
在许鞍华执导的《女人四十》中,她饰演的中年主妇阿娥。
影片中她在照顾痴呆公公与职场压力间挣扎。
尽管剧情没有刻意煽情。
但她却用细腻的演技将平凡女性的坚韧与无奈刻画入骨。
凭借此片,她包揽柏林电影节银熊奖、金马奖与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次年,她在《虎度门》中化身粤剧名伶,再次斩获金马奖。
48岁的萧芳芳就此迎来她演艺史上的高光时刻。
也迎来了人生不可避免的下坡路。
随着年龄增长,萧芳芳的耳疾愈发严重。
她不仅左耳失聪、右耳也仅剩两成听力。
其实在拍摄《方世玉》期间,她几乎听不见外界声音。
和对手演员演戏时,也全凭借读唇判断对方说词的节奏。
而在拍摄《麻雀飞龙》时,她更是彻底陷入了失聪的困境。
所以在这部戏之后,她宣布告别影坛。
2009年,香港电影金像奖为她授予了终身成就奖。
退出影坛后的萧芳芳并没有开启她的养老生活。
而是将精力投入到了慈善事业当中。
她和丈夫创立基金会。
只为给一些受到伤害的儿童送去温暖。
她还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号召社会相应。
真正做到了将名人效应最大化利用。
在她的一系列举措下,香港政府也逐渐对儿童安全问题加大关注度。
如今,78岁的她仍是影迷心中的“不老女神”。
从童星到影后,从喜剧演员到公益领袖。
萧芳芳用一生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明星”。
她的人生正如柏林电影节评委对她的评价那般贴切。
“萧芳芳让全世界看到,东方女性可以同时拥有智慧、幽默与力量。”
来源:娱八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