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日,是张国荣离开的第22个年头。刷到朋友圈里满屏的“哥哥安好!”,忽然想起2003年那个愚人节。
2025年4月1日,是张国荣离开的第22个年头。刷到朋友圈里满屏的“哥哥安好!”,忽然想起2003年那个愚人节。
我们班那时候来了个实习老师,他管不住学生,他每次上课,课程自由活动,吵吵闹闹,声音大的,我们坐在前排也听不见,但是大家都是怪他声音像蚊子一样哼哼。
平时他和我和同桌聊得比较融洽,所以那天他提前结束讲义,留作业上了自习。下了讲台,敲了敲我的课桌说:张国荣跳楼了。
当时的我听见这句话只觉得莫名其妙张国荣是谁?哪个老师还是他们村的谁?他问我你连张国荣都不知道?看不看电影。
我否定了他,他说我白看了那么多年电影,我觉得比如F4啊、周杰伦啊、谢霆锋认识,张国荣不知道,他不再理我,他大概觉得我故意和他扛。
几年后,我们在大学里经常聊电影,一到4月1日,晚上公共教室或者宿舍楼前都会放张国荣的电影,我忽然想起了这位实习老师说的跳楼事件。
我还真认识这位香港明星,大概只是和他没有同频,没有把张国荣是谁对上号。
《倩女幽魂》,我是在光盘上看的,借的人多了,磨损严重,电影有些情节很卡,但不影响大家的喜爱。
对于我还好,当时还小,看的不是情节,是热闹。但是热闹里只要有恐怖的情节,会害怕,所有卡碟也是好事,不用去看太多不敢看的镜头。
我想经典的《霸王别姬》大家一定不陌生,里边的程蝶衣“比女人还女人”,说说的,我不记得了,我是认可的。
后来再看,当程蝶衣对着镜子抹口红,我有点难过,原来有些故事,真的需要岁月来懂。
真正认识张国荣,是在大学图书馆,我借过他的传记之类的书。有个社团放映《春光乍泄》。
梁朝伟和张国荣在阿根廷街头争吵,黎耀辉说「不如我们从头来过」,何宝荣摔门而去。
还没散场,和我一起的同学说,这样的片子,一会儿被老师看到,肯定没收。
我不知道她什么意思,后排男生突然大喊:张国荣的腰真软啊!满屋子寂静两秒,接着爆发出狂笑。
在笑声里同学说,男同的故事。吓的我跟着离开了教室。但是后来才知道,很多电影叫删减版。
虽然没有看完,但那笑声里藏着青春少年的青涩,用玩笑掩饰对同性之爱的困惑。
那些年错过的远不止电影,他的歌曲都很经典。有人在朋友圈发《Monica》,说:「我哥当年追我嫂子,就是唱这首歌表白的。」原来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流行,只是我们总以为青春专属当下。
关于张国荣的死因,江湖上传闻无数。有人说他被下了降头,有人说他因《异度空间》入戏太深。
最让我心惊的,是抑郁症患者的自述:「当你连呼吸都觉得累,镜子里的自己都陌生,张国荣可能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天台的。」
想起实习老师说的「他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突然明白:体面,或许是他留给世界最后的倔强。
人生很多无奈和悲欢,和难以左右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我们作为旁观者,是无法去用言语讲述清楚的,但是有人说他选择愚人节跳楼,是怕我们太难过。也认可。
现在的00后大概很难理解:一个去世20多年的明星,为何总被反复提起?就像我们当年不懂父母为何对着邓丽君的照片流泪。
有些怀念无关追星,而是在时光碎片里打捞自己的青春。就像实习老师当年在黑板上写的人生如戏,直到人到中年才懂得:戏里戏外,都是我们回不去的昨天。
张国荣要是活着,现在也是个慈祥的帅气大叔,是不是呢,他们同龄的明星们,现在还是比较年轻帅气的,我想他一样。
或许吧,但有些美好之所以永恒,正是因为定格在了最耀眼的瞬间。就像《阿飞正传》里的旭仔,永远活在60年代的风里,而我们,也永远记得那个教会我们不如从头来过的哥哥。
来源:项项娱乐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