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张颂文将粉丝信件丢进垃圾桶的视频曝光时,一场荒诞的审判悄然上演。曾经因扮演高启强封神的他此刻在舆论场竟被套上屠龙者终成恶龙的叙事枷锁。这种集体认知错乱恰似观众对着镜子痛骂镜中人,却忘记镜子本身也是自己打造的。
张颂文将粉丝信件丢垃圾桶。
当张颂文将粉丝信件丢进垃圾桶的视频曝光时,一场荒诞的审判悄然上演。曾经因扮演高启强封神的他此刻在舆论场竟被套上屠龙者终成恶龙的叙事枷锁。这种集体认知错乱恰似观众对着镜子痛骂镜中人,却忘记镜子本身也是自己打造的。
《狂飙》中高启强的复杂性让观众在痛恨与共情间反复横跳,这种撕裂感在剧终后悄然转移至演员身上。人们沉迷于张颂文在菜市场挑拣烂菜叶的高启强式生存智慧,却又在他展露真实性格时大呼人设崩塌。
当网友翻出他十年前拒绝粉丝合影的旧闻,配上看他早就是另一个高启强的判词时,暴露的恰是大众对艺术家的畸形期待。既要求他们演出人性的灰度,又不允许本人存在任何阴影。这种投射游戏在娱乐圈早有先例。冯远征因家暴角色被小区大妈追着骂,张嘉译因宋思明被贴上权欲标签。
但张颂文面临的困境更显吊轨,观众因他完美诠释了屠龙者的堕落轨迹,便认定他现实中必定藏着恶龙的鳞片。当他在直播间婉拒粉丝索要签名,在机场快步避开代拍镜头时,这些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都被强行塞进高启强黑化的叙事框架里重新编码。
《狂飙》第二季筹备消息传来,我们是否该先摘下看戏时的角色滤镜,还给演员在现实生活中喘息的权利。当张颂文下次再出现在菜市场时,我们能否学会欣赏那个不必成为高启强的普通人?
来源:娱乐小飞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