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娱:四大天王的“楚河汉界”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4-03 17:43 1

摘要:在电影主创接受访谈的现场,梁家辉说了这么一句话,“郭富城正在一步一步,走上我的舞台。”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昔年,港片《寒战》横空出世。

在电影主创接受访谈的现场,梁家辉说了这么一句话,“郭富城正在一步一步,走上我的舞台。”

而郭富城也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人有天赋之别、术业专攻,自然也就有各自“疆域”。

四大天王呢?

刘德华出道最早。

他本以影视作品立足,但到了1985年,也想起来还有歌坛可以玩,于是,在华星唱片发行了个人首张专辑《只知道此刻爱你》。

销量惨败一事自不必提。

这一年,他算是乐坛出道,但直到1990年之前,他都从来没有踏足过香港乐坛的颁奖典礼。

业内对他唱歌,评价不高,与张学友出道就红星,待遇迥异。

不过,没有人能想到,当谭张相继引退,乐坛“真空”,刘德华一步“抢滩”,竟然就夺TVB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压下了低落数年又重回正轨的张学友。

一拿就是连续三届。

毋庸讳言,他走上了张学友的舞台。

面对携影坛声势而来的偶像歌手刘德华,在影坛几乎毫无影响力、只有一把好声音的张学友,几乎是无力招架的。

这一刻,进攻的是刘德华,节节败退的是张学友。

张学友拿过唱歌比赛冠军。

其首张唱片《Smile》,卖出四白金的销量,足够他受到乐坛重视,同年度也凭《情已逝》,闯入了十大劲歌金曲和十大中文金曲两大颁奖典礼。

也就在这一年,他接拍了电影《霹雳大喇叭》。

电影还在拍摄当中,他唱片卖火了,所以逼得洪金宝不断给他加戏。

他似乎颇有喜剧天赋。

但兜兜转转,他也不是没演过主角,却始终不温不火,非但商业票房从无起色,甚至连演技也极少被人提起,反而是配角戏更为出彩,比如《旺角卡门》和《笑傲江湖》,就接连给他带来两个配角奖。

不过有一说一,即便刘德华要等很久之后,才能在影坛拿奖,但张学友,从来不曾走上刘德华的舞台。

在电影这块,刘德华要强势太多。

张学友唯有紧守乐坛。

如他所言,我样子不够“偶像”,就只能唱得更好。

这是实话。

郭富城的本行是舞蹈。

他十八岁的时候,以舞蹈员身份入行,此后练了三年,也正因如此,他的出道,要来得比前面两位天王坎坷许多。

原因很简单。

跳舞这个东西,实在很难速成,也不太容易有什么正式的作品。

给大明星伴舞、在大秀中群舞,甚至是被外借去帮男女歌星们拍MV,这些东西,怎么算,都没法算作个人的“作品”。

但金子始终都会发光。

艺员部的人,其实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跳舞专注且资质颇佳的年轻人。

几经波折,他还是“听劝”,离开了舞蹈组,转入了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随后以全班第一的成绩结业。

然而很有趣,他仍然没法就此“出道”。

反而开始了龙套岁月。

1990年,他在台湾乐坛出道。

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连发三张唱片,竟然都卖破了百万张的销量,迅即就成了,那个年代华语乐坛最红的歌手。

两年后,郭富城返回香港,火线封王。

而他不但踏上了乐坛的“舞台”,更重启了自己“舞蹈”本行的“舞台”,也在不久之后,在影坛发力,居然比刘德华更早一步,夺得了香港电影票房年冠。

这意味着什么?

他踏上了刘德华的“舞台”。

与此同时,他还开创了另外一条赛道,广告。

从机车广告开始,他一路狂奔,先后将自由2、百事、美邦和浪琴等大牌代言收入囊中,逾三十年而不歇。

实话说,如果要谈舞台、时尚和广告,笔者以为,这几座舞台上,除了他,空无一人。

当然,主战场还是在歌坛和影坛。

乐坛王座争锋,影坛方面,郭富城虽然后发,但早就可与刘德华并峙争雄。

但此时来看,这条路还很有趣。

暂不定论。

黎明其实很早就签约了唱片公司。

1986年,他参加无线电视台的新秀歌手大赛,取得季军的名次,与亚军许志安一起,签约了华星唱片。

但许志安很快就发行了个人专辑,黎明却冷板凳一坐几年。

后来在戴思聪的干预下,他得以转投宝丽金唱片,才迎来了事业上的转机。

1990年,黎明首发专辑《相逢在雨中》,乐坛出道,次年就夺销量大奖,在香港人气暴涨,媒体直接将他与张学友和刘德华两位前辈并列。

这算是一场“少年得志”。

又过了一年,红遍亚洲的郭富城回来了,香港史上最强“造星运动”开场。

其实笔者一向不主张,将“四大天王”的出现,作为一场“造星”,因为他们本身就星光强横,又各自崛起之后,才并列称王,何须“制造”?

黎明自然也有其实力。

四大天王,其实也是一场“攻防战”。

刘德华、郭富城和黎明,先后闯入了张学友的舞台,这三位偶像,当真是来势汹汹,轻易就将旁人挤出舞台聚光灯之外。

而张学友也自然不可小觑。

他守住了实力派歌手的尊严,以唱应手,裂土封疆。

语毕。

来源:唐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