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2025年离世13位演艺界名人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4-05 00:25 3

摘要:国家级非遗(眉户)传承人李瑞芳,以《梁秋燕》《杨贵妃》等角色蜚声戏曲界。她曾将北欧话剧《真的·真的》改编为地方戏,推动戏曲国际化。晚年仍致力于秦腔现代化,被誉“西北地方戏活化石”。

1月3日:李瑞芳(90岁)

国家级非遗(眉户)传承人李瑞芳,以《梁秋燕》《杨贵妃》等角色蜚声戏曲界。她曾将北欧话剧《真的·真的》改编为地方戏,推动戏曲国际化。晚年仍致力于秦腔现代化,被誉“西北地方戏活化石”。

1月29日:武福星(82岁)

相声名家武福星与高秀敏合作的《包袱》曾获全国小品大赛一等奖。他创立的民间相声社培养数百弟子,晚年仍活跃于舞台,为曲艺传承燃尽最后心血。

1月29日:张立威(56岁)

台湾喜剧演员张立威以《刁蛮公主》中“万人敌”一角成名,擅长刻画市井小人物。年初因化疗并发症骤逝,好友王彩桦悼念称其“笑声温暖如阳光”。

1月30日:梁祐诚(27岁)

新生代演员梁祐诚因中枢神经感染英年早逝,遗作包括《卿卿我心》《幻乐森林》。友人透露其离世时孤身在外,未及与家人告别,令人唏嘘。

2月3日:大S(徐熙媛,48岁)

“偶像剧女王”大S因流感并发败血症离世,其塑造的《流星花园》杉菜成为千禧一代青春符号。前夫汪小菲赴台悼念引发舆论争议,而她的艺术生命定格在永恒的“流星雨”下。

2月4日:林淑英(87岁)

闽剧“小扁腔”代表人物林淑英,以《陈杏元出塞》的悲情唱段闻名,晚年仍登台演出,遗作《反皇城》成绝唱。

2月8日:陈志清(83岁)

京剧余派老生陈志清,晚年坚持传承经典,代表作《红灯记》中的李玉和铁骨铮铮。突发疾病离世前,仍在舞台高呼“戏比天大”。

2月11日:高亮(50岁)

国家一级演员高亮(高明之子),以《地下交通站》中憨厚耿直的厨子“杨保禄”广受喜爱,擅长市井小人物刻画。突发疾病离世前,刚完成新剧《胡同人家》拍摄,其自然质朴的表演风格成荧幕绝响。

2月12日:王永光(80岁)

湘剧名家王永光因《一家老小向前冲》中“严爹”广为人知,曾获梅花奖与文华奖。晚年仍致力于湘剧现代化,因肺部感染离世。

2月13日:虹云(80岁)

播音泰斗虹云以《话说长江》开创“说新闻”范式,其澎湃解说成为改革开放时代的声像史诗。金话筒奖得主晚年仍活跃于有声阅读领域。

2月21日:方大同(41岁)

“音乐诗人”方大同与肺疾抗争多年后离世,留下《春风吹》《Love Song》等R&B经典。他突破华语流行乐范式,将灵魂乐与中国诗词意境交融,曾获金曲奖最佳男歌手。遗作《最后的晚安》被乐迷称为“写给世界的温柔告别信”。

3月1日:于洋(95岁)

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于洋,凭《英雄虎胆》中智勇双全的曾泰成为反特片标杆。晚年获金鸡百花终身成就奖,离世标志一个时代的落幕。

3月13日:李国祥(60岁)

香港乐坛“深情歌者”李国祥因肺癌并发症离世,其代表作《摘星的晚上》《余情未了》以诗意的旋律成为90年代华语乐坛经典。病重期间,他仍坚持工作,甚至在3月初参与演出,两周前于社交平台留下“Bye”字告别,配图乌云密布的天空与《余情未了》歌词,成为最后的艺术注脚。

来源:孙琬童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