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雨落,思念成河。大S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本应是亲人寄托哀思的时刻,却因一场“墓地罗生门”演变成舆论风暴。这场争议的核心,不是明星光环下的爱恨情仇,而是两个孩子最朴素的愿望——给妈妈献上一束花。
清明雨落,思念成河。大S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本应是亲人寄托哀思的时刻,却因一场“墓地罗生门”演变成舆论风暴。这场争议的核心,不是明星光环下的爱恨情仇,而是两个孩子最朴素的愿望——给妈妈献上一束花。
1. 扫墓权争夺战:亲情还是控制?
台媒爆料,汪小菲原计划携子女清明扫墓,却遭S妈黄春梅强硬拒绝。知情人士透露,S家至今未透露大S具体安葬位置,连生父汪小菲也被蒙在鼓里。而具俊晔高调现身金宝山墓园,暴瘦12斤的憔悴模样登上头条,被赞“痴情丈夫”的同时,也被质疑作秀——毕竟他主导设计的雕像即将落成,粉丝可公开悼念,亲生子女却连墓碑方位都不知晓。
2. 被割裂的童年:他们连哭泣都要被审批
“同学问我妈妈去哪儿了,我只能说她在星星上。”心理专家黄韵如痛心指出,7岁以上儿童已能理解死亡,S家以“保护隐私”为由阻断哀悼仪式,反让孩子陷入“忠诚分裂”:爱爸爸等于背叛妈妈,这种情感撕裂或导致终身创伤。反观小S女儿们公开悼念奶奶,大S子女的沉默更显讽刺——他们甚至没机会在葬礼上喊一声“妈妈”。
3. 法律与伦理的博弈:谁有权决定孩子的眼泪?
《儿童权利公约》第9条明确规定,孩子有权与父母双方保持联系。而S家的操作却让法律界哗然:生父不知墓地所在,继父独占悼念话语权,孩子沦为家族博弈的筹码。更令人唏嘘的是,大S临终前曾希望“放下恩怨”,如今局面显然背离其遗愿。
当明星光环褪去,这场闹剧的本质不过是两个破碎家庭争夺“记忆解释权”。具俊晔的雕像、汪小菲的婚礼、S妈的深夜哭诉……成年人用各自的剧本演绎深情,却忘了孩子需要的只是一张能写给妈妈的信纸。或许十年后,当玥儿搜索母亲名字时,满屏不该是“继父生父扫墓大战”,而应是“那年清明,我和弟弟偷偷带了她最爱的芒果糯米饭”。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但若连缅怀都要被审批,这份“保护”终将成为最锋利的刀。您认为,孩子的祭拜权该由谁决定?欢迎在评论区留下观点。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