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遗嘱中,他把所有财产都留给子女,琼瑶作为配偶,只得到皇冠大楼门前的八分之一。
平鑫涛去世三天后,平家子女拿来一份他手写遗嘱。
遗嘱中,他把所有财产都留给子女,琼瑶作为配偶,只得到皇冠大楼门前的八分之一。
这八分之一,是琼瑶跟其他七人共同拥有。也是法律上不得不给配偶所留的特留份。
也就是说,这八分之一土地,琼瑶如果想卖,必须征得其他七人同意才行。
很明显,依照平家子女跟琼瑶的矛盾,她如果想卖,没人会同意的。
这就意味着,虽然平鑫涛按照法律规定为琼瑶留下特留份,其实相当于什么都没给她留。
为此,有人骂平鑫涛太渣,有人说琼瑶太傻,写了一辈子爱情,最终却发现自己瞎了眼。
她一生信奉爱情,到老才发现真相。
事实真是这样吗?
这两天在看她的自传,从书中3个疑问可以看出来,她早在平鑫涛去世前,就已经看穿所有真相。
尤其是,她竟然在2018年自传版本最后,引用了苏东坡的诗句,更加证明了一切。
01
为何呼吁女人别傻傻地被骗?
从自传中来看,琼瑶和平鑫涛婚后的经济账是不对等的。
第一,她认为皇冠是平鑫涛婚前产业,将来要留给他的子女,所以她从不插手皇冠的一切,连盈余也不要。
我们都知道,皇冠是平鑫涛婚前财产,但是婚后,在琼瑶一部接一部的书写中,早已发展壮大为皇冠文化集团。
按照法律来讲,婚后所得收入,应该是夫妻共同财产。
但琼瑶只要了自己的版税收入。
第二,两人共同创办巨星电影公司,因为她的名气,每次书名刚出来,就可以卖海外的版权。
收到的定金和电影院预付的定金,就足够拍电影了。
也就是说,拍电影是不用付出成本的,只需要一本琼瑶小说就行。平鑫涛的工作,就是负责催促琼瑶写小说。
然后,他们平分电影公司的利润。平鑫涛再拿着分到的利润去壮大皇冠。
而这些钱,都属于他的子女。
第三,琼瑶成立了可人,怡人传播公司,平鑫涛任董事长,有五分之一股权。
众所周知,传播公司没有琼瑶的小说和剧本,根本不能成立。但她依然把所有的荣誉都给了平鑫涛。
因为拍电视剧是琼瑶写剧本,选演员,由儿子儿媳制作,平鑫涛晚年才退出。
但平鑫涛是个很爱面子的人,每部戏都要挂名。
最后一部戏《花非花,雾非雾》没有挂平鑫涛的名字,他竟跟琼瑶的儿媳秀琼大发雷霆,吓得秀琼急忙把他的名字挂上。
琼瑶说,我虽然和他相爱相处半个多世纪,但基本上,两人的境界并不相同。我心底一直是明白的,因为爱,我包容了那些“不同”。
这说明,琼瑶一直是知道平鑫涛的为人的,因为她的不计较,所以,他们的婚姻一直过得幸福。
她在书中有很多类似话语:
她说:我们能够相处这么好,能够让他爱我这么深,跟我从来不计较金钱,有很大关系。
婚后,她还是跟婚前一样,只拿版税和稿费,而他的钱,都拿去壮大皇冠了。
二婚家庭,她能如此不计较钱财,而对方又因她而受益,这样的婚姻当然好过。
她说:我最骄傲的事,就是不管我买房子,或是买土地,都是用我自己赚的钱。
她跟平鑫涛结婚后,买房子买地,用的都是自己挣的钱。
她不在乎钱,但长达几十年这样的婚姻,她的钱一直是平鑫涛在保管,是夫妻公有制形式,所以她也有自己的顾虑。
晚年时,她曾多次提议把夫妻共有财产改为夫妻分有财产。
但是,她每次提议,平鑫涛都笑而不答。直到他死后,直到看到那份遗嘱,她才恍然大悟。
原来,他早已把钱财做好分配,把钱留给子女,把爱留给她。
也是在看到遗嘱的那一刻,她才明白,自己几十年来以为的爱情,只是镜中月,水中花罢了。
她呼吁女人要经济独立,但千万不要被骗了。
这就是我的金钱观。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一份真正的爱。
现在的女人都很能干,和男人一样能够叱咤风云,呼风唤雨。如果能够不靠男人养着,赚自己的钱,用自己的钱,甚至奉献自己的钱。那么,你在对方心中,才是屹立不倒的。当然,你要小心,别傻傻地遇到一个金钱骗子。
她为何要说这样的话?
是有感而发?还是她意识到了什么?
其实从这句话中,她心中是有些犯嘀咕的。
当然,她告诫女人不要遇到一个金钱骗子只是推测,她在自传中两次提到母亲也证明她心中所想。
02
为何在自传中2次提到她母亲的话
琼瑶跟平鑫涛在一起时,母亲曾经极力阻拦过。
母亲恨铁不成钢地指责她,有种男人是既要又要,他不会离婚的。他现在是利用你给她赚钱,等把你利用完了,再一脚把你踢开。
她知道母亲说的是实话,但平鑫涛郑重告诉她,他会用一生来证明对她的爱。
于是她信了。
如果说琼瑶在自传中,第一次提到母亲阻拦,是为了真实记录生活。
那她第二次提到母亲的话,又是为了什么呢?
她曾问过母亲一个问题。如果有两个男人喜欢她,一个爱她不深,却非常会表现。一个爱她很深,却不会表现。她该选哪个?
母亲说,第一个就算假装爱你,假装到你一生都感到被爱,那假的就是真的。
母亲这番充满智慧的话,我到很多年后才体会出来。
爱没有真假,只有你能体会多少,被爱多久,爱到让你一生都觉得他爱你,这份爱,就是“真情不渝”
为何要特意提到母亲的话,为何要说她多年以后才体会出来?
如果她心中认为平鑫涛真爱她,又何必特意在书中说这件事?
她把“真情不渝”这四个字特意加了引号,这说明她从那时就已经知道,平鑫涛对她的爱,多数都是假装,假装到她一生都感觉到被爱。
而她在自传中多次提到,平鑫涛对她人前人后,呵护备至。每年生日礼物送花,费尽心机从她的文章中找浪漫,然后如法炮制送给她。
她回忆了平鑫涛对她付出的爱,又两次引用了母亲的话。
都说明了她内心的不自信和警醒。
我们常说,人越缺什么,越容易晒什么。
琼瑶一方面写平鑫涛对她做出的浪漫的事情,包括卷牙膏这样的小事,一方面又引用母亲的话,说一个人假装对她好。
我们可以想象到她在写这样的句子时,内心的撕裂感和痛苦。
她宁愿相信他是爱她的,她一直迷信人间有爱,结果呢?
前面这两个疑问有些含蓄,如果说它们不足以说明一切,那么,她在自传中最后一个章节的坦白,则真实无误地表明了她的心。
03
为何要在书的结尾引用苏东坡的诗句
关于上面两个疑问,选自2017年的《雪花飘落之前》和2018年版本《我的故事》。平鑫涛是在2019年5月23日去世。
这时候,平鑫涛的遗嘱还没有出来,关于两个保险箱的事情还没有出来,琼瑶都已经写了这样的文字。
这说明什么?
当然,如果前面这两个疑问是我们的推测,琼瑶并没有写得那么直白,在自传最后一章,她引用苏东坡的诗句,则赤裸裸写明了她的内心。
苏东坡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琼瑶说:这些词好像是苏东坡为我而写的,在我的生命里,一直充满了川林打叶声。
很巧,“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话里又有“烟雨”还有个“平”字,似乎暗示我就这样信任了那个姓平的人,现在的我正是“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至于我的一生,还真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琼瑶2018年版本《我的故事》。此时,平鑫涛尚且在生病中,遗嘱事件尚未发生。但她的心情已经如此悲切。
她用这首诗表明自己心迹,说这首诗似乎暗示她是信任了姓平的人。
大家可以仔细琢磨一下这句话,是不是她早就看出端倪了?
正如她自己所说,她早就知道两个人的境界不一样,只是因为爱情,她选择无条件信任。
她在《雪花飘落之前》中写道:真实的人生里,有太多的虚伪,你一旦写出了真实,虚伪会像一群野兽般蹦出来反噬你!
这本《雪花飘落之前》不是皇冠出版的,这是琼瑶唯第一次不是靠皇冠出版的书。
从这本书开始,她跟平家子女的矛盾,也被摆上台面。
本文中三个疑问,都可以证实,在2017年出版这本书之前,或者在她写这本书之前,她身上所发生的事情,已经让她看透一切。
这世间最大的痛,就是自己明明相信,结果深爱的人却亲手撕碎,打破一切幻想。
我想,琼瑶晚年是幸福的,因为有儿子儿媳和两个孙女相伴。
但她也有过痛苦的,因为平鑫涛的遗嘱,大大超乎了她的想象。
我们不能想象,当她看到那份遗嘱时,她的震惊,愤怒,和痛苦委屈。
如果说之前的疑问都只是她的观察,那么看到遗嘱的那一刻,她终于明白自己这一生遭遇了什么。
这一刻,她终于理解母亲当年的愤怒和拼命阻拦。
我想,那份遗嘱对她的打击是巨大的,当一个人毕生的信仰被摧毁,她的痛苦,一定是痛彻心扉。
正如有位网友所说,琼瑶天生为爱而生,所以她的感情才比别人强了那么多,正因为她对情绪和感情的敏感度高,所以她才能写出那么多书。
但同时,如果她的信仰坍塌,对她整个人也是致命的摧毁。
所以,才有了“三年养伤血淋漓”,“我用了九年时间才走出来。”
身上的伤,可以疗愈,但心上的伤,却难以愈合。
琼瑶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做父母的,在遇到孩子叛逆时,一定要耐住性子,不要逼,不要骂,要像朋友般跟孩子交流,引导她们走正确的路。
做子女的,当父母特别反对你的爱情时,请一定不要以为父母是在干涉你,控制你。
请你一定要相信你父母对你的爱,他们一定是看到,将来你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才会拼命阻拦你。
如果可能,不要用叛逆去对抗父母。
坐下来,跟父母平心静气地谈谈。
如果合适,让父母祝福你们。
如果不合适,也不要让父母担心。
通常情况下,我们年轻时不能理解父母的做法。
真等我们到了父母的年纪,才知道父母说的话,都有道理。
只可惜,到那时,一切都为时已晚。
来源:小凡情感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