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严格依据权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结合2022-2025年最新动态及历史数据,最终观点保持中立。结尾附有参考资料。
本文严格依据权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结合2022-2025年最新动态及历史数据,最终观点保持中立。结尾附有参考资料。
昔日偶像的坠落与重生,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2024年10月,香港社交平台上流传着一张震撼人心的照片:曾经红极一时的Boy’z成员张致恒,穿着工装、手握管道工具,低头忙碌在街头。
他那原本应当在舞台上绽放的光芒,如今却与沉闷的工地场景交织在一起,让人恍如隔世。
透过这张照片,公众再一次认识到:明星的光环也许耀眼,却并不持久。
无论他曾经何等风光,如今一家六口却接连陷入债务泥潭、房租危机、育儿难关,甚至不得不申请公屋度日。
曾经的Boy’z组合,是港娱圈里一段轻快又辉煌的青春记忆,承载着无数少男少女的追梦幻想。
2003年张致恒与关智斌凭借《死性不改》等热曲成功获得年轻群体的大量青睐,短短时间内销量走俏、演出场场爆满。
一时间他们俩的海报贴满街头巷尾,是英皇娱乐重点力捧的新星。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组合成员的变动,如陈伟霆加入后的Sun Boy’z再度洗牌,市场风向骤变,再难复制当初的“无敌青春风潮”。
彼时的张致恒,也试图转型到影视行业发展,参演了《恶男事件》《贤妻良母》等作品,却始终处在二线或三线的位置,收入远远不及一线艺人。
华丽的舞台从未等他站稳,他便因为片约不多和片酬下滑,开始感觉到娱乐行业的寒冷。
对他而言,最初还抱有希望,觉得只要熬过这段暗淡期,也许还能翻身。
谁知2019年那场桃色丑闻,让他的人设瞬间坍塌。
事件的导火索,是他对外高调宣布与女友结婚,并自曝已有私生子。
然而几则爆料接踵而至:多名女性证实被他劈腿,有人甚至晒出了聊天记录和合影佐证,令舆论持续发酵。
舞台剧女友April更当众控诉他欺骗感情,让他的形象一落千丈。
TVB随即对其进行雪藏,又有品牌方撤销合作,商业资源瞬间断流。
律师当时就指出,对于一个仰赖公众好感的新生代艺人来说,“一脚踏五船”丑闻几乎是毁灭性打击。
这种打击还不只止于名声,面对舆论声,他的经济来源遭腰斩,合约履行难以推进,甚至出现严重的债务问题。
2024年3月,有网友曝光他在社交媒体上贴出收款码,称“家里情况紧急,希望得到帮助”。
虽然随后他表示会努力还款,但赊欠和求助的频率让外界讥讽“无底洞”。
几个月后又是债务高压的连带效应,他因欠租被房东驱赶,一度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一家六口在外流落的画面,震惊了不少人。
一些媒体直接给他冠上“过气偶像的悲歌”标签,成为茶余饭后的酸辣谈资。
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哪怕是普通三口之家,养育子女都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更遑论张致恒与雯雯短短四年内便育有四个孩子。
其中更包括患自闭症和过度活跃症的幼子,需要长期医疗和特殊教育支出。
据香港社福机构调研,一般四口之家的基础月支出约三万港元,而对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每月还需加上至少一万五左右的额外费用。
这意味着张致恒必须具备每月至少四万五千港元以上的稳定收入,才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
然而残酷的事实是,自从丑闻后张致恒的演艺工作几近停摆,少数零星商演与社交媒体推广累计下来,月收入也难破一万港元。
妻子雯雯原本想外出打点工,但四个孩子、其中两位还需要特殊照护,让她根本分身乏术。
这对小家庭犹如一台“高消耗机器”,每月固定花销远大于收入,无形地推动他们一步步陷入债务沼泽。
付不出房租、吃饭成难题,是他们最直接的生活写照。
2024年6月,他们的房东终于不再容忍多次拖欠,果断驱逐了这对夫妇与他们的孩子。
雯雯一度在社交平台感叹:“真的做好了去睡大街的准备。”不少网友目睹他们的处境,唏嘘不已,还有人自发捐款,却也有人怀疑他们是在“博同情”或“卖惨”。
争议声浪下,张致恒决定走上另一个方向:申请公屋。
根据2025年香港公屋政策,四人家庭的月收入上限需低于2.8万港元,而资产净值则不能超过49.3万港元。
尽管家中实际上有六口人,但只要核定后符合相关标准,他们就有机会获得租金较低的公屋。
对于一个自断经济后路的艺人,这无疑是燃眉之急的救命稻草。
不过一旦申请通过,他势必要在两年一度的审查中如实申报收入和资产状况,不少人也质疑他能否坚守规定,或者会不会再度掀起“炒作”话题。
无论如何,这个公屋的选择,至少让他们看到一线生机:把每月支出压缩到可接受的水平,把更多的金钱用于孩子的特殊教育。
从华丽的明星公寓到公屋楼宇,这步跨越之大,无论就心理还是现实层面,都需要他们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
然而在香港高昂的教育和生活成本面前,张致恒并没有太多退路可言。
“明星沦为管道工”,一经曝光就掀起舆论热潮。
有网友直呼:“他就是那个Boy’z的张致恒吗?怎么会搞到要捅厕所管呢?”但在现实面前,身份的落差往往无可回避。
对他而言,这次转行不仅关乎经济收益,也是一场自我救赎。
从实际收入来看,香港的管道工并非低薪群体。
2024年数据指明,建筑行业的管道工每月收入可达两万至两万五港元,若每日工作8小时,加班或夜班还会有额外补贴。
一名蓝领师傅,如果证件齐全、经验丰富,甚至可能比普通三线艺人收入更高。
对于前期仅靠偶尔活动帖补家用的张致恒而言,管道工的“稳定薪水”也许能填补家庭巨大缺口。
只不过这一行不仅要求体力,也得有专业培训和考核证书。
他必须从零开始学习管道安装、下水道清疏等技能,每天风里来雨里去,重复着繁琐且不体面的活儿。
可偏偏社会对这位“前偶像”的转型也充满歧视与嘲笑:有人拍到他弯腰疏通塞住的下水道,就上传网络调侃;也有人翻出他过往情史,冷嘲他“活该自作自受”。
但也不乏支持的声音,比如有路人看见他汗流浃背地搬运工具,上前递水并称赞他“勇敢面对生活”。
这种两极化评价,折射出对明星光环破灭后的复杂态度:一方面,大众期待明星能够依靠自身资源轻松反弹;另一方面,又有部分人心理上排斥“演艺圈特权”,觉得他们就该为过去错误付出代价。
对于张致恒本人而言,这种压力无疑更具冲击力。
曾经在舞台上忙于练舞、拍戏的他,如今要穿上厚重的工装,爬上爬下、处理污浊环境。
不少人也关心他是否能长久干下去,毕竟管道工的辛苦不仅在体力,也考验毅力和心态。
他在少数采访中坦言,虽然收入不算高,但至少够支付日常开支,能让孩子生活有个基本保障。
当明星不再只意味着光鲜亮丽,而是要承担养儿育妇、债务缠身的现实责任时,张致恒的经历就成了一面镜子,映射出娱乐圈浮华背后的残酷法则,也照见了香港社会福利制度的机制与争议。
他曾犯错,也曾让无数人失望,但在破碎的人生版图中,他依然选择拿起工具,用体力换取生活所需,用汗水换来孩子的一日三餐。
无论他是否还能回到舞台,曾经的光环都已成过往。
最朴素的也是最现实的,是如何让这个家庭继续撑下去。
或许下一个转角就是新的开始。
参考信息:
来源:楠医师说健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