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节目中,有些表演因为过于真实而引发观众同情,但也有人质疑节目组是否在利用演员的伤疤来博取流量。
最近,吴镇宇频繁出现在综艺节目《无限超越班》中,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很多人猜测他是不是缺钱了,才会频繁参加这类节目。
但仔细分析节目的运作逻辑和吴镇宇的言行,或许会发现更深层次的原因。
《无限超越班》打着“演技研习”的旗号,实际上却是一个流量收割机。
节目中,有些表演因为过于真实而引发观众同情,但也有人质疑节目组是否在利用演员的伤疤来博取流量。
比如,王星在表演中被要求重现被绑架后的情景,虽然真实感人,但也有人批评节目组在“吃人血馒头”。
类似的争议不断,洪尧在节目中反复表演“求婚”桥段,被李诚儒批评为“不真诚”,但节目组却乐此不疲地放大这些尴尬时刻。
这种“黑红也是红”的策略,让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却忽略了演技的提升。
吴镇宇作为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亲历者,对娱乐圈的浮躁风气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在节目中犀利点评,直指演员的问题,显示出他对行业的厌恶。但他为何仍选择留在这个节目中呢?
或许可以从他对两个学员的态度中找到答案。
一个是丁真,这个“白纸型”艺人表现出极大的吃苦精神,吴镇宇对此表示赞许。
另一个是王星,他从群演做起,表演时复刻亲身经历,让吴镇宇看到了他对演戏的敬畏。
吴镇宇清楚,《无限超越班》无法改变内娱的流量逻辑,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点评,能够在泥沙俱下的环境中,发掘出真正想演戏的苗子。
他不缺钱,也不缺戏约,参加这个节目并不是向流量低头,而是在废墟上点一盏灯,希望能照亮一些地方。
他的真实和严厉,成为了观众眼中的“演技标杆”,即使无法改变整个行业,但至少能引发一些反思。
吴镇宇的选择,或许是对“演员”二字的最后坚守。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即使在浮躁的环境中,也要保持初心,坚持自己的原则。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