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曾经荧幕上的硬汉,如今病床上瘦成了小老头……"
最近,一段71岁老戏骨陶泽如住院的视频突然在网上刷屏,看得人鼻子发酸。
视频里,他穿着病号服,瘦得几乎认不出来,眼睛里的那股精气神儿也没了,整个人蔫蔫的,就像咱们隔壁普通小区的老爷子。
谁能想到,他就是当年那个在《黑洞》里眼神凌厉的刘振汉,是《百鸟朝凤》里倔到骨子里的焦三爷?
时间这把杀猪刀,再狠的角色也扛不住啊……
最让人吃惊的是,陶泽如住的是普通病房,和别的病人挤在一起,连个单间都没要。
按说以他国家一级演员的身份,换个VIP病房根本不是事儿,可人家偏不搞特殊,低调得让人心疼。
网友们都炸了:“陶老师怎么老成这样了?”“好演员不该被遗忘!”“希望他早点好起来……”
都说娱乐圈浮华,可在陶泽如身上,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真真正正的“老艺术家”该有的样子。
咱们这帮观众能立马认出陶泽如,还不是因为他那些经典到连表情都是戏的角色?
《黑洞》刘振汉:当年这剧多火啊!他演的那个刑警队长又刚又倔,眼里跟带了刀子似的,可现在视频里那双眼睛怎么就木了呢?
《百鸟朝凤》焦三爷——吹唢呐的倔老头:他那句“这唢呐,不是吹给钱听的”,现在想想都起鸡皮疙瘩。
还有《鸡毛飞上天》《生死血符》…… 部部经典,但他从不靠炒作,就是实打实地演。
最让人唏嘘的是:他不是病了才这样,而是这几年彻底淡出娱乐圈后,就真把自己活成了“普通人”。
娱乐圈里,稍微有点名气的住院,恨不得直接热搜预定+顶级VIP病房,可陶泽如呢?
他是国家一级演员、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院长,随便一个头衔都够配个“特殊待遇”,可他偏不住单间,就跟普通病友挤一块。
护工给他按摩的时候,他皱眉忍痛,旁边人还以为是对护工不满,结果呢?人家转头就笑呵呵和护工聊上了。
拖鞋、旧布袋,没有一点明星排场,网友说:“要不是被拍到,谁知道这是个影帝?”
这不是“没钱”,而是他这辈子都这么活——认真演戏,低调做人。
在流传的视频里,有个细节特戳心——陶泽如妻子陪床时轻轻说了句:"疼就哼两声,别硬撑。"
老头儿听完,咧嘴一笑:"没事,拍戏那会儿骨头断了都没吭气。"
这话听着让人又暖又疼。
老一辈演员的"戏比天大"是刻在骨子里的,可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啊。
想起六小龄童去年摔断腿还坚持商演被骂,突然就懂了——不是他们非要逞强,而是那代人的职业信仰太烫手。
网友翻出陶泽如早年访谈,他说最怕生病耽误拍戏,"全组人等着呢"。
可现在呢?别说拍戏,连热搜都蹭不上——流量时代,老戏骨连生病都成了"无人问津的新闻"。
这事儿还有个特讽刺的后续:就在陶泽如住院视频传开的同一天,某网红歌手发布新歌《姐就是女王》某音版,3小时播放量破亿。
评论区有人幽幽留言:"焦三爷的唢呐,终究吹不过电音神曲。"
这样的对比简直太扎心了。
当年陶泽如拍《百鸟朝凤》时,为学唢呐手指磨出血泡,现在看简直像另一个世界的故事。
高级病房一天多花500元,对陶泽如根本不是负担。
但熟悉他的人说:“他年轻时拍《生存之民工》,在工地睡过两个月板床,早习惯了朴素。”
“他说医院是治病的地方,不是摆谱的地方。”
那个宁可饿死也不为钱吹唢呐的“焦三爷”,戏里戏外真是如出一辙。
当流量明星挤破头上热搜时,陶泽如的“消失”反而成了焦点。
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我们不是心疼他老,是心疼这个时代,配不上他的干净。”
他的存在,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普通人最珍贵的品质:敬业、低调、爱家。
其实陶泽如并不是个例。
李雪健抗癌20年、游本昌90岁仍拍戏……这些老戏骨年轻时拼演技,年老了却少人问津。
“他们的养老金,够不够一场大病?” ——这个问题,远比“明星该住什么病房”更值得讨论。
看完陶泽如的故事,让人想起他说过的一句话:“演员是靠角色活着的,不是靠热搜。”
如今,他因“普通病房”上热搜,反而是种讽刺。
我们总说“怀念老艺术家”,但或许,该反省的是这个恨不得把明星供上神坛的娱乐环境——真正的尊重,不是等他们病了才点赞,而是在他们健康时,就认可他们的价值。
最后一句提问:
“你觉得,像陶泽如这样的演员,该享受‘特殊待遇’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千寻说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