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严格依据权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结合2022-2025年最新动态及历史数据,最终观点保持中立。结尾附有参考资料。
本文严格依据权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结合2022-2025年最新动态及历史数据,最终观点保持中立。结尾附有参考资料。
2025年4月,台湾娱乐圈聚焦在一个流言四起的“风暴中心”——小S。
她原本是耀眼的综艺女王,却在短短数月内深陷双重危机:其一是婚姻的暗潮汹涌,从“家暴疑云”到“开放式婚姻”传闻不断;其二是复出之路面临强大对手,看似温柔的吴姗儒,却用实力收割收视率,让小S的老路子似乎走不通了。
更糟糕的是,大S(徐熙媛)骤然离世,使得这个家庭本就脆弱的平衡再次崩塌。
公众想知道,小S究竟还能不能翻身?或者她是否早已无路可退?
这些年来,小S和许雅钧的婚姻早就不是简单的夫妻关系,更像是一场若即若离、纠缠不清的对抗与互动。
有人说这是一场注定走向分崩离析的十年危机;也有人说,娱乐圈向来风云变幻,他们还能撑多久,全看利益和面子的博弈。
2025年4月8日,网红杨大权的一场直播将不堪传言再次推到台面。
他自称手握关键“酒店密会视频”,揭露小S和丈夫许雅钧勉强维系的婚姻已到终点,更爆料两人已“分居处理财产”,甚至扬言“若虚假愿赔千万新台币”。
此言一出,舆论炸开了锅,纷纷追问证据真假,同时质疑杨大权是否为了自媒体流量而哗众取宠。
律师则警告,如果爆料不实,杨大权可能触犯台湾《刑法》第310条诽谤罪;倘若确有其事,则又涉及侵害当事人隐私权。
对于外界而言,这场混沌的攻防似乎只有当事人才能说清。
可是小S始终沉默,允许所有帽子随意往自己头上扔。
回溯这十年的裂痕,夫妻俩的矛盾绝非一朝一夕。
许雅钧据传牢牢掌握家庭财政,小S的月生活费仅10万新台币,还曾因投资纠纷被迫公开鞠躬道歉。
看在外人眼里,她明明是家喻户晓的综艺咖,却只能在家中做个“被管账”的人。
2023年,小S曾在节目上自曝“夫妻之间几乎没有性生活”,2025年1月又进一步坦言早就接受“开放式婚姻”。
这种婚姻观虽让部分粉丝感到震惊,却也十分切合她一贯的特立独行风格——只是谁都没想到,这竟然可能是她最后的自我辩护。
2019年坊间就传出许雅钧曾殴打小S,震动一时,但夫妻俩随后多次合体在镜头前“秀恩爱”,让这争议慢慢冷却。
只是不久之后,“做戏”一说随即涌现,给这段婚姻增添更多阴影。
如今若真走到离婚协议这个地步,外界最关注的无疑是涉及三名女儿抚养权、价值3.2亿新台币的台北帝宝豪宅分割等核心利益。
据台媒爆料,许雅钧似乎已搬离住所,往来各大高档场所也不避嫌,还被多次拍到与女性友人共同进出,举止亲密。
对于小S而言,这或许是更深的痛苦:究竟是面子重要,还是彻底斩断过去重获新生?
转向事业层面,外表看似平静的台湾综艺节目《小姐不熙娣》背后,却早已暗流汹涌。
小S在大S丧事处理完毕后,决定请假半年,节目将由吴姗儒Sandy代班。
代班后,节目收视率从1.72%上升至1.87%,YouTube点击量也增加了20%。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30-49岁女性观众占比达0.42%,对于一档谈话性综艺而言,这份成绩已十分可观。
对比之下,小S的主持风格近年常被批评“依赖毒舌梗”,而67%的观众认为她的综艺效果有点过时。
这种数据对比,让制作方愈发看重吴姗儒的潜力。
就连节目组内部都在讨论,把吴姗儒塑造成“兼具知性与幽默”的新一代女主持,有望抢占日韩式谈话节目在华语区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吴姗儒具有金钟奖背书、美国华盛顿大学硕士等高学历加持,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热衷为幕后工作人员买下午茶、主动照顾新人,她还表示“小S还在悲痛之中,现在应该很难走出来”。
与小S“历经风浪、情绪起伏大”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还记得2024年,小S曾在直播中痛哭崩溃,往后数周就鲜少对外亮相,公众对她的这种情绪管理能力产生质疑。
大S的去世更是削弱了小S常用的人脉优势——毕竟过去不少节目嘉宾可都是靠姐姐大S的牵线才能请到。
如今大S不在,小S也显得势单力薄。
节目组原本设想:等小S调整好状态后,于4月复出,利用她的高知名度来拉一波收视高峰。
谁知吴姗儒“暂代”期间的爆红,逼得节目组谈判策略改变。
这背后是新旧主持的权衡,更是台湾综艺圈规则的真实写照:观众说了算,口碑和收视是硬道理。
大S的离世,对这个家庭留下沉重打击。
然而在悲痛中,小S的每一个举动都被放大审视,甚至有媒体质疑她私下操控葬礼流程。
大S的夫婿具俊晔原本握有遗产管理权,却被S妈指控未支付高达6000万新台币的遗产税,家族内部陷入财务困境。
有传言指小S在葬礼期间出现多达11次媒体前的“痛哭镜头”,有人说她是“表演悲痛”,有人则认为她只是过于悲伤。
事发后,小S为平息争端而低调行事,但外界的揣测与舆论的质疑从未停止。
更大的争议还在于小S与具俊晔之间的互动。
有媒体拍到她在2月与姐夫肩并肩逛超市,3月深夜也在社交平台发文感慨“姐夫是我的依靠”,让人诧异这对“亲人”似乎走得过近。
72%的台湾民众认为“小姨子向姐夫靠拢”的举动并不妥当,尤其在传统家庭观念深厚的台湾社会,这种亲密行为容易引发社会舆论不适。
有人怀疑小S是否在“利用”姐夫的影响力来挽救事业,也有人认为她确实需要这份情感支持来走出丧姊阴影。
真相究竟如何,恐怕只有当事人心里最清楚。
台湾综艺近年的收视率普遍在下滑,但吴姗儒的横空出世,却给市场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36题爱上你》让她跻身金钟奖行列,说明观众对“知性综艺”有需求。
而小S一直依赖的《康熙来了》情怀红利难以重现,近三年来她并无重量级新作品问世。
观众的口味在变,市场的规则也在变。
在合约方面,台湾综艺圈普遍会在合约中写入“竞业禁止条款”。
若小S不能按时返回原节目,可选择转型直播带货,亦或进大陆市场,但根据2023年的《两岸影视合作新规》,又得重新谈判各种权益分配。
再加上小S的社交平台频繁停更,半年多没有商业合作,商业价值自然一路下探。
很多粉丝想看到她在抖音上搞笑短视频,却满怀失望——屏幕上只有不断刷新的旧片段,没有新东西可看。
对小S本人来说,或许真正的问题是:当观众开始习惯吴姗儒这种高情商、稳扎稳打的风格时,曾把“毒舌、搞怪”作为标签的她,是否还能找到新的方向?
台湾综艺圈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淘汰赛,资深艺人固然有资历与粉丝基础,但新生代光靠创新与努力就能后发制人。
再多的主持经验,也抵不过时代浪潮的翻滚。
在这场风暴眼中,小S之所以举步维艰,其实也映照出现代娱乐产业的现实:一旦出现口碑崩盘或个人负面缠身,很难再轻松翻身。
随着观众品味升级,明星对个人形象、专业能力的把控越发重要。
杨大权的爆料、吴姗儒的抢镜、具俊晔的介入,都在提醒我们:新时代不再只看资历,更看综合实力和公众形象。
小S身陷婚姻与事业的双重考验,这场暗流涌动的危机不仅是个人的困顿,更是娱乐圈群像的注脚。
观众的眼睛不会停留太久,若明星无法迅速调整状态、输出优质作品,瞬间就会被新面孔替代。
吴姗儒的强势崛起,正说明观众需要更真诚、更有内涵的主持人;杨大权的爆料则警示明星隐私在自媒体时代越发脆弱。
我们蜷缩在“围观”的立场,总想知道小S是否能绝地反击,但或许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建立更健康的行业生态和观众文化。
是继续沉溺在对明星私事的过度消费,还是期待他们带来更多真实与蜕变?这不仅是小S的难题,更是我们每一个观众的抉择。
参考信息:
来源:医师老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