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定居”风波背后的家族裂痕摘要:4月17日,一则“汪小菲计划将大S子女转至上海定居”的消息再度引爆热搜,将大S离世后本已脆弱的“徐汪家族关系”推向舆论漩涡。尽管汪小菲友人紧急否认“子虚乌有”,S妈更以“完全没收到讯息”冷淡回应,但这场沸沸扬扬的传闻背后,似乎暗藏更多未说破的真相。
4月17日,一则“汪小菲计划将大S子女转至上海定居”的消息再度引爆热搜,将大S离世后本已脆弱的“徐汪家族关系”推向舆论漩涡。尽管汪小菲友人紧急否认“子虚乌有”,S妈更以“完全没收到讯息”冷淡回应,但这场沸沸扬扬的传闻背后,似乎暗藏更多未说破的真相。
上海定居是“避风港”还是“断绝关系”?
然而,汪小菲友人迅速辟谣,称“家人仍按原计划在台北读书”,并怒斥媒体“空穴来风”。S妈则在采访中回应得异常简短:“完全没收到他们的讯息,无法回应,谢谢。”这一表态被网友解读为“画风突变”——此前S妈曾透露已将孩子护照等文件交给汪小菲,如今却对“定居”一事一无所知,是否暗示双方已形同陌路?
为何“定居”成为舆论焦点?
监护权与亲情纽带的拉扯
大S生前曾公开表示“两个孩子监护权在汪小菲手上”,但其离世后,徐家与汪家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此前,大S的葬礼上,两个孩子未被通知出席,反由马筱梅带他们上手工课,引发“不孝女婿”骂声。如今若真要带孩子远赴上海,是否意味着彻底与S妈、小S“切割”?
教育环境与价值观的博弈
传闻中提到“上海教育资源更优”,但反对者质疑:“台湾的教育真比上海差?”更有网友犀利指出:“比起学校,孩子更需要的是稳定的家庭环境。”而马筱梅近期频繁带孩子外出游玩的照片,与S妈“无暇操心”的表态形成对比,让人不禁联想——汪小菲是否在用“教育”之名,实则巩固自己与新婚妻子的亲子关系?
媒体与公众的“吃瓜”狂欢
此次传闻中,台媒被曝“明知不实仍炒作”,甚至虚构“马筱梅999钻婚纱”等细节,引发当事人怒斥。但公众对“孩子归属”的高度关注,也暴露了大众对明星家庭伦理的猎奇心理。有网友调侃:“大S去世两月,她的孩子们反而成了新的流量密码?”
S妈的“冷漠”与汪小菲的“隐忍”:亲情的终结?
S妈在回应中只字未提外孙,仅以“没收到讯息”敷衍,被批“过于冷漠”。但回顾过往,她曾透露大S临终遗愿是“希望汪小菲照顾好孩子”,如今却对孩子的未来计划毫不知情,是否暗示双方已无信任基础?
另一边,汪小菲虽未直接回应,但其友人强调“孩子仍在台北读书”,并透露汪小菲5月婚礼将低调举行,连子女出席都属“家庭私事”。此举或为避免舆论进一步发酵,但网友仍不买账:“婚礼都敢办,为何不敢正面回应定居传闻?”
亲情还是算计?你站哪边?
支持汪小菲派:“孩子父亲有权决定抚养方式,台湾教育未必适合大陆籍孩子。”“马筱梅带孩子上手工课、出游,比S妈深夜发丧女文更实际!”
心疼孩子派:“8岁和6岁,正是需要母亲家人陪伴的年纪,葬礼都没去成,现在又要被‘断绝关系’?孩子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
吃瓜打脸派:“台媒造谣被骂,网友吃瓜被嘲,徐家汪家各怀心思,最后受伤的还是孩子。”
真相或许不重要,但孩子需要被善待
无论定居上海是真是假,这场风波都暴露出明星家庭在遗产、监护权、舆论压力下的脆弱性。大S已逝,但小玥儿和小箖儿的童年不应成为各方博弈的筹码。正如S妈所言:“不管到哪儿读书,希望孩子快乐长大。”或许这才是舆论该聚焦的核心——让孩子远离是非,健康快乐地成长。
来源:橙梨子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