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6日,网传汪小菲计划于今年9月新学期将子女从台北转学至上海定居,引发两岸舆论热议。对此,汪小菲友人向台媒明确否认,称“孩子仍按原计划在台湾念书”。大S母亲黄春梅则回应“未收到相关讯息”,态度耐人寻味。
4月16日,网传汪小菲计划于今年9月新学期将子女从台北转学至上海定居,引发两岸舆论热议。对此,汪小菲友人向台媒明确否认,称“孩子仍按原计划在台湾念书”。大S母亲黄春梅则回应“未收到相关讯息”,态度耐人寻味。
汪小菲与大S于2021年离婚后,子女长期由大S抚养。2025年3月大S离世后,汪小菲依据台湾地区法律成为子女法定监护人,并于3月20日将孩子迁入台北大安学区住所,邻近台北美国学校。此举被视为对大S遗愿“放下恩怨,照顾好孩子”的践行。然而,S家与汪小菲的矛盾并未完全消解——大S葬礼时子女未出席,S妈被曝曾拒绝汪小菲带孩子见母亲最后一面,双方关系持续紧张。
网传消息称,汪小菲因“北京气候不适”计划将子女转学上海,并已安排现任妻子马筱梅看房,意图“彻底断绝与S家联系”。但汪小菲友人驳斥称,孩子的教育规划始终以台北为中心,且台北美国学校已为其保留2025年秋季学位。S妈则以“未收到消息”为由回避回应,其态度被网友解读为“情感疏离”。
值得关注的是,汪小菲近期频繁往返两岸,5月17日将与马筱梅在北京补办婚礼,子女已确认出席。此举被猜测可能影响孩子生活节奏,但汪小菲强调“以孩子为重”,称婚礼不会打乱其学业。
上海国际学校的双语教育资源(如耀中、惠灵顿)年均学费超30万元,硬件设施与升学率均优于台北同类学校。但法律专家指出,汪小菲作为监护人虽有权决定孩子居住地,仍需遵循“子女最佳利益”原则。台北地方法院在评估监护权变更时,曾因信义豪宅存在法拍风险,驳回S家“渐进式迁移”诉求。
教育专家则担忧频繁转学可能引发适应障碍。据台媒报道,汪小菲为子女聘请家教,马筱梅亦参与亲子教育,孩子近期在台北学校的表现显著改善,显示其已逐渐适应新环境。
这场风波折射出重组家庭的复杂挑战:汪小菲需平衡商业布局与子女成长,S家则陷入“情感割舍”与“遗产纠葛”的双重困境。公众对“孩子是否应卷入成人纷争”的讨论持续发酵,而大S临终前“给孩子稳定环境”的遗愿,似乎正被各方博弈所稀释。
当明星家庭的隐私成为流量焦点,我们是否该反思:过度关注究竟是对弱势者的保护,还是另一种形式的伤害?孩子的未来,又该由谁来定义?
来源:青春娱乐风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