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3日,香港TVB艺人林正峰在小红书发布的一条vlog冲上热搜。 视频里,他顶着拔牙后肿胀的脸苦笑:“在香港拔颗牙要花5000港币,深圳只要700块,省下的钱够我吃两个月盒饭。 ”这位因《新闻女王》走红的“暖男专业户”,揭开了香港天价医疗的冰山一
2025年4月13日,香港TVB艺人林正峰在小红书发布的一条vlog冲上热搜。 视频里,他顶着拔牙后肿胀的脸苦笑:“在香港拔颗牙要花5000港币,深圳只要700块,省下的钱够我吃两个月盒饭。 ”这位因《新闻女王》走红的“暖男专业户”,揭开了香港天价医疗的冰山一角:拔智齿8000港币的报价、公立医院排三年的长队、私立诊所高到离谱的账单……而更扎心的是,他自曝光靠演戏养不活自己,兼职打工一天光交通费就烧掉120港币。
观点:这哪是明星“哭穷”? 分明是香港普通人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的集体呻吟。
① 跨境拔牙背后:香港年轻人的“生存数学”
林正峰的账单刺痛了无数港漂:隧道费120港币、停车4小时100港币、茶餐厅一顿简餐300港币,这还是他“精打细算”后的日常开销。 有网友算账:他在深圳拔牙省下的4300港币,相当于普通香港打工人月收入的1/5。 更荒诞的是,香港公立牙科诊所排队需三年,而私立诊所拔颗牙的价格能抵内地一个月的房租——难怪跨境求医的港人三年暴增40%,连“医疗摆渡人”都成了新兴职业。
② 明星光环下的“打工人困境”
镜头前光鲜的林正峰,私下打五份工:社工、补习老师、心理辅导……TVB给他的月薪连中环一间劏房都租不起。 这并非个例:67岁老戏骨鲁振顺公开吐槽“月薪3200港币不如洗碗工”,42岁女演员陈思齐转行在佛山摆摊卖鸡爪,41岁的沈震轩开网约车“解压”。 就连古天乐都自嘲“砍片酬也拉不到投资”,香港影视业的寒冬逼得艺人集体“出逃”。
③ 深港价差背后的结构暴力
香港牙医时薪是全科医生的两倍,但普通市民连看牙自由都成奢望;TVB垄断艺人市场,二线演员月薪仅6000港币,而内地同行拍戏10天就能赚够一年生活费。 这种扭曲的价差,早不是“市场选择”能解释——当一座城市的医疗、文娱体系沦为资本游戏,普通人只能靠“用脚投票”自救。
林正峰删掉了那条vlog。 公司警告他“影响形象”,网友却扒出更多细节:他拔牙的深圳诊所里,半数患者是讲粤语的香港人。 更讽刺的是,某电商平台“跨境拔牙攻略”搜索量一夜暴涨300%,而香港某私立牙科集团股价反而上涨5%。
这场闹剧最吊诡之处在于:当林正峰们被迫在深港两地“货比三家”,既得利益者却在涨价潮中赚得盆满钵满。 有网友质问:“香港引以为傲的‘国际都市’标签,难道要靠压榨普通人的血肉来维系? ”
答案早已写在跨境巴士的售票机上——每天早晨7点,从油麻地开往深圳的班车里,挤满了攥着病历本的香港打工人。 他们用沉默的逃离,投下了对这个城市最尖锐的差评。
来源:小香娱乐圈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