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心疼!薛凯琪就方大同事件首次接受采访:浑身发抖,喝水都吐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4-18 11:55 1

摘要:"那天我就像被人按进深海里,耳朵嗡嗡响,手脚发麻,眼泪止不住地流,

"那天我就像被人按进深海里,耳朵嗡嗡响,手脚发麻,眼泪止不住地流,

可身体却僵在原地,连呼吸都不会了!"

这是薛凯琪第一次在挚友去世后接受采访。

谁能想到,那个在舞台上永远挂着甜美笑容的 "兔子警官",

竟在挚友离世后变得如此的崩溃?

当薛凯琪为了不影响歌迷,强忍着悲痛,

在海口音乐节含泪唱完《半路》后,

却被部分网友截图攻击:

"刚死了朋友就出来捞钱,真没良心!"

甚至有人翻出她 2 月 28 日发的微博 "全程好心情",质疑她炒作。

这些言论像利刃,扎进了这个女人心里。

当至亲好友突然离世,到底该用什么方式表达悲伤?

是像祥林嫂一样逢人便哭诉,还是默默承受不向外人展露分毫?

"最痛的不是嚎啕大哭,是连哭都卡在喉咙里。"

据她透露,得知噩耗后的七天里,她每天只能睡 1 小时,

睁眼就浑身发抖,胃里翻江倒海到喝水都会吐。

这种生理反应,比心理创伤更让人恐惧。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躯体化"。

当情绪过于强烈无法用语言表达时,身体就会替我们 "哭泣"。

但公众似乎更愿意相信 "眼泪 = 真情" ,

哭的越狠,就是爱的越深,不哭就等于没感情!

3 月 1 日方大同去世消息公布后,薛凯琪因未第一时间发长文悼念,被网友质疑 "塑料友情"。

直到 3 月 8 日她发长文解释状态,又被指责趁机炒作演唱会。

方大同生前曾是薛凯琪的 "救命稻草"。

2008 年薛凯琪深陷抑郁症,在自杀边缘拨通了方大同的电话。

那个深夜,方大同用温暖话语,将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段往事,在薛凯琪的采访中被多次提及,却被部分网友选择性遗忘。

"最怕划开手机看到他的名字,刷到旧照片怎么办?听到语音怎么办?"

薛凯琪的恐惧,源自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回忆。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创伤性应激反应"。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70% 的人在经历重大丧失后,会对逝者的相关物品产生强烈回避。

但薛凯琪选择了另一种方式:

把两人合作的《复刻回忆》设为闹铃,每天用方大同的声音 "催" 自己起床。

这种处理方式引发了巨大争议。

有人认为这是 "带着故人的影子继续生活",

反对者则指责她 "消费逝者"。

更有甚者,将她更换社交平台背景图的行为,解读为 "蹭流量"。

"如果他现在能看见,最想听我说什么?"

薛凯琪,她给出的答案是:

每天出门前多抱妈妈三秒,和朋友通话结尾必说 "爱你"。

这种改变,源自方大同的一句叮嘱:

更讽刺的是,方大同生前最反对 "过度悲伤"。

他曾在采访中说: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薛凯琪将这句话付诸实践,却被部分网友视为 "背叛"。

薛凯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坚韧。

当死亡突然降临,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但至少我们可以做到:

允许悲伤有不同的形状:有人痛哭流涕,有人沉默寡言,都是正常反应。

停止道德绑架:没有人有资格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剧本 "表演悲伤"。

珍惜当下:就像薛凯琪说的,"爱要及时说,拥抱要用力给"。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唯有爱,才是永恒的救赎!

来源:末末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