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出道整整40周年的林忆莲,展开了职业生涯的新一轮巡回演唱会。
最近,出道整整40周年的林忆莲,展开了职业生涯的新一轮巡回演唱会。
这场被她称为“回响”的演出,给了很多歌迷一点大大的震撼。
59岁的天后,在台上劲歌热舞。
《倾斜》登场,360度旋转舞台也随之倾斜,真的很绝的设计。
唱到《归零》,天后F5的高音撕裂了夜空。
在昆明开唱时,她还因为高反吸氧,结果一上台就火力全开。
到了广州,又遇上暴雨天气,但依然是天后水准的发挥。
大家突然意识到,这位“上古天后”从未被岁月困住。
她拥有歌手们艳羡的本钱,音色细腻有之,穿透力有之,能唱情歌也能唱摇滚。
她还拥有绝大部分歌手无法比拟的后劲。
声带如同被精密调试的乐器,在过去40年里始终保持着巅峰状态。
天后归来,只剩“回响”。
很多人说林忆莲把演唱会玩成了艺术。
她的“回响”,是对过去40年的歌唱生涯做一次总结与升华。
全场以“时空交错”为轴,分为“崩坏、倒塌、重生”三部曲。
别的歌手是升降台出场,她躺着以《一呼一吸》的吟唱开场。
“崩坏”是叩问现代文明,从从近年探讨环保议题的《柿子》震撼登场。
回溯至90年代都市触觉三部曲的先锋之作《天大地大》《逃离钢筋森林》。
“倒塌”则直接探寻宇宙回音,《寂寞流星群》《水星记》,被她唱得丝丝入扣。
“还要多久才能进入你的心,还有多久才能和你接近。”
是对当下人际关系的追问。
“重生”则展示了她人生中最负盛名的作品序章。
《至少还有你》让全场大合唱,它对如今的林忆莲来说,不再仅是情歌,而是跨越代际的生命共鸣。
“如果全世界我也可以放弃,至少还有你。”
林忆莲的经典作品太多,而借由舞台,她完成了对时代褶皱的缝合,让所有人都在时光中找到了当年的自己。
很少有歌手像她一样做演出了。
她全程操盘自己的演唱会,歌曲是自己编排的,舞台是她请日本知名设计师做的。
她还亲自操刀烈焰红唇妆容,将90年代复古美学与未来感金属眼影结合。
于是,你能在她身上看到那种流行与叛逆。
林忆莲在短暂隐退期间,做陶瓷、瑜伽、避不见客。
但只要一出来,你就能听到,她宝刀未老。
舞台上的她有多迷人呢,就好如午夜玫瑰绽放,烟熏妆,长短发。
可以衣袂飘飘如同仙女。
也可以一身简装化身先锋艺术家。
私以为,林忆莲依然被低估了。
大众反复讨论她与李宗盛之间的爱恨情仇,乃至他为林忆莲打造的“伤感系”情歌,都成为林忆莲最重要的标志。
但《为你我受冷风吹》、《不必在乎我是谁》压根不能代表全部的林忆莲。
她是香港乐坛诞生过的最有商业潜力,也是最具艺术价值的女歌手。
80年代,在香港乐坛的黄金岁月,她以“都市触觉三部曲”成功打破梅艳芳、叶倩文的垄断。
早期的她,是酷飒爽的唱跳天后。
90年代,香港乐坛新人辈出,林忆莲转战国语市场。
李宗盛写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伤痕》、《夜太黑》等构建起都市女人的愁思,成为一代人的流行乐。
千禧年后,她还有《纸飞机》、《远走高飞》等细腻温情的作品。
2012年发行的专辑《盖亚》中,她与常石磊合作,探索了电子乐与生命哲思。
被称为10年代最重要的华语专辑。
尤其是2017年,她登上《我是歌手》,从情歌玩到摇滚,各种炸裂的高音、气声信手拈来。
至此,林忆莲的歌声真正成为华语乐坛的“活化石”。
她是从声乐时代到概念化音乐时代的见证者,比她有名的没她技术好,比她技术好的没有她刻苦,比她刻苦的没有她歌多。
林忆莲用40年时光证明了,真正的巨星音乐人生有多么完整。
但不得不说,很遗憾的一个方面是:
如今的华语乐坛,唯剩林忆莲了。
很多人怀念那个神魔打架的年代,如今,大家习惯尊称她们:
“上古天后”。
80年代的香港乐坛,被称为真正的“港乐修罗场。”
女歌手方面,梅艳芳、叶倩文、陈慧娴、林忆莲“四后争霸”。
梅艳芳自不必说,港乐一姐,在80年代就以《似水流年》开辟中性美学,很多人通过她意识到:原来女人可以这么帅。
她在演唱会以“坏女孩”露肩西装与烟熏妆出场,炸翻全场。
她解构属于男性的西装,将金属铆钉与皮草混搭,开创了香港舞台视觉的暴力美学风潮。
加上连续五年蝉联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奖”,纪录无人能破。
在梅艳芳的光芒之后,叶倩文冒头。
1988年,她凭《祝福》横扫香港乐坛,夺得各大颁奖礼的金曲金奖。
加上后来火遍全国的《潇洒走一回》,她连续霸占“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宝座。
顺便,叶倩文也是台风潇洒的唱将,年轻时就与林子祥对唱《选择》,被港媒称为“教科书级演绎”。
这些年,上音综的她也宝刀未老。重新演绎《祝福》,声压无敌。
在两大天后争夺战中生存的陈慧娴也不甘示弱,一首《千千阙歌》就在香港乐坛留下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首歌当年与梅艳芳的《夕阳之歌》正面对决,两版日文原曲改编的作品,掀起销量大战,是香港唱片业黄金时代的高峰。
而林忆莲接过她们的衣钵,唱跳有都市触觉,玩艺术有《野花》这样的神专。
她们一同开创了港乐的辉煌。
90年代,林忆莲去中国台湾寻求新的发展,梅艳芳退出颁奖礼,陈慧娴远走,叶倩文开始佛系。
此时的香港乐坛正诞生影响全球华人的天后,王菲。
1992年,从美国学习归来的王靖雯发行新专,当中一首《容易受伤的女人》让她立刻火速蹿红。
缔造新的天后纪录。
1994年,王靖雯改名王菲,以《我愿意》空灵唱腔横扫四大颁奖礼,确立“另类天后”地位。
她拒绝伴舞和浮夸舞美,仅凭嗓音连开18场红馆演唱会。
90年代,女歌手式微,男歌手崛起“四大天王”,和王菲并称“四王一后”。
也许亲身经历过上古时代的人才晓得那个年代有多夸张,歌手们多率性,真诚。
王菲可以冷面抛梗:“我的烦恼是太红了”,至今成为名句。
叶倩文的能用“三声道”炫技,即兴用闽南语、粤语、英语演唱林忆莲的《伤痕》。
林忆莲呢,作为最强唱将,唱《依然》连升9key已成为综艺传奇。
叶倩文恐怖的声压自不必说。
她还能和王菲还能边做仰卧起坐边唱歌,全靠实力杀出重围。
与此同时,天后们互相欣赏,英雄惜英雄。
在颁奖礼厮杀的她们,也会在不同的场合表达对彼此的喜爱,互唱代表作,各有千秋。
叶倩文不吝表达对王菲的欣赏;王菲也在围观林忆莲唱功时惊得鼓掌,梅艳芳为了后辈能出头不惜退出颁奖礼。
乐坛一片和谐。
想起来,“上古天后”是称呼,也是对过往的追忆。
她们共同构建了华语流行文化的黄金年代,然后又逐渐淡出。
梅艳芳早逝,叶倩文已然在玩票唱歌,王菲在仅此一次的“幻乐一场”后,至今不再开唱。
突然懂得了林忆莲将演唱会取名“回响”的缘由。
因为那个时代的确过去了。
但天后们从未退场,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在每代人的青春里永恒“回响”。
这或许就是艺术最动人的模样:既超越时代,又铭刻时代。
我们,且看且珍惜
来源:FUNFASH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