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送走平鑫涛,搬出可园,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4-22 18:10 3

摘要:自从平鑫涛的儿子平云在网上公开喊话,要琼瑶把他们的父亲"还给他们"后,琼瑶仔细想了想,觉得这话确实有道理。

2019年5月23日,平鑫涛在医院加护病房里永远闭上了眼睛。

他终究没能逃过住进加护病房时的命运。

自从平鑫涛的儿子平云在网上公开喊话,要琼瑶把他们的父亲"还给他们"后,琼瑶仔细想了想,觉得这话确实有道理。

几十年来,平鑫涛一直和琼瑶生活在一起,与儿女相处的时间实在太少,这才造成了两代人之间巨大的思想差异。

或许,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也希望能和儿女们多相处些时日吧!

说到"照顾",那时平鑫涛住在琼瑶安排的医院里,还有琼瑶请的外籍看护哈达24小时看护。

无论是琼瑶还是他的子女,都只是"探视"的人,已经算不上是"照顾"的人了。

真正需要家人照顾的时候,是在插鼻胃管之前。一旦插管长期住院后,就全交给医院和天命了。

想通这些道理后,琼瑶决定把他们的父亲"还"给他的儿女们。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琼瑶特意将平鑫涛需要的药品和注意事项都详细记录下来,一一交代给他们。

所谓的"接手",其实不过是让平鑫涛继续住在琼瑶安排的医院里,连病房都没有更换。

琼瑶仍然经常去探望他,每天了解病情,和护士长交谈,与医生保持联系,和"归还"之前并没有什么不同。

只是这时的琼瑶,不再让自己困守在平鑫涛的病情里。生死有命,她尽量不去过多纠结。

与此同时,琼瑶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忙碌的工作中。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完成了《琼瑶经典全集》六十五本的出版工作。她还重新创作了因被于正抄袭而打官司的《梅花烙传奇》,将其改写成长达八十万字的小说《梅花英雄梦》。

这些工作分散了琼瑶对平鑫涛病情的注意力,让她那颗千疮百孔的心找到了新的寄托。

2019年5月23日傍晚,医院的电话突然打来,告知琼瑶平鑫涛即将离世。正在用晚餐的琼瑶立即放下碗筷,带着家人火速赶往医院加护病房。

当琼瑶赶到时,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头一紧:平鑫涛脸上罩着"人工苏醒球及面罩",两位护士正轮流用手挤压着球体,将某种气体送入他的口鼻。

病床旁的监护仪上,心跳、呼吸、血压等数字不规则地跳动着。透过透明的面罩,只见他嘴巴大张,双眼紧闭,几乎看不出任何生命迹象。

琼瑶明白,这一刻终于来临了。平鑫涛生前最抗拒的插管维生,终于要画上句号。

刹那间,万千情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是喜是悲?是痛是爱?是解脱还是不舍?琼瑶自己也说不清此刻复杂的感受。

一位体贴的护士让琼瑶在床头坐下,轻轻将她的手塞进棉被,握住那双尚有余温却已变形的手。琼瑶就这样紧紧握着,整整三个小时不曾松开。

等到所有家人都到齐,主治医生也来了,琼瑶这才猛然惊醒,问道:"是靠着这个'人工苏醒球'在维持他最后一口气吗?"

医生点头确认:"是的,为了等家人都到齐。"

琼瑶环视在场的平家人,轻声提议:"我们让他安息吧。"

见无人反对,琼瑶向医生示意。护士停止挤压后,琼瑶握着的手迅速变凉,监护仪上的数字也在瞬间归零。

他终于走了。正如古语所言:"千古艰难唯一死。"

2019年6月4日,琼瑶带着自己的儿孙与平鑫涛的儿孙们,按照平鑫涛生前的愿望,在阳明山"臻善园"为他举行了花葬仪式。(由于树葬区已满,别无选择。)

琼瑶先前曾来实地看过,原本选了一处视野开阔的低处。

但当平鑫涛的儿孙们都到场后,却执意要选在更高处。他们一路向上走,直到第二层,葬仪社的工作人员才表示:这已是最后的位置了。

琼瑶早有准备,带来满满一篮花瓣和一束"文心兰"。

她想象中的"花冢",应该铺满粉红色花瓣,再点缀上文心兰。

选择"文心兰"并非因其颜色,而是因为花名中蕴含的意义——琼瑶以"文"与平鑫涛相识,平鑫涛则以"心"与她相知。这束花,是他们最后的隐喻。

然而现场情况出乎意料。

安放骨灰的穴位很小,当琼瑶与平云共同捧着骨灰袋,将骨灰撒入墓穴后,工作人员立即覆上一层黑土,再铺上白色石子,仪式就算完成。

这简陋的模样,既不是琼瑶心目中的"花冢",想必也不是平鑫涛期待的样子。

琼瑶固执地弯下腰,开始亲手撒花瓣。她先撒玫瑰花瓣,再撒牡丹花瓣。儿子中维担心母亲摔倒,始终在后面扶着她的腰。平家众人只是静立一旁,无人上前帮忙。

琼瑶专注地撒着花瓣,忽然一阵风吹来,刚撒下的花瓣纷纷飘散,墓穴上又露出那黑白分明的石子。

这一刻,琼瑶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严重的浪漫错误"——人已化为灰烬,花瓣又有何意义?所谓的美感,不过是给生者看的,是"给琼瑶自己"看的!

她轻叹一声,将篮中剩余的花瓣全部倾洒在墓上,最后郑重地摆上那束"文心兰"。

做完这些,琼瑶已汗湿衣衫,几乎站立不稳。

琼瑶缓缓站起身来,众人已准备各自离去。

她望着平家的小辈们,这五十多年来,她亲眼见证着他们从孩童长大成人,见证着他们与父亲共同经营出版社,让家族事业得以延续。

而她始终知道界限,从未插手"他们的出版社",甚至连自己的版税也从未计较过多少。

每逢年节或生日,自从平鑫涛常生病后,他们都会齐聚"琼瑶家"——是的,可园,这个她一手打造的家。

当年琼瑶将全部收入交由平鑫涛打理,皇冠大楼早早建成,而她的可园却因资金不足延后多年。受限于预算,建材无法讲究,平鑫涛又执意要建大房子,否决了她"小巧别致带花园"的构想。

最终建成的可园虽非她理想的模样,却完全符合平鑫涛的期待。

在可园,平鑫涛每日在杂志社办公,与编辑们品着咖啡讨论杂志内容,时常传出欢声笑语。

这里也见证了琼瑶儿子成婚、孙女出生的喜悦。

琼瑶常常觉得,平鑫涛真是个幸福的男人,在陈家三代的环绕中,每天都笑容满面,像个满足的国王。

那些年,平家的儿孙们也常在这里团聚、办公,欢声笑语不断,多么美好的时光啊!

站在墓前,琼瑶心头突然一阵酸楚,一时冲动,竟忘了他们曾如何对待她,如何编造故事诋毁她。

她真诚地望着他们说:"我们之间的不快,都是因为爱你们的父亲。现在他走了,让我们放下所有的不愉快吧!"

说完这番话,琼瑶才意识到自己又犯了第二个错误:她把他们想象成了自己期待中的样子。

然而现实是,没有一个人回应她——平云正忙着用手机发布早已准备好的新闻(里面会提到我吗?算了,人都走了,我还计较什么);平大小姐顾左右而言他,正和二小姐嘀咕着墓地对面的亭子会不会影响风水。

琼瑶怔了怔,随即释然:他们现在不懂没关系,总有一天会明白的。真正的爱,应该包含"将心比心"和"知恩图报"。

一切都结束了。死亡终于让他解脱,平鑫涛再也不会痛苦了。

琼瑶转身与自家人走向停车场,最后回望一眼那座"花冢",心头浮现苏轼的《水龙吟》,她改动了几句:"三分离恨,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花落花飞,点点都是离人泪。"

葬礼后的第三天,平鑫涛的儿女送来一份出人意料的"手写遗嘱"。

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文件,琼瑶感到困惑不解。

多年来,他们一直维持着"夫妻财产共有制",随着年岁渐长,琼瑶发现财产都由平鑫涛管理,早已分不清彼此。

她曾提议改为"夫妻财产分有制",以免将来儿孙产生纠纷,但平鑫涛总是笑而不答。

原来,他早已在2007年——正值罹患带状疱疹、饱受神经痛折磨、体重开始下降之时——就清清楚楚地写好了这份遗嘱。

他将所有遗产都留给了儿孙,这份"手写遗嘱"完全取代了法律规定的"夫妻财产共有制"继承条款。

因此,琼瑶只能获得法律保留给"第一顺位继承人"的"特留分"。

而此时,平鑫涛的财产早已陆续转移给了儿孙们。

这所谓的"特留分",仅仅是皇冠大楼前空地的八分之一产权——由于需要与其他七人共有,琼瑶实际上根本无法使用。

至于其他财产,平鑫涛没有给琼瑶留下任何金钱、房产或公司股份。(外界传闻的别墅、公司和上亿资产,都是以讹传讹。)

琼瑶想,或许在平鑫涛心里,他把全部的爱都给了琼瑶,而把所有的钱财都留给儿孙,认为这样才算公平。

只是,他从未与她商量过这个决定,让她在他离世后才知晓真相,这样的安排,未免太过工于心计了。

可园由"旧可园"与"新可园"两栋建筑组成。前者为建造后者而被拆除——新可园正是建在旧可园的旧址之上。

建造新可园时,琼瑶手头并不宽裕。回首一生,她坦言自己或许犯过不少错,但最引以为傲的是,无论是购置房产还是土地,用的都是自己辛勤赚来的钱。(新旧可园皆是如此。)

琼瑶的传播公司本属她所有,平鑫涛最初持有五分之一的股份,陈家人则是大股东。

后来平鑫涛自己也意识到,公司拍摄的全是琼瑶的作品——她撰写小说、担任编剧、挑选演员、组建团队、决定导演,与儿子儿媳共同制作。

有时平鑫涛会陪同探班,但琼瑶忙于处理各种突发状况,而他往往无所事事。

最终在公司改组时,平鑫涛选择了退出。

不过,这位极重面子的先生,每部戏都要挂名——出品人、制作人、发行人都当过。反倒是琼瑶自己,通常只挂"编剧"一职,这还是电视台坚持要求的。

琼瑶的最后一部作品《花非花雾非雾》播出时,因电视台限制挂名人数的规定,她未将卧病在床的平鑫涛列入名单。得知此事后,平鑫涛竟对儿媳琇琼大发雷霆,吓得琇琼连忙补上他的名字。

琼瑶提起这段往事,是想说明尽管两人相守半个多世纪,但境界终究不同。她心里明白,却因爱选择了包容。

在可园的日子,若非平鑫涛多病缠身,几乎称得上"甜蜜"。他总是想方设法逗琼瑶开心,而琼瑶则满足于被爱的感觉,知足常乐。

直到平鑫涛离世,那份"手写遗嘱"和两个秘密保险箱的曝光,才让琼瑶彻底明白:他对金钱的重视远超出她的想象,虽然爱她,但更爱自己的儿女。

可园的大花园里,栽种着琼瑶最爱的火焰木与凤凰木,还有成片的桂花与紫荆。三十年来,这些树木已长得高大茂密。

多年前一场台风曾刮落外墙砖瓦,险些伤及路人;随后又出现漏水问题,琼瑶不得不斥资修缮。这两年,老宅终于撑不住了。

儿媳琇琼劝她:"可园已不复当年美好,不如趁政府推行'危老建筑更新'计划,与建筑公司合作,拆掉可园另觅新居吧!"

2022年3月3日,琼瑶告别了居住多年的可园,搬进了位于淡水的新家。

一位了解她的朋友得知她选在这个日子搬家,特意打来电话问:"三月三日,是删去删去吗?你把过去都删了吗?删得彻底吗?"

琼瑶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但心里还是泛起一阵酸楚。

新家的风景与以往截然不同。

这栋临水而建的大楼,从琼瑶的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淡水河汇入大海的壮阔景象,还能望见对面的观音山。

搬来的第一天,她就在阳台上拍到了火红的落日,更神奇的是,卧室窗户反射出的光影让照片里出现了两个太阳。

正是因为这奇妙的"两个太阳",琼瑶给新家取名为"双映楼"。

虽然离开可园时心里还有些不舍,但眼前浩瀚的天空和"双落日"的奇景很快就驱散了这份惆怅。

琼瑶说自己这一生都在满足别人的期待中度过。

如今终于没有人能要求她做什么了,她可以真正为自己而活,享受余下的时光。

站在双映楼的阳台上,看夕阳染红天空,远眺群山与大海,成了她新的日常。

"山映斜阳天接水"的美景几乎天天可见,若是遇到雨天,又能欣赏"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朦胧意境。这样的风景,仿佛是上天给她的最后馈赠。

那些她钟爱的诗情画意,如今每天都在眼前上演。

琼瑶觉得,此刻的自己就像生活在仙境中。

是啊,删去删去!人生走到最后,要学会做减法而不是加法。

那时的琼瑶最关心的是:"我一定要掌握自己生命的终点。"

她相信上天会赐予她"有尊严的离世"。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她每天的任务就是寻找快乐,活得如同一朵绚烂的"火花"!

琼瑶说,她这一生经历过太多坎坷,也体会过刻骨铭心的痛苦。能一次次渡过难关,全靠她对"爱"的坚定信念。

如果有一天发现世人失去了爱的能力,她的精神支柱也会随之崩塌。这些年生活中的风浪从未停歇,但她始终相信,这些波折恰恰证明了"人间有爱"。

有时候,"爱的冲突"比"恨的冲突"还要激烈。

说到这里,琼瑶又想起当年母亲把平鑫涛关在门外,他在车里等了一整夜后对她说的话:"时间会证明一切!我会用我的一生,来证明我对你的爱!相信我!"

当时她相信了这个承诺,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即使他已经离世,她依然相信。

不仅相信,更要感谢他在漫长的岁月里,支持她完成了那么多作品,陪伴她经历了那么多故事(很多都因他而起),让她直到晚年还在成长,让她始终相信爱的存在。

人生不能要求太多,爱一个人就要包容他的缺点。这是琼瑶一直坚持的信念,至今未变。

因为唯有"爱"这种感情,是美丽的、快乐的、浪漫的,也是平鑫涛曾经给过她的。

琼瑶觉得自己这趟"生命之旅"实在曲折离奇又丰富多彩,有悲有喜,有笑有泪。

感谢平鑫涛用他最后走的故事提醒琼瑶,不要重蹈他的覆辙。

琼瑶始终相信爱。

她说这个"爱"字包含很广: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朋友、对读者、对粉丝......她一直付出很多爱,也收获了很多爱。

这样的人生,值得了!

参考书籍:琼瑶《我的故事》

来源:一枚小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