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2日这一天,S家的热搜词条像根刺扎在网友心口——一边是71岁的S妈深夜发动态,说自己打了强心针还是坚强不起来,求网友给点正能量;另一边是小S二女儿Lily在社交平台晒英国游玩照,黑裙长发笑得灿烂。
4月22日这一天,S家的热搜词条像根刺扎在网友心口——一边是71岁的S妈深夜发动态,说自己打了强心针还是坚强不起来,求网友给点正能量;另一边是小S二女儿Lily在社交平台晒英国游玩照,黑裙长发笑得灿烂。
这头白发人还在丧女之痛里挣扎,那头17岁外孙女却像没事人一样游山玩水,这家人的悲喜,咋就这么不同步?
故事得从今年2月说起。
原本是春节前的日本度假,大S却因流感并发肺炎,48岁就永远留在了异国。
白发人送黑发人,最痛的莫过于S妈黄春梅。
她年过七旬,深夜在社交平台写:“迷迷茫茫过去多少天,我都不记得了,看了身心科,打了强心针,依旧坚强不起来。”好友白冰冰透露,她失眠到站都站不稳,只能无助地问:“我要怎么走出来?”可这边S妈在身心科打针求安慰,那边外孙女Lily却在英国拍美照。
17岁的小姑娘穿着成熟,笑容明媚,评论区有人酸:“外婆都快撑不住了,当外孙女的咋不回去陪陪?”也有人替Lily说话:“才17岁的孩子,总不能一直哭丧着脸吧?大S要是知道,说不定希望她好好生活。”
矛盾背后,藏着两代人截然不同的“生存逻辑”。
对S妈来说,大S是她半生的“精神支柱”。
年轻时独自拉扯三个女儿,把大S小S培养成明星,老了本该享天伦,却白发送黑发。
具俊晔每天去墓园陪大S,小S请假半年在家,可这些“陪伴”对71岁的老人来说,远不如女儿的一声“妈”实在。
她在网上求助,不是为了流量,更像是溺水者抓住最后一根稻草——她太孤独了,身边人或许都在“正确地悲伤”,却没人能真正接住她的崩溃。
而Lily的“快乐”,或许是另一种生存方式。
大S生前把她当“接班人”培养,时尚资源、广告代言没少给;小S停工后,17岁的她已经接了两个代言、拍了三次写真。
网友调侃她“英语是母语,去英国算回家”,可谁不知道,这背后是“星二代”的生存压力?
大S走了,S家需要新的“赚钱主力”,Lily的活跃,可能是家庭的选择,也可能是她自己的“救赎”——用忙碌冲淡悲伤,总比躲在房间哭强。
网友的情绪最真实。
有人心疼S妈:“70多岁的老人,打强心针还要上网求安慰,太心酸了。”也有人质疑:“总在网上卖惨,是不是在消耗大S的热度?”对Lily,有人骂她“没良心”,也有人说:“小姑娘有自己的生活,悲伤不是必须表演给别人看。”这些声音里,藏着普通人最朴素的共情——我们理解丧女之痛的锥心,也明白年轻人要向前看的无奈,只是当“悲痛”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碰撞,总让人忍不住问:这家人,真的懂彼此吗?
生死面前,哪有什么“正确的悲伤方式”?
S妈需要的不是网友的“正能量”,而是家人一个温暖的拥抱;Lily需要的不是“蹭热度”的标签,而是被允许用自己的方式消化失去。
大S走了,但S家的故事还在继续。
或许我们该少点苛责,多点理解——毕竟,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伤口,愈合的方式,从来都不只有一种。
来源:烈焰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