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2年,陈宝莲上一秒还一脸慈爱地抱着刚满月的儿子,下一秒就趁人不注意,从高楼一跃而下,她的生命永远停在了29岁。
2002年,陈宝莲上一秒还一脸慈爱地抱着刚满月的儿子,下一秒就趁人不注意,从高楼一跃而下,她的生命永远停在了29岁。
她短暂的一生中,承受了太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苦痛,自幼丧父、做赌鬼母亲的摇钱树、被花花公子玩弄感情……
仿佛世界上所有的苦难,都要让她亲身体验一遍。
早有轻生意图的她,为何选择在儿子满月这天跳楼自尽?
孩子的父亲到底是不是伤透她心的黄任中呢?
1988年6月18日,面对眼前这么多记者的盘问,陈宝莲的心情非常紧张,记者的话筒都快戳到她的下巴,她还是尽力保持镇定。
特意赶来采访的记者,没有谁愿意空手而归,所有人都挤在她面前,等着她袒露心声,没有一个人发现此时的她,已经到了情绪崩溃的边缘。
“我不知道为什么,围绕在我身边的,全是对我不利的传闻,我也是一个人,我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如果大家真的是想看我在自己身上划两道,那我现在就可以。”
在场的记者都没意料到,陈宝莲身上竟然带着一把小刀,话音刚落,她就掏出小刀,在自己的身上扎了几下,身旁的记者急忙抢走她手里的刀,顺势抱住蹲在地上的她。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陈宝莲第一次对自己“下手”了!
长期活在苦痛中的她,一个人在家里待着,时常会有轻生的念头,情绪崩溃的时候,她就伤害自己。
她之所以会变成这副模样,跟她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她12岁就跟着“赌鬼”母亲去了香港,在母亲的逼迫下,拍摄各种情色照片和电影。
对于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女孩来说,这样的经历实在太残酷了。
她不明白母亲为何这样对自己,也不知道要怎么做,才不会被观众谩骂。
为了讨好记者和观众,她不仅当众自残,还撕掉自己的裙子,让记者随便拍,这些自暴自弃的行为,足以说明她的精神已经不正常了,只可惜没有人在意。
要为陈宝莲的悲剧担责的人,可不仅仅是陈宝莲的母亲,还有花花公子黄任中,他比陈宝莲大33岁,为了“拿下”陈宝莲,采取了很多下流的手段。
他仗着家族势力庞大,又是胁迫又是砸钱,可陈宝莲在重压下挣扎了太久。
这些手段根本没用,他又开始追求陈宝莲,用关爱俘获了陈宝莲的芳心。
从未感受过父爱的陈宝莲,很快就成了他的“情人”,还下定决心爱他一辈子,可他只是把陈宝莲当成玩物,玩腻了就丢掉。
事实上,陈宝莲是真的爱黄任中,跳楼之前想的是黄任中,遗书里还写着自己对黄任中的爱,但是没有人能理解她的想法,黄任中也不想要她的爱。
那时候,人人都说她甘愿给黄任中这个公认的丑男当金丝雀,一定是贪图黄任中的钱,想飞上枝头当凤凰,黄任中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遗书公开后,她的真心才被看到。
在遗书中,她清清楚楚地写着,她受够了被议论和歧视的日子,既然外界都关注她的脸和身材,她就要以邋遢的面貌示人,也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这就是她“报复”世界的手段。
可她在这场“战斗”中输得一败涂地,不管她说什么、做什么,都会成为焦点,面对那些争议和谩骂,面对失联已久的黄任中,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后来,她突然宣布自己怀孕了,但没有人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毕竟她当时已经跟黄任中断掉了联系,记者都想打探实情,可她从未透露过真相。
直到孩子满月那天,她留下一封遗书后,便从高楼上跳下来。
她声称自己很清醒,跳楼也不是冲动之举,只是活得太累,早点让自己解脱罢了。
陈宝莲跳楼的时候,她的儿子才刚刚满月,她自己倒是解脱了,可儿子却要活在舆论里,自己满月那天是母亲的忌日,这种事情放在谁身上,恐怕都是难以抹去的阴影。
万幸的是,这个孩子没有落到黄任中手里,而是被经纪人邱黎宽收养了。
她跟陈宝莲非亲非故,只是单纯觉得孩子太可怜,于是把孩子带到身边养着,还给孩子取名“邱煌祎”。
邱黎宽本身经济条件就好,养一个孩子完全没问题,所以邱煌祎在成长过程中,基本上没吃过苦。
那时候,邱黎宽是王菲的经纪人,所以常常带着他去找窦靖童玩,圈内好友还调侃他跟窦靖童是“青梅竹马”。
除此之外,王菲对他特别大方,经常提供“经济支持”,过生日的时候,家里全是大牌明星,生日歌都是那英给他唱。
所以他其实是在温暖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是邱黎宽带给他的这些温情,驱逐了他心里的阴霾,让他有机会跟大多数孩子一样,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爱。
虽说当时有传闻称他是黄任中的儿子,可黄任中已经去世二十年了,这些陈年往事鲜少有人再提及,他也没放在心上。
养母邱黎宽对他的好,他全都记在心里,不仅多次公开感谢邱黎宽,还说未来要给邱黎宽养老,做一个孝顺的儿子。
陈宝莲若是泉下有知,看到自己的亲儿子,并未受到自己的影响,还在邱黎宽的精心呵护下,长成了一个帅气又懂事的大男孩,心里也会有所安慰吧。
当初她毫不犹豫地了结自己的生命,险些害了儿子一辈子,若不是邱黎宽伸出援手,她的儿子能不能平安长大,恐怕都难说,所以她的跳楼之举,的确很自私。
而她一直苦苦哀求的黄任中的爱,其实远没有她想象中那么重要,她本可以好好抚养儿子长大,却为了一个不值得的男人,赔上了性命,实在可悲。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评陈宝莲的一生:一场预知结局的戏》
中国新闻网:《自杀:路途最后一步--陈宝莲自杀始末》
来源:何止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