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彤:对父母非常孝顺,相信“生前不孝顺,死后拜空坟”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4-24 00:02 2

摘要:她出生在一个大家庭,有十个兄弟姐妹。那天全家老少加上各自的小家庭,总共四十多人坐了四桌。

李若彤曾与父母约定要带他们去北京旅行,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当时父母年事已高,为了多陪伴他们,李若彤特意减少了很多工作。

在父亲八十岁生日那天,李若彤精心准备了一场生日会。

她出生在一个大家庭,有十个兄弟姐妹。那天全家老少加上各自的小家庭,总共四十多人坐了四桌。

为了增添喜庆气氛,家人们都穿着带红色元素的衣服,李若彤还特意给父亲买了件红衣服,准备了很多礼物。

大家热热闹闹地在餐厅为老人庆祝八十大寿,除了吃饭还有抽奖、玩游戏等环节。李若彤专门请人记录下这些温馨时刻。

谁也没想到,一周后父亲突然中风住院。

那段日子李若彤非常自责,总想着"受之不起"这句老话。

她不断问自己,如果当时只是低调地给父亲过生日,是不是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意外?

但人生没有如果,那个北京之约也永远无法实现了。

父亲生病后,李若彤推掉了更多工作。

在别人眼里是放弃机会,对她来说却是理所当然的责任。她害怕再错过陪伴家人的时光。

母亲常愧疚地说:"让你放弃这么多机会,真是对不住。"

李若彤总是安慰道:"没关系,没关系。"

她是真心觉得没关系,因为能来到这个世界都要感谢父母。在她心里,家人永远排在第一位。

一年后的八月,父亲离世了。

姐姐开导她说:"你真的不必自责。爸爸中风时已经八十岁,身体本来就不太好。你给他办的生日会他一定很开心,对一个老人来说,儿孙满堂是最幸福的事。

那天他的开心你都看到了,这会是永远的美好回忆。如果你没办这场生日会,他可能就永远错过这样的快乐了。"

姐姐的话让李若彤释怀了,她终于明白那场生日会对父亲、对她和全家都是珍贵的记忆。

父亲走后,最伤心的是母亲。他们相濡以沫一辈子,从青春到白头,共同养育子女撑起这个家。失去挚爱的痛苦本该最强烈,但母亲还要强忍悲伤照顾子女的感受。

李若彤这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母亲的痛苦。

2019年,借着参加综艺节目的机会,李若彤带着母亲去了北京。虽然算是半工作半旅行,但对她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实现了对母亲的承诺。

十三四岁那年,李若彤家附近有座寺庙。有一次她独自去闲逛时,偶然看到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只有八到十页。但其中一句话至今仍深深印在她脑海里:"生前不孝顺,死后拜空坟"。

父亲离世后,这句话常常浮现在她心头。她渐渐明白,逝者已矣,生者不该沉溺于伤痛。

她决定把对父亲的那份爱也倾注在母亲身上,让母亲不再感到孤单。

多年来,李若彤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几乎每天都要和母亲通电话。

即便在通讯不便的年代,在外地拍戏时,她也坚持每隔几天就打一次电话。

起初母亲很不习惯,总会问:"打电话来有什么事吗?"

李若彤笑着反问:"没事就不能找你吗?"

后来母亲也习以为常了。母女俩的日常通话常常一聊就是半小时到两小时,只有特别忙的时候才会缩短时间。

有次在片场休息时,曾志伟坐在李若彤身后。等她挂断电话,他八卦地问:"是在跟男朋友打电话吗?"

李若彤解释道:"是打给我妈妈。"

曾志伟笑着说:"哪有这样跟妈妈说话的,语气那么温柔,很容易让人误会。"

他不知道,那是因为李若彤想把所有的温柔都给母亲。

李若彤在家里十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七。因为孩子多,妈妈不得不全职在家照顾子女和长辈,整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在爸爸一个人肩上。

小时候,爸爸每次出门工作都要先步行很长一段路才舍得坐公交车。这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为了省下两站路的车票钱。

这些省下来的钱,最终都变成了十个孩子的作业本和全家的饭菜。

爸爸从来不会主动提起这些艰辛,年轻时的李若彤也不擅长用言语表达感情。

直到长大一些,她才开始学会对父母说"我爱你"这样的贴心话,也会主动陪他们散步、旅游、喝茶。

现在父亲虽然不在了,但他那份无声而深沉的爱永远留在子女心中。

值得欣慰的是,李若彤在父亲生前已经真切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没有留下太多遗憾。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大的遗憾之一。

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请多陪陪他们——哪怕只是一顿饭、一次散步、一个电话,都能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幸福。

人生看似漫长,但真正重要的时刻往往转瞬即逝。

我们总是忙于追逐梦想和生活,在永不停歇的奔波中错过了太多珍贵的东西。

在李若彤看来,最遗憾的就是没能多陪陪父母。

总说自己太忙,总觉得来日方长。可实际上,一个电话、一次团聚又能占用多少时间呢?

别等到来不及。

来源:辰东小晨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