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7日,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61岁的刘青云凭借《爸爸》中“阮永年”一角第四度加冕影帝,追平梁家辉纪录,成为仅次于梁朝伟(六次)的华语影坛“演技天花板”。这场跨越三十年的加冕礼,不仅是对其表演的致敬,更是对“笨功夫演员”的终极礼赞。
刘青云四封金像奖影帝:以“笨功夫”凿穿香港影史
2025年4月27日,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61岁的刘青云凭借《爸爸》中“阮永年”一角第四度加冕影帝,追平梁家辉纪录,成为仅次于梁朝伟(六次)的华语影坛“演技天花板”。这场跨越三十年的加冕礼,不仅是对其表演的致敬,更是对“笨功夫演员”的终极礼赞。
“黑马影帝”的笨鸟哲学
1984年从TVB艺员训练班毕业后,刘青云跑了8年龙套,在《鹿鼎记》里男扮女装,在《新扎师兄》中演反派配角,直至1992年《大时代》方展博一角才让他初尝走红滋味。他自嘲“长得像外卖员”,却将这种“平凡感”淬炼成表演利器:从《我要成名》中挣扎的龙套演员,到《神探大战》里歇斯底里的“癫佬神探”,再到《爸爸》中克制隐忍的失独父亲,他总能用“粗粝感”包裹细腻的情感颗粒。此次《爸爸》中,他以极简台词、微颤的嘴角与佝偻的脊背,将东亚家庭代际创伤的痛感传递给观众,被金像奖评委盛赞“用毛孔演戏”。
“戏痴”的偏执与温柔
为演好《神探大战》中1分30秒长镜头独白,他提前8小时到场背词,与导演逐帧调试表情;拍摄《扫毒3》跳水戏时,他在零下5℃的河水中反复13次,只为5秒镜头;在《爸爸》片场,他因对手戏演员谷祖琳方言不熟主动陪练,甚至为群演受伤推迟拍摄。这种“较真”与“共情”,让他成为港圈公认的“定海神针”。
“扫地僧”的江湖与烟火
领奖台上,他调侃“若前辈们不在场,我就成前辈了”,台下却背着双肩包逛菜市场,被拍到与妻子郭蔼明街头拌嘴。从“穷小子”到“四封影帝”,他始终拒绝“大师”标签,却用作品为香港电影续命——当《九龙城寨之围城》以视觉奇观横扫金像奖时,他的《爸爸》却以“静水深流”的表演证明:港片未死,只要还有人在“雕琢人心”。
来源:小素说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