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来他和这两位一起创立“表演工作坊”,把对戏剧的热情投入创作。
李立群的人生,可以说是充满争议的,
围绕他的话题,可以说是经久不衰,
作为一代影帝,按理说应该很有钱,
但是他却被人曝出,欠下数百万的巨款,
现在则是隐居台湾乡村,吃特价饺子,
有人说他落魄,真的是这样吗?
他的故事,藏着多少辛酸和选择?
他的童年,已经不是贫苦可以形容的了,
他出生在一座破庙里,他父亲是国民党中级军官,
本来生活应该很富足的,但是他的积蓄被人骗光,
只能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挤在这破庙里。
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他常在学校角落啃馒头,
听到同学说不吃了,他就过去蹭饭。
贫困让他学会了适应,也让他接触到艺术。
母亲爱听相声和京剧,他从小就跟着母亲听京剧,
学相声演员的腔调,这些爱好为他后来的演艺路打下基础。
小学才上了一半,他就对课本没兴趣,却爱上了电影。
他常溜进西门町的电影院,抓着大人衣角装成他们孩子,
混进去看《豪勇七蛟龙》这样的片子。
电影成了他的精神出口,也让他对表演有了向往。
他的青春期有点迷茫。初中二年级,
他和朋友数学只考20多分,考高中没戏。
父亲看他学业不行,建议他去航海知识,将来当一个船员。
那时候,台湾普通公务员月薪8000台币,
船员能赚两万多,对李家来说是个翻身机会。
可他贪玩,整天在西门町晃荡,考了两年都没上。
大姐为了补贴家用和他的补习费,去酒廊当侍酒女,
看到他不上心,气得扇了他一耳光。
这耳光让他醒了。他苦读一年,终于考上海专。
在学校,他迷上韩国人力道山的功夫,练“铁砂掌”,能徒手劈砖。
他靠给同学表演劈砖换几碗面,解决了吃饭问题。
后来他加入一个剧团,跟着前辈学舞台表演,发现自己喜欢演戏。
但他没想靠演戏谋生,
当时在台湾的舞台剧赚不了大钱,船员的收入更实际。
1974年,李立群快从海专毕业,
靠剧团的表演经验和流利的北京话,
他当上毕业典礼学生代表,演讲赢得掌声。
可他差30多个学分,得补习才能毕业。
数学老师被他的演讲打动,直接让他过关;
西班牙文老师看到他劈砖的照片,也免考通过。
毕业后,他当上船员,可跑船8个月后,
他发现船长们收入高却和家人聚少离多,生活满是遗憾。
22岁的他放弃船员梦,回到台北,陷入迷茫。
辞掉船员工作后,他的技能对找工作没用。
短期工作换来换去。父亲说他干啥都不踏实。
迷茫中,他想起了之前表演时的经历,
于是开始往这方面发展,27岁的他终于走上正轨,
成为一名演员,第一次进录影棚。
导演看中他的功底,临时加戏,
让他演《畸人恋》里一个背驼脸有瘤的富人。
这部剧让观众记住这个长相老成的年轻人,他就此出道。
而他这一次终于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事业开始腾飞,
29岁的他拿下金钟奖视帝,成了台湾电视圈的新星。
但他知道,电视剧不一样,演员没时间琢磨角色,
容易毁掉功底,跟舞台剧的慢工细活完全不同。
他开始在台北西餐厅表演脱口秀,一晚跑7个场子,
既练演技,也赚到每月四五十万台币。
这期间,他认识了两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两个改变他表演观的人。
后来他和这两位一起创立“表演工作坊”,把对戏剧的热情投入创作。
《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混搭相声和脱口秀,演出笑声不断,
录音带卖了几十万份,唤起台湾人对相声的记忆。
这几年是李立群创作的高峰,他和搭档们互相激发,干劲十足。
但好日子没持续多久。
先有一位合伙人因不明原因离开,剧团由他和另一位撑着。
但是他和剩下的这位合伙人,也产生了分歧,
当时对方想接拍600集的快节奏电视单元剧,
但他觉得这种高强度创作会毁演员,坚决反对。
两人谈不拢,他直接卖掉股份,退出“辛辛苦苦创立的事业。
这一步让他从老板变回演员,也为他后来的内地生涯铺路。
重新成为演员的他,选择去内地发展,
他凭借《新龙门客栈》中的太监,开启内地演艺路。
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亚洲金融风暴让台湾股市崩盘,
他委托朋友投资的700万台币全亏光。
背上巨债,他只能拼命拍戏还债。
他普通话流利,会说河南话、北京话,很快在内地站稳脚跟。
但高产有代价。他拍了3000多集电视剧,从主角到配角都接。
忙碌让他和家人聚少离多,
健康也受影响,晚年还得过带状疱疹。
他的感情生活有温暖也有遗憾。
他在朋友家遇见两人自己的妻子林丽钦,一见钟情。
对方画国画有天赋,他很佩服。
两人认识一年就结婚,后来生了两男一女。
妻子为了家庭放弃画画,他觉得亏欠,于是拼命赚钱。
2011年,母亲去世,他因拍戏没赶回去,成了终生遗憾。
他对亲情很看重。后来他专门回河南找到同父异母的哥哥,
帮他还债、盖房、投资工厂,哪怕自己也有债务。
他对家人尽力,但晚年和子女关系淡了,
带状疱疹发作时没人探望,让他有些失落。
幸好有妻子一直陪着,成了他后半生的依靠。
直到他60多岁的时候,他终于还清债务,
回到台湾,和妻子住进乡村别墅。
从那以后,他便不再那样拼命了,他在院子种花养鱼,
屋里却乱糟糟,桌上放着剩饭,夫妻俩常买特价速冻饺子。
有人说他欠700万、差点成了“老赖”,还说影帝落魄。
其实,700万债务早还清了,简朴生活是他自己选的。
他在网上说,屋子乱点方便找东西,挺豁达。
现在72岁的他偶尔接戏,戏份少但演得扎实。
他和妻子种菜散步,过得平静。
健康因为年龄有点问题,但他心态好,
觉得拍戏是生活需要,也没放下对表演的热爱。
李立群的人生像一部长篇剧,从破庙少年到金钟视帝,
再到北漂还债,他用努力和天赋闯出一条路。
贫困、债务、疾病都没压垮他,
但他也错过了很多和家人的时间。
网上说他落魄,其实是误解。
他选的简朴生活,是一种对物质的放下。
他的故事让我觉得,成功不只是名利,更是怎么面对挫折。
他从没丢掉对表演的热爱,也尽力对家人好。
他的生活提醒我们,
真正的满足可能不是大房子,而是身边人的陪伴。
他的选择,挺值得我们想想。
参考信息:
李立群个人账号
中国台湾网:“老戏骨”变身新“网红”?专访李立群:用中国文化底蕴努力演戏,为两岸文化交流默默付出
澎湃新闻客户端:李立群:有人弄我,我永远支持一个中国
来源:奇观历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