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刷张柏芝的社交账号,评论区简直像开了夸夸群。有人说刷到她教儿子颠勺炒菜,半大小子切葱花的架势比自己还利索;有人翻出她带小儿子逛菜市场的照片,小孩自己拎着塑料袋挑土豆,旁边大妈直竖大拇指;最戳人的是大儿子生日时,俩弟弟用零花钱凑钱买球鞋当礼物,三个孩子抱成一
最近刷张柏芝的社交账号,评论区简直像开了夸夸群。有人说刷到她教儿子颠勺炒菜,半大小子切葱花的架势比自己还利索;有人翻出她带小儿子逛菜市场的照片,小孩自己拎着塑料袋挑土豆,旁边大妈直竖大拇指;最戳人的是大儿子生日时,俩弟弟用零花钱凑钱买球鞋当礼物,三个孩子抱成一团笑成小太阳——这哪是明星动态?分明是普通妈妈手机里翻到停不下来的“娃成长日记”。
现在好多人蹲她更新,说看这些日常比追剧还带劲。可谁能想到啊,曾经的“叛逆玉女”张柏芝,如今能靠“带娃”上热搜?
说实话,刚开始刷到这些视频,我也有点恍惚。毕竟张柏芝的标签太复杂了——18岁拍《喜剧之王》红遍香江,20岁演《河东狮吼》喊出“从现在开始你只许疼我一个人”,后来经历婚姻风波、单亲妈妈身份……她的人生像部大起大落的电影。可现在镜头里的她,没了浓妆华服,系着围裙在厨房擦灶台,蹲在菜市场和摊主讨价还价,被三个娃闹得手忙脚乱——这不就是楼下张姐、隔壁王姨的日常吗?
但就是这种“不完美”的真实,才让人上头啊!教儿子做饭时,娃把油溅到她手背,她一边吹着红印子一边笑骂“小笨蛋”;逛菜市场时,小儿子蹲在土豆堆前挑三拣四,她就蹲下来和他一起数“这个圆,那个坑”;大儿子拆礼物时,俩弟弟挤在旁边搓手笑,她举着手机录视频,镜头都晃得厉害——没有团队摆拍的“精致育儿经”,没有刻意营造的“岁月静好”,就是一个妈妈和孩子你追我赶、鸡毛蒜皮的烟火气。
网上总说“明星带娃是作秀”,可张柏芝的日常,骗不了人。她的账号里没有“育儿专家”的方法论,没有“富养孩子”的奢侈品,有的是切菜时蹭在脸上的面粉,是菜市场塑料袋勒红的手指,是三个娃抢零食时她无奈又宠溺的笑——这些细节,装不出来。
想起她之前采访说过,“当妈后才知道,孩子不是‘作品’,是要你弯下腰,陪他一起看蚂蚁搬家,一起学系鞋带,一起在厨房打翻酱油的‘麻烦’。”现在看她的动态,才懂这句话的分量。那些说她“靠孩子博关注”的人,大概没见过真正爱孩子的妈妈——她只是想记录孩子成长的每一刻,顺便让自己也记住:原来当年那个在澳大利亚打工的小女孩,现在能把三个男孩养得这么有烟火气。
刷到评论区有人说,“看张柏芝带娃,突然想给我妈打个电话”。是啊,现在的社交平台太“完美”了——精致的母婴博主晒着几万块的婴儿床,明星家庭秀着环球旅行的机票,可普通人的生活哪有那么多“高光时刻”?更多是厨房的油点子,是孩子把饭撒在身上的手忙脚乱,是攒了半年零花钱给娃买双鞋的小心翼翼。
张柏芝的“不完美”,恰恰给了我们最踏实的共鸣。她让我们看到:当妈不需要“完美”,需要的是“在场”;带娃不需要“技巧”,需要的是“投入”。那些切葱花的碎屑、挑土豆的认真、用零花钱买礼物的单纯,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富养”——不是物质,是爱和陪伴。
你说现在年轻人总喊“躺平”,可看看这些孩子——自己挑土豆知道生活不易,用零花钱给哥哥买礼物懂得分享,颠勺炒菜能把日子过出烟火气,这不就是咱们老祖宗说的“家和万事兴”?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能不把咱们国家建设得更有温度吗?
所以,与其追那些“完美人设”的明星,不如多看看张柏芝这样的“真实妈妈”——她教会我们的,何止是带娃?是怎么把日子过成诗,把爱熬成粥,把平凡的每一天,过成孩子记忆里最暖的光。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