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饭到年入60亿,中国“水饺皇后”:再难不过要饭,不死终会出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5-01 20:19 1

摘要:电影中,马丽饰演的单亲妈妈,带着两个女儿,在走投无路后,选择摆摊包水饺为生,最终成为了香港乃至全球的“水饺皇后”。

一个单亲妈妈,带着两个孩子流落街头,一无所有,最终能创造出多大的奇迹?

就在昨天,由马丽主演的《水饺皇后》上映,为我们上演了这样一个令人泪目的故事。

电影中,马丽饰演的单亲妈妈,带着两个女儿,在走投无路后,选择摆摊包水饺为生,最终成为了香港乃至全球的“水饺皇后”。

而在电影的背后,马丽饰演的女主原型—— 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的故事,远比电影传奇许多:

幼时父亲离家,结婚生孩后又被丈夫“抛弃”,流落香港街头,因工伤被辞退,又被查出患有糖尿病,不能再干重体力活。

臧健和的一生无比坎坷,经历了无数的心酸。

但最终,她凭借一个小小的水饺,从摆地摊一步步做起,到最后年入60亿。

在最绝望的时候,臧健和说:“人往往会想到以死来解脱,我说我不能死,我没有死的权利。”

臧健和告诉我们: 人生无常,就算抽到一副烂牌,也要一步一个脚印,拼搏下去。再难不过要饭,不死终会出头。

也正如一位网友所评价的:

“在香港九十年代的斑驳街景里,这个北方女人用饺子征服了世界。这不是创业神话,是千万打工母亲的史诗——她们在砧板上剁碎命运,在蒸笼里升起朝阳。”

回顾臧健和的一生,她的故事,关于独立、关于勇气、关于母爱、关于坚韧。

人生很难,但我没有死的权利

老话说得好: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但翻开臧健和的人生,就会发现不如意事几乎贯穿了她的前半生,连所谓的一二如意事到最后也成为了更大的不幸。

臧健和的前半生可以用三段艰难的经历来总结。

第一段经历,父亲离家。

1945年,臧健和出生于山东日照的一个农村家庭,在3岁那年,父亲就离家,然后再也没有回来过,留下母亲和她及妹妹三人相依为命。

贫穷,是那个年代的常态。

由于家里条件艰苦,5岁开始臧健和就跟着母亲下地干活、操持家务。

在14岁那年,家乡突遇旱灾,粮食颗粒无收,无奈之下,母女三人靠着沿街乞讨一路到了青岛。

在青岛,母亲靠着做替人缝裤脚等一些零活来维持生计,而为了补贴家用,减轻母亲负担,臧健和选择了自愿辍学进入青岛县医院当一名护工。

“我喜欢读书,但如果继续读下去,妈妈可能就没命了。这样的书,我宁可不读。”

也就在这里,臧健和迎来了第二段艰难的经历。

这段经历的开头是幸福的。

22岁那年,在医院工作时,臧健和邂逅了一位来山东援华行医的泰国华侨。

两人情投意合,两年后组建了家庭,并生下2个女儿,成为了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

但这份幸福转瞬即逝。

1974年春天,丈夫收到泰国的来信——父亲病逝,作为家里的长子,需要他回家料理后事。

临行前,丈夫向臧健和许诺,等他安顿好,就将母女三人接过去。

本以为这次分别只是暂时的,却不曾想,丈夫一去就不复返,三年时间里臧健和没有等到丈夫的任何消息。

于是,在1977年,担心丈夫的臧健和决定辞去工作,带着两个女儿前往泰国寻亲。

多番辗转之后,在泰国,臧健和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人,但是让臧健和意想不到的是,丈夫在泰国又娶了一个女人,还生了一个儿子。

婆家愿意收留臧健和母女三人,但要求是臧健和必须接受丈夫的另一个妻子和儿子。

尽管还爱着丈夫,但从小所受的教育使其无法接受一夫多妻制,并且,更让臧健和担心的是,在泰国一夫多妻和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下,自己的两个女儿无法受到良好的教育。

“我从小受的教育和自己的尊严,让我无法接受这种一夫多妻的现实,为了我自己、为了孩子的前途,我只能离开。”

思虑再三后,臧健和决定放弃这段婚姻,独自抚养两个女儿。

因为丈夫给臧健和母女办的是香港护照,臧健和三人从泰国回家需要先在香港中转,在抵达香港后,臧健和也意识到了自己进退两难的困境:

泰国的“家”不是家,青岛的家在那个年代孤儿寡母也没脸回去面对父老乡亲了。

于是,她再次做了一个改变她一生的决定,留在香港然后活下去。

几经辗转,兜里揣着仅剩的500块钱,臧健和最终在香港铜锣湾罗素街租下了一间四平米的合租房。

那天晚上,臧健和将两个女儿拥进怀里,痛哭中歉疚地安慰她们:“妈妈一定要给你们公平,给你们更好的生活。”

孩子是妈妈的软肋,也是铠甲。

狭小逼仄的房间是三人需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因为不懂粤语,为了在香港活下去,臧健和一天要打三份工,且都是些又脏又累的苦力活:

早上为糖尿病人打针护理,之后在酒楼洗碗、洗毛巾、刷厕所,晚上十点以后还要去电厂洗车,每天的睡眠仅有三四个小时。

本以为一切在慢慢走向正轨,但偏偏意外又降临到了臧健和的身上。

在酒楼干活时臧健和被撞倒,腰骨裂伤,更糟糕的是,在检查时,医生还查出她早就患上了糖尿病,不能再从事劳累的工作。

在得知工伤可以得到相应补偿,她与酒楼老板交涉,被拒绝也就算了,对方还恶意抵毁,说她穷得想讹钱,并扣薪辞退。

在好心律师的帮助下,老板同意支付3万赔偿金和4500元工资。但正需要钱的臧建和只收下了工资。在她眼里,尊严比钱重要,她倔强地表 示: “我只拿属于我的那份。 ”

并且,她的倔强不止于此。

当时,香港社会福利机构通知她:“受伤不能从事劳动的,可以申请公援金。”

不料却直接遭到臧健和拒绝:

“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吃救济会失去斗志,孩子做人也挺不直腰杆。”

对于臧健和来说,这时大概就是其最艰难的时刻了,但是臧健和却至始至终都没有想过屈服。

纵然命运是对手,但永不低头。在最困难的时刻,陷入绝望从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求生的欲望。

只要你一直坚持,那么,命运之神终会为你投来一份光亮。

很快,臧健和也等来了这份光亮。

一盘饺子,点燃一份希望

因为伤病在家,一个朋友来到家里探望。

家里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进行招待,于是,为表感激,臧健和就亲手为朋友包了一盘饺子。

一口下肚,朋友赞不绝口,说道:“你做的饺子这么好吃,去外面卖一定赚钱。”

无心之言,却让臧健和在绝望中看到了一丝希望—— 身体需要休养,被查出来糖尿病又不能过劳,那么自己出摊正好能解决最大的身体障碍,一旦不舒服了随时都可以休息。

经过细心考察,臧健和选择了湾仔码头。

在当时,香港还没有通地铁,轮渡是人们往返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湾仔码头又成了重要的交通枢纽,每天从早到晚,码头都是人流不息,在码头上也随处可见各种小摊小贩。

由于没有足够的钱租铺位,臧健和就拿着500块港币,几经折腾,自制了一辆木头推车。

就这样,臧健和带着两个小丫头加入了湾仔码头的摊贩队伍,在推车上卖起了水饺。

在第一天出摊时,因为害羞和心里没底,不知道自己的饺子是否受欢迎,所以臧健和始终张不开口招呼客人过来,只顾着低头包饺子。

臧健和清楚地记得第一波客人是几个学生摸样的年轻人,当时每个人要了一碗。她高兴得不得了,麻利地做好端给她们,然后略显忐忑地看着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好的话她就可以继续干,被骂了,她也就没脸待在这里了。

很快,里面的一个女孩子吃了一口,大呼“好好吃”,于是,臧健和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

第一位客人的肯定,给了臧健和莫大的鼓励,而这也是臧健和迈过的第一道坎。

但是,摆摊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当时,湾仔码头的小摊贩们,要时常躲着来管理市场的警察,一旦被抓到,就要面临处罚。

因此,每次出摊,8岁的大女儿帮臧健和卖水饺,4岁的小女儿则帮妈妈望风。只要发现警察来了,母女三人便推车就跑。

有一次小女儿跟小狗玩,忘了望风,结果被警察抓了个正着,一上来就收东西罚款,小女儿吓得哇哇大哭, “警察叔叔你放了我妈妈吧,是我的错,不是我妈妈的错。”

看着两个大哭的女儿,臧健和既心痛又愧疚,她一把揽过女儿,母女三人哭作一团。看到这一幕,警察也不忍心,最后选择了网开一面。

虽然一直在躲躲藏藏的卖水饺,但好在她做的饺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臧健和的生意也逐渐走向了正轨。

高品质。 饺子的品质来源于食材,馅料她总是挑选最新鲜、最入眼的蔬菜和肉,面粉也要用最筋道的。 讲卫生。 得益于过去在医院护工的经历,臧健和摊上的所有餐厨用品,都坚持以医院标准保持卫生,每天都用消毒水清洗。 听意见。 很多香港人吃不惯北方的水饺,有人嫌饺子皮厚,有人吃不惯馅儿。 对于这些意 见,臧健和都一一记在心里。

为了做出顾客欢迎的水饺,她曾三天三夜不睡觉只为了改进水饺的厚度,也曾跑遍了香港的饺子馆,尝试了多种面粉,最终做成又薄又爽滑、筋道的饺子皮,饺子的口感也从北方的咸、香、腻变成港粤人喜欢的清淡、香而不腻。

这些事情的坚持,不仅让自家的水饺实现了质的飞跃,也征服了越来越多本地顾客的胃。

而在这些顾客中,恰好藏着一位记者,在吃过臧健和的水饺后,他便回去写了篇文章,报道了臧健和的故事。

就此,臧健和“街头水饺皇后”的大名在香港的大街小巷传开,无数人慕名而来,就为了吃上一口“水饺皇后”的水饺。

吃的人多了,也有人建议这饺子该有个自己的名字。臧健和想到了让她走出绝境的这个码头,“湾仔码头”水饺由此诞生。

对于臧健和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头,后面还有更多的惊喜在等着她。

并且臧健和接下来的经历似乎也应验了一句话: 生活给了一个人多少磨难,日后必会还给他多少幸运。

从小摊贩,到年入数十亿

1982年的一天,日本大丸百货公司老板找到臧健和,想要跟她谈合作。

原来,在一个派对上,臧健和的一个表姐带了湾仔码头的水饺,结果日本大丸百货公司老板的女儿平日重度挑食,却维度对湾仔码头水饺情有独钟,一口气吃了20多个,这也引起了他的注意。

大丸百货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团,在香港也已经营了20多年。女儿的表现让他看到了湾仔码头水饺的市场潜力,准备让水饺进超市。

不过, 此前这位日商并不知道湾仔码头水饺来自于小摊贩,当臧健和告知这一事实时,他决定放弃合作。

本以为此事作罢,但没想到几天后,臧健和又接到了对方的邀约,以公司给她牌照为条件,但要以大丸公司产品的名义出售。

臧健和没有任何犹豫,就拒绝了与大丸合作, “如果我自己做出来的品牌变成日本人的牌子,一旦我的技术被学去,我的保障就完全丧失了。”

面对臧健和强硬的态度,无奈的日本人只能对着这个小摊子做出让步,同意用“湾仔码头”的牌子,但要去掉现有包装盒上的地址和电话。

臧健和又一次拒绝,说道:“电话是我跟顾客沟通的唯一渠道,湾仔码头有今天全靠顾客们的意见和提醒。”

这个理由对方无话可说。而在谈判供货价格的时候,臧健和又在零售价的基础上,加了钱,这让日商提出质疑,为什么批发价比零售价还高。

臧健和又说道:“我不懂做生意,但我得考虑成本。现在我的饺子包装简单,费用也低。到商场卖,必须给顾客留下好印象,换更好的包装,这成本就高了。”

三番两次的不妥协,反而让日商对这位小摊贩逐渐开始佩服起来,有责任心,有追求,于是当下决定成交,签订合同。

就这样,在日方资本和渠道的帮助下,湾仔码头由小贩变成小工厂,产品从现煮水饺扩展到冷冻产品。随着大丸百货旗下超市的全面铺货,流水接连连翻番。

终于,臧健和的事业像爆米花那样,炸开了。

到了1983年,湾仔码头水饺已成为香港冷冻食品第一品牌,占据100%的新鲜水饺市场和30%的冷冻饺子市场。

当时很多人说臧健和有福气,运气好,但在臧健和看来,却不是如此。

“都在码头上摆摊,有的人连小贩都做不长远。而我就是想,做小贩也要做最好的,日本人跟我合作并不是我运气好,而是我的饺子好。”

1985年,臧健和乘胜追击拿出攒下的200万积蓄,在香港设立第一家湾仔码头水饺工厂。办厂之初,她同样给自己定下了3条规矩:

第一,产品质量必须有保证

1986年春天,一个厨师周五下班发现面粉不够,直接在里头掺水,被发现后还不认错,“凭老板的名气,怎么都有人买,随便做做就行了。”

臧健和立马让那厨师卷铺盖走人。有高管提议做散装冷冻饺子,理由是“利润高”,但臧健和坚持不做,“因为有饺子厂在袋装冷冻饺子过期后,撕掉包装袋,当散装饺子卖。”

第二,顾客是衣食父母

1995年6月,一位顾客来信,“买五盒水饺,煮了两盒全部开口。”臧健和立刻开会找问题,后来发现是新来的一批工人培训不彻底,导致包装不好。

“如果没有这位顾客投诉,继续这样下去,会流失多少客人?”后来,臧健和亲自登门赔礼道歉,送上10盒饺子,并把那位顾客聘请为公司独立第三方检测师。“湾仔码头能有今天,都是顾客给予的。”

第三,对员工必须亲善

臧健和自己吃了20多年的苦,对底层老百姓的日子感同身受。每年春节、端午、中秋佳节,臧健和都会亲自下厨煮上水饺,挨个给一线员工送过去。她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倡导一种平等的文化,“让员工愉快地工作,体面地生活”。

到了1997年,臧健和再次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彼时,湾仔码头水饺在香港已家喻户晓,以臧健和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水饺皇后》的播出不久,更让其成为了风云人物,找臧健和谈合资合作的电话不断。

这其中,就有哈根达斯的母公司——美国品食乐食品公司。

一开始,臧健和没有考虑过和美国人合作,在臧健和看来,美国人不吃饺子,也不做饺子,根本就不懂饺子。

但遭到拒绝的品食乐并未放弃,接二连三地邀请其前往美国工厂参观,臧健和被诚意打动。


在品食乐工厂,臧健和看到了现代化的管理和机械化生产、先进的HACCP食品安全控制系统以及操作工人严谨用心的工作态度。

“原来我是井底之蛙,坐在小井里沾沾自喜,以为做出了好产品,却没看到世界食品业的科技管理、高科技机械,可以让产品更加精益求精。”

没等参观结束,她就拍板决定合作。 在品食乐强力运作下,“湾仔码头”快速在上海、广州建起现代化工厂,进军大陆市场,并推出手工包制的馄饨、汤圆、云吞等新产品。

到了1999年,湾仔码头年销售额达5亿元,占据了华东冷冻食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也就是这一年,臧健和被评为香港首届“杰出专业女性及女企业家”。次年, 她获得第四届“世界杰出女企业家”殊荣, 在40位获奖者中,臧健和是唯一一位用中文发言的女企业家。

不久后,湾仔码头又“意外”迎来了再上台阶的机会。

2001年,全球第六大食品企业——美国通用磨坊收购了品食乐。

而通用磨坊对湾仔码头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深远的。

彼时,中国商超体系以及冷链物流设施尚不完备,通用磨坊以向商超赠送冷柜的方式,使湾仔码头得以在全国迅速铺货。同时,其利用产品研发和渠道能力,帮助湾仔码头开发出适合美国人的炒面、炒饭系列产品,并打入美国商超。

截至2018年年底,湾仔码头在国内外拥有15家大型生产基地,产品出口到东南亚、北美、欧洲多个国家。在国内则与思念、三全形成冷冻面点三足鼎立之势。

根据尼尔森调查公司数据显示,在水饺市场占有率上,湾仔码头达44%,在广州、上海更高达56%-60%,每年销售额超过60亿元人民币。

2019年,73岁的臧健和与世长辞。 斯人已逝,“水饺皇后”的故事落下帷幕,但臧健和的励志传奇,仍将随着一袋又一袋的湾仔码头传扬于世。

结语:再难不过要饭,不死终会出头

再回过头来看臧健和的一生:

这个世界上,明星企业家有很多,而命运起点最低的女性企业家,除了老干妈陶华碧,大概就只有了臧健和了。

幼年无父疼爱,辍学打工,与母亲、妹妹相依为命;中年被丈夫抛弃,疾病缠身却始终为生活奔波,独自将两个女儿抚养成才, 然而再苦再难,臧健和都没有选择过放弃。

而臧健和之所以成为很多人的指明灯, 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才看到希望。

或许有人奋斗一辈子,可能也很难达到别人的起跑线;

或许有人连睡个好觉,吃上一顿团圆饭,都成了一份奢求;

或许有人,光是健康平安地活着,都用尽了全力,明天和意外,谁都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

亦或许, 此时的你正陷入困难的泥沼,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对人生无比失望。

但是, 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有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过去了,这就是你的成人礼;过不去,求饶了,这就是你的无底洞。

一个不努力的人,别人想拉你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命运也许不曾厚待过你,但请永远不要放弃在黑暗里摸索光阴,在绝望里寻找希望。

再难不过要饭,不死终会出头。

人生呐,道道是难关,步步是歧路,但没有人能把你的幸福没收,当我们穿过长长的黑暗,一定会看到光明。

来源:点滴财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