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如戏,但戏要真,人要拼。”我向来坚信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1954年,我出生在香港的底层家庭,拼命的打工人之子,父亲是法国领事馆的厨师,母亲则在家作佣人。天真的我在学校因调皮被开除,7岁那年,父母把我送到京剧武生的戏剧学院,一纸十年契约让我剃光了头发,睡在
“人生如戏,但戏要真,人要拼。”我向来坚信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1954年,我出生在香港的底层家庭,拼命的打工人之子,父亲是法国领事馆的厨师,母亲则在家作佣人。天真的我在学校因调皮被开除,7岁那年,父母把我送到京剧武生的戏剧学院,一纸十年契约让我剃光了头发,睡在地板上,日复一日从清晨五点练功到深夜。我竟能在压腿时站着睡着,那种生死攸关的坚持让我学会了“挨打不喊疼”的信念。师傅的藤条、师兄的竞争,磨炼着我的意志,让我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拼命三郎”。
17岁那年我离开校门,以“陈元龙”的名字走入了电影圈。替身、龙套,我从最底层做起,躺在冰冷的水中为角色扮“死尸”,甚至在李小龙的《精武门》中险象环生,却直面比我更大的挑战,摔断腿依然毫不退缩。早期的挫折让我两次赴澳洲打工,但我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直到《蛇形刁手》和《醉拳》的上映,我终于以全新的“谐趣武打”风格崭露头角,开启了我的传奇电影生涯。
即便在好莱坞,我从没想要复制李小龙的辉煌,而是自创风格,成就自己的传奇。这过程中无数次生死一线的经历让我满身伤痛,60年间骨折30余处,结果是我被保险公司拒保。但我只当那些伤是我的勋章,人生的勋章。唯有每当回忆起早年被嘲讽的屈辱,我才会默默流泪,失去的与无奈伴随我的脚步如影随形。
如今,6500万的捐款中,有我的身影,推动国宝兽首的回归,我愿意用自己的影响力来传递中国文化。2023年春晚,我依然在台上高歌,继续我的“拼搏到老”宣言。成龙的奋斗,不仅是一段草根逆襲的传奇,更是一种对匠人精神的坚守与传承。我的人生如戏,永远真实,拼搏不息。你,准备好跟我一同见证这段传奇了吗?
来源:Auto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