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3岁郑则仕自曝曾欠债1700万,公开感谢刘德华相助,要跟他一辈子
73岁郑则仕自曝曾欠债1700万,公开感谢刘德华相助,要跟他一辈子
2025-05-03 17:11·竹影伴月
“我现在不学他演戏,我要学他做人。”
这句话一出口,全场静了三秒。
说话的人,是73岁的郑则仕。站在他身边的,是刘德华。台下观众听出了情重,台上的刘德华却被这份真情打了个措手不及,急忙摆手:“太重了。”
可听懂的人都知道,这份情,刚刚好。
这是在电影《猎金游戏》的首映礼上,一个影帝对另一个影帝的深情告白。但背后的故事,比这句感言还要动人百倍。
因为没人知道,在这句“我要学他做人”的背后,是十几年贫民区生活的苦,是1700万港币的债,是一次次被拒绝的电话和一次次被遗忘的友情。
1、谁能想到,曾经的“肥猫”,也住过贫民区?
1985年,郑则仕凭《何必有我》一夜成名,风头无两。
1993年,《重案组》让他再度封帝,坐稳香港影帝的宝座。
可谁也没想到,影帝的背后,藏着的是一场“靠梦想破产”的悲剧。
那一年,他和朋友合资开了家电影公司,想着自己当老板,赚点“快钱”。电影圈的钱,一部戏能买栋楼,他不红谁红?
结果呢?公司倒闭,欠债1700万港币。
他卖车卖房,带着妻女搬进了贫民区。一住,就是十年。
“我那时候,连买菜的钱都要掂量着花。”郑则仕后来回忆,那是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光。
但最让他心寒的,不是没钱,而是“人走茶凉”。
电话响不通了,朋友逃得比债主还快。曾经称兄道弟的,都变成了“失联对象”。
就在这个时候,刘德华出现了。
2、债主上门,朋友躲光,他却出手相助
不是所有的朋友,都能在你最落魄的时候站出来。娱乐圈这个地方,热闹时人来人往,落寞时形单影只。
那时的郑则仕,已经没人找他拍戏了。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刘德华却反着来。
他借钱给郑则仕,不问利息,不催还。更重要的是,他给了他“重来的机会”。
从《龙在边缘》到《无间道2》,再到这次的《猎金游戏》,刘德华总是带着郑则仕一起演。
“不是我选择了他,是他选择了我。”
这句话,不是感动,是认命。是认了刘德华这份情义,也认了自己这份幸运。
这世界上最贵的,不是金子,是人情。
3、从“卡拉OK水平”到亚洲天王,他靠的不是天赋,是狠劲
很多人会问,刘德华凭什么值得郑则仕这样尊敬?
答案其实很简单,但也最难做到——他一直在坚持,一直在付出,从没变过。
刘德华不是天赋型选手。
TVB五虎将,他是最“笨”的那个。唱歌被林子祥笑话是“K房水准”,演技也被黄霑吐槽。
但他不服。
别人睡觉,他练舞。别人玩乐,他背词。他一天只睡一小时,硬是把自己的唱功练出来了。
他写的《笨小孩》,不是自嘲,是写实。他的奋斗史,比任何一部励志剧都真实。
当年TVB雪藏他,洪金宝拉他一把;他记住恩情,洪金宝拍戏他随叫随到。
王晶给他机会,他连《未来警察》这种“刘德华大战皮皮虾”的片都接。
杜琪峰劝他别再拍烂片,他说:“我就是从这些片里走出来的。”
这一句话,把身份、位置、态度说得明明白白。
4、重情重义,是刘德华身上最“贵”的标签
郑则仕不是唯一一个被刘德华帮过的人。
张卫健有困难,刘德华一张支票送过去。
李克勤想开演唱会没钱,他资助了。
《疯狂的石头》没拍出来前,没人看好,刘德华投了300万。
后来黄渤、徐峥、宁浩火了,这一票人都欠他一个“出道之恩”。
《流浪地球》片尾写着“特别鸣谢刘德华”,不是因为友情,是因为他真的投了。
他有一句信条:“学会的就要教人,赚到的就要给人。”
在一个人人都怕吃亏、斤斤计较的圈子里,他反着来,偏要“吃亏”,偏要帮人。
郑则仕说得没错:娱乐圈真叫一个大染缸,但刘德华,是那朵不染的白莲。
5、有一种友情,叫“刘德华郑则仕”
现在的郑则仕,已经73岁。他不再年轻,但他站在镜头前,依旧精神矍铄。
他说:“我现在不学他演戏,我要学他做人。”
这不是一句客套话,而是一个经历过人情冷暖的老演员,发自肺腑的感慨。
在这个名利场上,能靠作品红三年,靠演技红十年,但要红三十年,还不被人讨厌,只能靠人品。
刘德华,做到了。
而更难得的是,他还影响了一批又一批人。
他身上那份“讲义气”、那种“为人处世”的方式,不只是郑则仕想学,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
6、真正的朋友,是逆风时愿意撑伞的人
1700万,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更天文的,是这段情义的分量。
娱乐圈里,“兄弟”两个字,很多人挂在嘴上,但真正做到了的,寥寥无几。
郑则仕欠债时,刘德华不是雪中送炭,是亲自下场劈柴升火。
他没有说“我帮你”,而是“我们一起拍部戏”。
这比任何“金句”都更有力。
这年头,最怕的不是穷,是没人拉你一把。
幸运的是,郑则仕遇到了刘德华。
——END——
来源:首映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