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荣光生于梨园世家,父亲是京剧大师裘盛戎的入室弟子,文能唱《铡美案》,武能演《火烧余洪》。可父亲深知学戏之苦,勒令子女不得入行。但11岁的于荣光叛逆地考入北京风雷京剧团,天未亮便翻跟头、练踢腿,硬生生把身高一米八的“劣势”磨成优势。师父曾笑他“二驼子”,他却用
——接李连杰三招后,他活成了功夫片的“活化石”
当于荣光在《给爸爸的信》中与李连杰对打,一句“一个月几百块玩什么命”成为港片经典,却鲜有人知,这位银幕“反派专业户”的起点,是京剧台上的刀马旦与武生。
梨园淬火:被父亲“封杀”的武生逆子
于荣光生于梨园世家,父亲是京剧大师裘盛戎的入室弟子,文能唱《铡美案》,武能演《火烧余洪》。可父亲深知学戏之苦,勒令子女不得入行。但11岁的于荣光叛逆地考入北京风雷京剧团,天未亮便翻跟头、练踢腿,硬生生把身高一米八的“劣势”磨成优势。师父曾笑他“二驼子”,他却用陶然亭的晨光苦练基本功,终成团里“角儿”。这段经历,成了他日后闯荡电影圈的“轻功秘籍”。
港片江湖:硬刚李连杰,拳打成龙
1984年,于荣光在京剧舞台上的英姿被香港导演徐小明相中,一脚踏入《木棉袈裟》剧组,饰演反派祁天远。戏里他阴狠毒辣,戏外却因拍戏节奏快到“想当孙子”,但看到成片后,他彻底沦陷——原来镜头能将京剧的程式化动作放大成凌厉的杀招。
在香港电影黄金时代,他与李连杰、成龙、甄子丹“拳脚相向”。在《给爸爸的信》中,他接李连杰三招后坦言:“他的功夫在我之上。”可招式之外,他更以“反派”身份抢尽风头:对谢苗拳脚无“留情”,转头却在《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里与林青霞共舞柔情。为拍戏,他啃下粤语,甚至开茶餐厅、车行“搞副业”,被港媒戏称“最不安分的武生”。
戏路无界:从反派到导演,他打碎“天花板”
1997年金融风暴后,于荣光回归内地,从“反派专业户”转型导演。他回北京武术队向李连杰的师父吴彬学艺,算得上“同门师弟”。执导《木府风云》时,他扎根丽江,与剧组同吃同住,硬是把一部土司剧拍成收视冠军。但《斗破苍穹》的“斗气化马”造型翻车,让他被网友吐槽“晚节不保”。他笑称:“翻车也是功夫,得接着练。”
戏外,他“硬汉”人设不倒:父亲肝癌晚期,他隐瞒病情陪护七年;35年婚姻终结,他未发一言。如今66岁的他,在短视频平台分享健身日常,马甲线不输年轻人,网友直呼:“这状态,还能再打十年!”
从梨园到荧幕,从武生到导演,于荣光的人生如同一套“组合拳”:京剧的底子,港片的淬炼,导演的野心,让他在每个赛道都打出“硬派”风格。
正如他所说:“功夫不是招式,是死磕到底的劲儿。”这位曾与李连杰对打的男人,用半生证明——真正的江湖,永远属于敢破界、敢较真的“武痴”。
来源:海洋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