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她终于活成了“东方不败”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5-06 18:51 1

摘要:“徐克是我合作过最多的导演,在他的指导下,我迎来了电影世界第二春,也迎来了东方不败的美誉。我在香港拍了10年戏,见证了徐克施南生双剑合璧之下,创造了电影神话,带领了电影潮流,香港电影黄金岁月,他们功不可没。感谢香港电影金像奖,让我把这个奖递到他们手中。他们拿的

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林青霞为徐克、施南生颁发终身成就奖。

站在这一对香港影坛传奇般的「神雕侠侣」身旁的林青霞,一身Tom Ford豹纹裙装,层层堆叠的珍珠套链,金光闪闪的尖头高跟鞋,衬得整个人无比华贵雍容。

遥想两年前,第6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伊人获颁终身成就奖。


彼此识于微时,多少江湖风云,而能「顶峰相见」,真是一段「交相辉映」的影坛佳话。

才情骀荡、锦心绣口的林青霞,亦不忘「投桃报李」,款款表白她内心的感恩与激动:

“徐克是我合作过最多的导演,在他的指导下,我迎来了电影世界第二春,也迎来了东方不败的美誉。我在香港拍了10年戏,见证了徐克施南生双剑合璧之下,创造了电影神话,带领了电影潮流,香港电影黄金岁月,他们功不可没。感谢香港电影金像奖,让我把这个奖递到他们手中。他们拿的是终身成就奖,而我认为有着两位杰出的好朋友,这也是我的终身成就。”


一段话,说得拳拳到肉,既把知遇之恩的老友夸得有声有色,也将自己这半生辉煌看似轻描淡写地勾勒而出。


没有徐克,何来林青霞「艳绝人寰」的东方不败,没有东方不败,何来而今愈来愈「炉火纯青」的林青霞?

华语影坛,若是缺了林青霞那「不胜人间一场醉」,不知黯淡失色多少。


林青霞,不醉亦美。

多年前,亦舒在香港半岛酒店大堂偶遇周天娜,惊为天人,形容以“美得一哗”,并连连拍胸口,感叹:幸好我们有林青霞。


凛冽高标周天娜,模特身材、轮廓分明面容、清冷傲艳气质,是时尚圈的顶级缪斯,却不见得讨普通人喜欢。

倒是林青霞,端秀大气,妙目含情,婉柔亦可,英武亦可,摩登亦可,古典亦可,真正老少咸宜,大势所趋。


见惯世间姝丽,毒舌清高如亦舒,连李嘉欣尚且都不入法眼,独独对林青霞心存“匪我思存”情意结,可见佳人得人心。

中意less is more的现代审美几十年的亦舒爱她,情钟雾一般眼神、冰凉小手、一湾柔情脉脉在心间的琼瑶亦爱她。

某种程度上而言,琼瑶是林青霞电影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

一个是文坛处女作,一个是影坛处女作,一部《窗外》,叫这两人的缘分从此渐行渐远还生。


17岁的林青霞,就这般“君应怜我我怜卿”地出现在大众眼中。

她走在清冷街头,清爽短发,眼神忧郁,步态依依,平生不会相思,最爱相思,原来“美人如花隔云端”,讲的是这么一回事。


就这短短一分钟,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的少女心事呼之欲出。

她何须演,少女情怀总如诗,何况她是林青霞。

从此以后,林青霞的人生,再也绕不开琼瑶这两个字。

金马舞台上,林青霞的获奖感言,也不忘旧恩:“谢谢琼瑶姐,在七十年代几乎我最卖座的文艺爱情片,都跟琼瑶姐有关。”


无怪亦舒、琼瑶这些家喻户晓的女作家爱重她,她身上是有文艺气质在的。

难得的是,她的文艺气息,不粘腻、不痴缠、不虚弱、不浮夸,明净如清池,潇潇亦冉冉。


在接受金马奖专访时林青霞亦透露,自己如果没有演《窗外》,可能会成为饺子店老板娘。

这世间从来都不缺一个喜闻乐见的饺子西施,但着实不可少一个醉里挑灯看剑、梦里分花拂柳的东方不败。

从含情凝睇的江雁容,到风采卓然的东方不败。

琼瑶让世人看到了林青霞的杨柳依依之姿、雨雪霏霏之情,而徐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将林青霞骨子里的清冷肃杀、英武峭拔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个女子,为了权谋,自我毁伤,自我建立。

比起外表的气宇轩昂,她内心的熊熊欲望皇皇然更叫人神迷目眩。

尤其落在男性的眼中——一个为男性视角马首是瞻的时代。

一个有欲望的女人是可耻的,一个欲望过盛的女人是可怕的。

因为她叫男人看见自己的不甘与不能。


大逆不道是她,人人得而诛之是她,可历史是荒谬的,人性是荒唐的,所以亦步亦趋是她,爱而不得搔首踟蹰亦是她。

可怜白发生,然而衰草枯杨黑木崖,人人路过都在心底猎猎风响。

这一生,这一人。


尽管金庸为其改编破口大骂,然而徐克赢得了人心。

一袭红衣,一壶烈酒,一汪湖面,一饮深喉,一弯笑意,一醉方休。

安能辨我是雌雄,又何必?


轻描淡写一幕,看似无心造就,却堪称神来之笔,勾勒出多少人快意恩仇、白马芦花的江湖,也就此定格了林青霞“雌雄同体”近于极致的魅力特质。

她演过的女扮男装戏自然不止这一部,《金玉良缘红楼梦》《刀马旦》中贾宝玉、曹云扮相亦不凡,却唯有这一部,叫观众万分铭心刻骨。

成为林青霞电影人生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两年前的金马红毯上,她亦不忘重现东方不败经典造型。


后来的王家卫,叫林青霞在《东邪西毒》里一人分饰兄妹两角,亦不过是“沾光”之举。

却不期然地,呼应了她这一生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从前,她是花容月貌的燕国公主,只为了一个漂泊浪子,叫自己熬炼成百毒不侵的独孤求败。

电影当中,她是为情所困的怨女,因为爱情,如烈火炙热,如繁华陨落成枯朽,练就绝世武功,亦不过是一个人作茧自缚,将自己活成往日的死魂灵,境界算不得奇高;


电影之外,从形象百变、惊艳荧屏的女演员到交游广阔、往来无白丁的女作家,她固然步了许多女明星的后尘,和俊男传绯闻,嫁入豪门,却也活出了自己的月白风清、卓尔不群。


投身写作的女明星不在少数,但像林青霞一般,文笔不乏沉厚平实,优雅脱俗之感的稀罕;文笔曼妙、才华隐隐的女明星或许也不稀罕,能够叫白先勇、莫言、蒋勋等一干大名鼎鼎的文人墨客倾慕欣赏,络绎往来的稀罕。


若要说只为图她的名气,故而增辉添彩,文人向来清高,除非是知音,除非此君真正有文人风骨,除非这一段关系真正能让彼此心悦诚服。

有关林青霞周到慷慨、热情好客、肝胆心肠的事例,俯拾即是。

我却只记得某年某友在香港观影,谈到自己与林青霞乍然相逢,一时间激动不安,倒是林青霞主动呼应,才使得局面柳暗花明。

以及前些年,青霞名贵豪宅失火,人人唏嘘或者看热闹心态,伊人只是挂怀惦念墙上友人亲赐书画。


这番话要是换一个人讲,很难不会觉得徒然摆姿态,但从林青霞口中听来,却交关实在。

林青霞何许人也?放眼华语影坛,能够与之颉颃的,没有几个。

一个见惯世间繁华的女明星,要么就彻底沦落了,要么就执着于年轻时候的光彩不愿醒来,要么就直接全身而退,眼不见为净了。

能够依然活跃在世人眼中,而且丝毫不拖泥带水、叫人侧目或讶异地与新的“自己”把手言欢,这种境界,难得之至。


以前听人讲清淡冲和,觉得仰之弥高,这些年每每“看到”林青霞,会想到这四个字。

一种虚怀若谷、一种大道至简。


她不再以外表的丰盛明朗愉目,而是以风度的清透翩翩悦心。

“美人”的名头反而退居幕后,尽管是如此不可或缺的地基,只是言谈举止,隐隐有士大夫气概,叫人浑然忘却性别色彩。

她早已不再是那个凛冽肃杀,又娇艳如花的东方不败,冥冥中,却越来越像东方不败。

一个更加炉火纯青的东方不败,一个更加宜室宜家的东方不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为着心之所向,哪管素履以往。


亦舒常在小说里调侃,男人老到一定程度,宛若老妪,雌雄莫辨。

玩笑归玩笑,事实上,一个人到得一定境界,精神的雌雄同体是水到渠成、无往不利。

真实生活中,一个企图活出自在人生的女子,大抵都得练就一身雌雄同体的灵魂,大抵都会经历堪称沦落以至涅槃的起伏人生。

韩松落在《我们的她们》中曾这样写道:「或许,所谓中性气质,所谓雌雄同体,不过是绝对的美的代名词,是青春的特异功能,性别在某种美之间,在绝对的青春之前,往往束手无策,自动地失去了界限。」

而当我们在说“雌雄同体”的时候,并不是在宣扬或者强化性别固化,只是不同性别的确拥有各自较为笼统鲜明的特质,因为生理构造、因为社会身份、因为经历使然。

一个雌雄同体的人,绝非柔弱或者强硬、敏感或者钝感、野心欲望斗志蓬勃或一心追求安定小国寡民顺其自然心态即可三言两语定义。

而是诸多看似对立的特质交融,而是在生活的浪潮里此一时彼一时。

而是叫观者如沐春风,只想到眼前这个人,光风霁月,皓若霜雪,心无杂念。


人生到头来,盈虚有数,悠悠不过百年,谁也难逃乘化归尽宿命收容;世道缈缈,坎坷跌宕,风雨几度春秋,谁也避免不了跋涉高山低谷。

若没有一点“雌雄同体”的素质傍身,真的极难在这世间安稳生存。

而当我们在说“雌雄同体”,其实也是在讲中国哲学里的“水”。

一句“水性杨花”,真是罪大恶极,其实“水性”,何尝“杨花”?

刚柔并济,随道曲折,能载能覆,无往不利。

是水。

如此,才是林青霞,才是“东方不败”。

来源:泽洲说娱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