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影视行业正值鼎盛时期,无数演员在荧幕上熠熠生辉。然而,当观众以为廖伟雄会继续在娱乐圈书写辉煌时,这位曾以阿灿一角家喻户晓的演员,却突然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放下明星光环,远赴内地农村,从零开始学习种田。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香港影视行业正值鼎盛时期,无数演员在荧幕上熠熠生辉。然而,当观众以为廖伟雄会继续在娱乐圈书写辉煌时,这位曾以阿灿一角家喻户晓的演员,却突然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放下明星光环,远赴内地农村,从零开始学习种田。
这一决定不仅令亲友愕然,也让外界充满不解。但正是这份旁人眼中的任性,最终成就了他从负债累累到亿万富翁的逆袭传奇。
廖伟雄的童年浸透了生活的苦涩,他出生在香港一个底层工人家庭,父母每日为生计奔波,全家人蜗居在拥挤的屋邨中。
年幼时,他常因家中断粮而蜷缩在街头,眼巴巴望着餐馆橱窗里的食物。最窘迫时,他甚至不得不伸手向路人讨要零钱,只为买一个充饥的面包。拮据的家境迫使他初中未毕业便辍学打工,稚嫩的肩膀过早扛起了养家的责任。
没有学历和技能的他,只能辗转于码头、仓库之间,靠搬运货物赚取微薄收入。一次,他在烈日下连续扛了八小时麻袋,汗水浸透衣衫,手掌磨出血泡,却因体力不支晕倒在地。
工头冷眼旁观,丢下一句吃不消就滚便转身离去。那一刻,廖伟雄蜷缩在水泥地上,望着头顶刺眼的阳光,第一次深切体会到命运的不公。
命运的转机来得猝不及防,1979年的某个午后,廖伟雄正弯腰搬运货物,一阵疾风突然将一张旧报纸拍在他脸上。他烦躁地扯下报纸准备丢弃,却瞥见角落一则无线艺员培训班招生的广告。尽管对表演一无所知,但包食宿三个字瞬间点燃了他的希望,至少不用再为三餐发愁。
揣着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廖伟雄忐忑地走进考场。面试官见他衣着寒酸、举止拘谨,本欲直接淘汰,却被他眼中倔强的光芒打动,勉强给了试镜机会。谁也没想到,这个毫无表演经验的搬运工,竟凭借一段即兴的滑稽模仿逗得全场大笑,最终与周星驰、吴镇宇等人同期入选。
培训班的日子异常艰苦:清晨练声,午后学台词,深夜还要对着镜子琢磨表情。同期学员中不乏外形出众者,廖伟雄自知天赋不足,只能加倍努力。别人休息时,他仍在走廊反复练习走位;剧本边角写满注解,甚至将台词抄在掌心随时默背。
1980年,电视剧《网中人》开拍,廖伟雄争取到阿灿一角。这个来自内地的憨厚青年戏份不多,却有一场需要生吞30多个汉堡的戏。导演要求必须真吃,否则镜头穿帮就重拍。开拍前,剧组准备了面包夹棉花替代品,但廖伟雄摇头拒绝:假吃骗不了观众。
拍摄当天,他硬是将一个个冷硬的汉堡塞入口中。起初还能勉强咀嚼,到第十五个时,胃部已胀痛如绞,喉头不断反酸。导演喊停时,他瘫坐在椅子上,额头冷汗涔涔,却强撑着笑道:还能再吃五个!
这场戏播出后轰动全港,观众既惊叹他的敬业,又心疼他的拼命。TVB趁势推出阿灿系列剧集,安排他与罗文、任达华等大咖合作。短短三年,他从无名龙套跃升为黄金配角,片酬水涨船高,甚至购入豪宅将父母接出屋邨。
事业巅峰期,廖伟雄与马来西亚华侨杨慧玲相恋。为给妻子安全感,他不顾TVB艺人不得公开婚恋的潜规则,高调举办婚礼,甚至在采访中宣称:演戏是工作,家庭才是人生。这一举动彻底激怒公司高层。此后,他的戏约骤减,从男主角沦为综艺节目中的插科打诨者。
不甘沉寂的廖伟雄开始寻求转型。90年代初,他受朋友蛊惑投身投资领域,将全部积蓄投入所谓稳赚不赔的海外项目。
起初确有小额回报,但当他抵押房产追加投资后,对方却卷款潜逃。一夜之间,他不仅血本无归,还背上数百万债务。债主堵门泼漆、电话恐吓,妻子抱着幼子瑟瑟发抖,他却只能低头哀求:再宽限几天……
1996年,廖伟雄带着最后一点积蓄来到广州郊外的村庄。望着荒草丛生的土地,他忽然想起儿时乞讨时,一位老人曾对他说:人就像稻子,趴得再低,根扎稳了就能站起来。
他咬牙买下50亩荒地,白天抡锄头翻土,夜晚蜷在漏雨的窝棚研究农业书籍。村民嘲笑他明星种田,装模作样,妻子更是哭着哀求回港,他却沉默着将手掌的血泡缠上纱布,继续弯腰插秧。
为突破传统种植局限,他三顾茅庐请来农科院专家,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引入抗病稻种。第一年秧苗遭虫害全军覆没;第二年暴雨冲毁田埂;第三年试验田突发赤霉病。
连续亏损让合伙人纷纷撤资,廖伟雄却变卖最后一块名表,孤注一掷进行土壤改良。直到第四年秋收,饱满的稻穗终于压弯枝头,经检测重金属含量为零,蛋白质含量远超普通大米。
阿灿米问世初期,超市拒收、渠道商压价,廖伟雄便开着破皮卡逐户拜访高端社区。他带着电饭煲现场煮饭,让主妇们品尝对比:我的米不用配菜,空口吃都甜。口耳相传中,明星种米的故事逐渐发酵,某富豪宴会指定采用阿灿米后,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成功没有让他停下脚步。五十岁那年,他跨界养殖走地鸡,为研究饲料配方连续三个月睡在鸡舍;六十岁转战马来西亚种植猫山王榴莲,顶着40℃高温嫁接果树。
如今,阿灿农庄旗下产品涵盖粮油、禽蛋、水果,年销售额破亿。而在马来西亚的榴莲园里,他仍坚持清晨五点巡园,用手指轻叩树干辨别果实成熟度。
廖伟雄常对儿子廖俊贤说:做生意和种地一样,急不得。这种理念深深影响着下一代。当儿子提出在马来西亚创办燕窝加工厂时,他并未直接注资,而是要求对方从清理燕屋、学习鉴别毛燕开始。
如今,廖俊贤的燕窝品牌拥有百家门店,却仍定期下车间检查挑毛工艺。父亲教会我最重要的是敬畏之心,对产品,对自然,对衣食父母。
退圈下地种田搞农业,内地打拼20年成亿万富翁当年TVB的“阿灿”,巅峰退隐,回广东当农民,这是为何?2018年5月16日广东共青团
来源:五千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