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刷到一条视频,庾澄庆和伊能静的儿子恩利,笑着说起自己小时候第一次化妆的事。视频里他回忆起妈妈的反应,眼里亮晶晶的。原来好的家庭教育,从来不是教孩子“该成为谁”,而是告诉他们“你可以是谁”。
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刷到一条视频,庾澄庆和伊能静的儿子恩利,笑着说起自己小时候第一次化妆的事。视频里他回忆起妈妈的反应,眼里亮晶晶的。原来好的家庭教育,从来不是教孩子“该成为谁”,而是告诉他们“你可以是谁”。
2002年出生的恩利,从小就对“美”有一种天然的敏感。别的男孩喜欢玩具车,他却总盯着妈妈的化妆盒发呆。伊能静发现后,特意给他买了套儿童彩妆玩具,想着孩子喜欢就玩呗,没想到某天回家推门一看,7岁的小家伙正对着镜子,把口红涂得满脸都是,睫毛上还沾着亮晶晶的眼影。
“完了,妈妈会不会骂我?”恩利攥着化妆刷的手直发抖。可伊能静只是愣了两秒,突然蹲下来摸着他的头说:“宝贝画得真好看!你看这颜色搭配得多大胆,说不定以后能当大设计师呢!”没有批评他“男孩子不该玩这个”,反而夸他有创意,这份接纳让孩子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的喜好,是被妈妈珍视的。
那些年,恩利喜欢给布娃娃梳头发、穿裙子,伊能静就陪他玩“过家家”,还举着DV记录他给娃娃“设计造型”的样子。哪怕后来父母离婚,她也从没阻止过孩子这些“不一样”的爱好:“孩子的天性就像刚发芽的小苗,你越压制,它越长不好。”
2020年,恩利考上了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那是多少学艺术的孩子梦想的学府。毕业典礼那天,庾澄庆和伊能静罕见同框,两人笑着看儿子穿着学士服上台,眼里全是骄傲。说起来,这对父母的教育方式虽然不同,却都透着同样的温暖。
伊能静早就在伦敦给孩子买了间小公寓,嘴上说“怕他在外漂泊没安全感”,其实是用最实际的方式告诉他:“放心去闯,家里永远是你的退路。”庾澄庆呢,平时看着严肃,却偷偷关注儿子的每首歌:“他写的《月光河》我循环听了20遍,虽然不懂年轻人的音乐,但孩子喜欢,我就支持。”这种“不干涉却永远托底”的爱,让恩利能毫无负担地追逐音乐梦想。
这两年,恩利偶尔会穿女装出席活动,网上难免出现各种声音。有人说“一个男孩穿成这样像什么样子”,伊能静却在采访里笑得很坦然:“我儿子的灵魂比外表有趣一百倍,性别不过是他人生的标签之一,我更在乎他活得开不开心。”
最让人印象深的是她去年发的那条视频,镜头扫过恩利小时候的涂鸦本,她说:“你们看,他从小就喜欢用粉色画太阳,用蓝色画星星,为什么长大了就一定要被定义‘该怎么活’呢?”后来甚至半开玩笑地帮儿子征婚:“年龄不限,性别不限,只要能懂他画里的世界就行。”这番话看似大胆,其实藏着最深的理解,她比任何人都清楚,真正的爱不是束缚,而是让孩子在争议中,依然有勇气做自己。
现在的恩利,是个会在舞台上穿蕾丝裙弹钢琴的独立音乐人,作品里全是细腻的情感。有人问伊能静怕不怕孩子走弯路,她摇头说:“小时候怕他涂口红,长大了怕他穿女装,那这辈子要怕的事太多了。与其教他迎合世界,不如教他接纳自己。”
庾澄庆虽然话不多,却用行动支持着儿子的每个选择。听说恩利想组乐队,他悄悄联系自己的音乐朋友去现场捧场;看到儿子因为争议失眠,他发消息说:“爸爸年轻时也被骂过‘唱歌像吵架’,后来不也坚持下来了?”父母这种“你做自己,我兜底”的态度,才是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这个母亲节,恩利的故事让我想起一句话:“父母的高度,是孩子看世界的角度。”伊能静和庾澄庆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父母”,但他们教会孩子最重要的事是:你的喜好不必符合别人的期待,你的人生可以有自己的模样。
想起视频最后,恩利说:“妈妈总说,我的存在就是给世界的礼物。”这份被接纳的底气,大概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吧。毕竟在这个总让人“标准化”的世界里,能有个人坚定地告诉你“你这样就很好”,本身就是最珍贵的爱啊。
来源:锐轩妈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