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她22岁拿到第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起,这40多年她拿了太多最佳女主角奖,也说过太多获奖感言。但拿华表奖或是她情绪最激动的一次——
惠英红是见惯了大场面的。
从她22岁拿到第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起,这40多年她拿了太多最佳女主角奖,也说过太多获奖感言。但拿华表奖或是她情绪最激动的一次——
她激动到说错了自己的年龄:我今年56岁(实际是65岁),我不会退休,因为电影是我的生命。
正如惠英红所说,她的生命就是电影,哪怕出演的并不是主角——惠英红同样也拿过太多的最佳女配角奖。
这从正在热映的电影《水饺皇后》中就可以看出,惠英红出演的包租婆红姐令人印象深刻,刀子嘴豆腐心,角色复杂的过往经历藏在不经意的小细节之中……
近日,惠英红接受了红星新文化记者的专访,谈她自己的故事,谈如何把包租婆、湾仔的吧女、还有14岁卖口香糖的自己,全都揉进了这个角色。
其实,她的经历也是一部精彩的励志电影。
《水饺皇后》根据真人故事改编,讲述了臧姑娘(马丽 饰)带着两个女儿漂泊异乡,从低谷一路打拼到逆风翻盘的故事。
在《水饺皇后》中,惠英红饰演的红姐是臧姑娘落魄时收留她的包租婆,表面斤斤计较,实则暗藏温情。
有一场戏,红姐在房间里无事抽着闲烟,这时臧姑娘的两个孩子走了进来,红姐立马掐断了烟头,电视正在播动画片,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了过去,红姐还挪了挪身体,生怕挡到孩子们的视线。
惠英红提到,出演《水饺皇后》不用做功课,因为她小时候就住在湾仔,一家七口住在5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她说:“拍戏的时候,我就把住板间房时那个包租婆给我的感觉演出来,她虽然是酷酷的,可是她有时候会塞个糖给我们,到点就会开电视给我们看。拍的时候很多回忆很甜,也很苦。”
另外一场跟邻居有关的戏,红姐站在门口喃喃自语:“她是不是死了?”麻木的眼神里藏着半生的沧桑。
这场戏,惠英红没有选择哭出来,她有自己的理由:“有个照顾过我的大姐,刚说完‘早点回家’就倒在马路对面吐白沫。那时我就呆呆地站着,哭不出来。”
这场戏开拍前,惠英红独自坐在楼梯底,不让所有人靠近,她说:“我想把一种情绪放在这一场戏里面,我不能影响其他人如何看待死亡,可是我看到的死亡就是我当年看到死亡的感觉。”
《水饺皇后》是惠英红和马丽首次合作,她透露,两人相识于某次活动,那时,她表达对马丽作品的喜爱。这次,两位实力派演员的合作方式很特别:不过度排练,保持表演的新鲜感。
惠英红与马丽
惠英红解释:“排练太多次反而会失去最初的灵感和触动。”她们更倾向于在实拍时即兴发挥,这种创作方式让导演也常常在试戏时就捕捉到最佳表演。
惠英红和马丽有一场对手戏十分有张力,臧姑娘第一次上街卖水饺失败后,心灰意冷,一脸落魄。红姐知道后特意为臧姑娘煮好了面,一边安慰她:“你自食其力,没有偷也没有抢,人家看不起你有什么所谓?最重要的是自己没有放弃自己。”臧姑娘听到此番话后被感动得泪流满面。这场戏也为臧姑娘后来的成功作出铺垫。
在拍摄《水饺皇后》时,惠英红还会主动帮助年轻演员理解角色,因为他们可能不熟悉电影中那个年代人物的经历。
她以自己熟悉的“吧女”为例,向演员们分析这些角色的复杂心理——她们每个人都有故事,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往往截然不同。对于王祖蓝饰演的“落魄公子”这类角色,她也分享了自己在湾仔街头观察到的真实人物原型。惠英红早年拍戏时受到许多前辈的指导帮助,因此现在也主动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年轻演员。
在《水饺皇后》中,惠英红的表演真实、自然,她以极具生活质感的表演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力。她饰演的包租婆红姐既有市侩的精明,又有女性的坚韧,一个眼神就能传递出角色在生活中的辛酸与乐观。
这种表演上的真实、自然也体现在惠英红获得华表奖的影片《我爱你!》中。
惠英红在影片中饰演一位拾废品的孤寡老太李慧如,与倪大红饰演的常为戒是一对不打不相识的“黄昏恋”情侣。为了演好影片的角色,惠英红融入了生活中的细节,她给李慧如设计了肩膀有拔罐印的细节,这个动作不仅能体现角色的心酸,也为与倪大红的后续感情戏做了铺垫。
对此,惠英红这样解释:“我为什么要设计这两个拔罐细节,是因为我自己拍了十几年的动作片,有很多伤,每次拍完回去,我就去拔罐,让自己的疼痛能舒缓一点,我看完身上的伤痕,就会流泪,我会觉得为什么我会是这样的。”
《我爱你!》剧照
片中,惠英红赋予了李慧如这个角色一种“少女感”。在最开始彩排时,惠英红就一直告诉自己:“我是李慧如,我的爱人是常大哥,我必须要爱这个人。”
拍摄时,李慧如所有的小动作,不论是扭到脚、吃饭太快噎到的那种害羞,还是跳舞的那种甜蜜,其实都不需要刻意安排,因为惠英红把自己全心投入到角色中。
在惠英红看来,表演要有理有据。观众的脑海中如果总是冒出问号,很多时候是因为演员的角色没有办法百分之百地令人信服,因此需要自己努力去回答观众的疑问。
这次采访,惠英红回忆了自己从街头卖口香糖到成为演员的成长过程,这些经历对她的表演也带来很大帮助。
年轻时的惠英红
3岁时,她随母亲在湾仔街头乞讨,街头生活使她过早见到了充满艰难与无奈的人间。童年时在湾仔街头卖口香糖、追着外国游客讨生活的经历,让惠英红早早学会了“表演”——为了生存,她必须察言观色、随机应变。
14岁时,惠英红因不愿被人看到还在街头卖口香糖,决心改变命运,跟随学京剧出身的姐姐们进入夜总会跳舞,迈出了演艺生涯的第一步。
跳舞两年半后,机遇降临:张彻导演在餐厅看中她的表演,邀请试镜,使她成功进入电影圈,出演邵氏《射雕英雄传》,拿到了穆念慈一角。
惠英红特别提到改变命运的转折点——在《烂头何》片场,原女主角因受不了打戏辛苦偷偷逃跑,导演勃然大怒,之后想起曾看过惠英红的试镜视频,发现这个“会打戏、长相不错”的女孩正好在剧组做临时演员,便当场提拔她顶替女主角位置。
《烂头何》剧照
正是这次机会让她明白:每个镜头都可能是翻身的关键。为此她可以承受“被连续打几十拳,吐完继续拍”的折磨。这部电影也是惠英红首次担任女主角。
1982年,惠英红凭借功夫片《长辈》获得第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成为邵氏当家的武打明星。惠英红最红的时候,九部戏一齐开拍。
《长辈》剧照
但后来,香港功夫片渐渐式微,惠英红的戏路越来越受限,拍戏机会越来越少,有几年基本淡出演艺圈。
演艺生涯陷入低谷,情绪也出了问题,那段时间,惠英红患上了抑郁症,曾一度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她积极面对并主动寻求机会,甚至放下身段联系旧日制作人表示“无所谓角色大小”。
2001年,惠英红在导演许鞍华的邀请下出演了惊悚片《幽灵人间》,在片中饰演舒淇的母亲,这部电影让业界认识到惠英红的文戏实力,让她逐渐褪去了“打星”光环。
复出后的惠英红珍惜每一次表演机会,开始一步一步往上爬。
2009年,惠英红在电影《心魔》中成功塑造了一位婚姻失败,且占有欲极强的母亲。接到《心魔》的剧本后,惠英红开始拼命地吃,让自己变胖。每一场戏应该怎么演,她都想好了。这部电影让她的事业渐入佳境,并因之获得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第16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等多个“最佳女主角奖”。
《心魔》剧照
重新站回领奖台,惠英红的激动溢于言表:“我知道我是属于电影的。”
2016年,惠英红因在家庭片《幸运是我》中的精准表演而收获广泛好评,获得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这也是她第三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影片中,惠英红扮演的患有老年痴呆的芬姨是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歌手,被时代抛弃后被病魔一点点剥夺记忆,而惠英红之所以能将老年痴呆症状态演绎得入木三分,是因为她母亲生前就是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
拍打戏时,受伤是家常便饭。在此前的一档综艺节目中,惠英红曾透露因为拍打戏,自己的嘴唇、眼角、额头都曾被硬物打破,受伤无数,而且“脸上缝过89针”。
被问及拍戏时为什么这么拼命,惠英红回答:“不拼你的位置就给人家了。”她直言:“我是从顶峰掉下来的人,我现在慢慢往上爬,我不能不努力。”
惠英红 图据视觉中国
今年2月2日,惠英红迎来65岁生日,她在微博说,65岁是“当打之年”,“珍惜每一次机会!演好每一个角色!尽我所能地不辜负每一位观众!”
关于将来想尝试的类型角色,惠英红没有特定限制,关键在于剧本质量。“我太会看剧本了,我想演的角色,(如果)在一个烂剧本里我不可能去接,所以我希望能够遇到一些好的剧本。”
毫无疑问,65岁的惠英红,依然会在光影世界里继续她的“拼命”传奇,她依然会将自己的故事放在角色里面。
文丨 张世豪
来源:谈资有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