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8年春节,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春晚的笑点,也不是哪部贺岁片的大制作。真正刷爆媒体头条的,是一个人:沈殿霞。
2008年春节,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春晚的笑点,也不是哪部贺岁片的大制作。真正刷爆媒体头条的,是一个人:沈殿霞。
这个在荧幕前永远开怀大笑的“肥姐”,在2月19日上午8点离世。62岁的她,在病床上结束了自己并不轻松的一生。而关于她临终时的状态,各种说法扑面而来。
有人说她手脚已经腐烂,有人说家人“拔喉”,也有人传她接受了安乐死。
这些说法是真是假?又是什么让这个一辈子带给别人欢乐的人,最后在沉默中走完人生路?
说沈殿霞是“香港影坛常青树”,一点不过分。
1945年,她出生在上海。12岁那年,举家搬到香港。那时候的她,已经是个性格张扬的小姑娘。15岁,考入邵氏电影公司。
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甚至可以说,在那个讲究“玉女”风的年代,她是另类。但她就是凭着一张笑脸和满身的喜感,把观众的注意力都抢了过来。
从电影《一树桃花千多红》开始,她在银幕上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她的形象总是热闹、憨厚又有点“傻气”,但你会觉得,那是真实可亲的角色。
后来,她成了香港综艺的“金牌司仪”,主持《欢乐今宵》20多年。跟罗文合唱,和谢贤、陈百祥组成“银色鼠队”,她走到哪,哪就有笑声。
她不是一个只靠脸蛋的明星,她靠的是能力、亲和力,还有对舞台发自内心的热爱。
但其实,很少人知道,那份“胖胖的喜感”背后,其实是一连串看不见的病根。
“胖”这件事,在沈殿霞身上从来没掩饰过。但长期肥胖带来的问题,她其实比谁都清楚。
早在2002年,她因为胆管炎住院,从胆管里取出结石。之后,她开始与疾病打“持久战”。
2006年,她再次进医院,确诊癌症,癌细胞已经蔓延到肝脏。手术中医生切除部分肝脏,取出一个重达三公斤的肿瘤。
2007年,病情进一步恶化。她昏迷入院,白血球几乎为零,差点没抢救回来。
医生提醒她要忌口、要注意生活规律,可她一边接受治疗,一边照吃火锅、大闸蟹、腌肉、月饼。
她不是不知道危险,而是控制不了自己。
其实,这背后藏着两个字:执念。
2007年11月,TVB为庆祝成立40周年,举办“万千星辉演艺大赏”。当天,几乎所有香港当红艺人都到场。但最受期待的,是沈殿霞。
那时的她已经淡出视野很久,大家都想看看这个“开心果”还好吗。
直到晚会临近尾声,她终于现身——坐在轮椅上,由人推着进场。那一刻,全场起立,掌声雷动,很多人当场落泪。
她努力打招呼,甚至还试图笑出声。她只说了两句话:“好开心...哈哈哈。”声音轻得像风,听者心酸。
那是她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露面。
再之后,传出的就是她病危、抢救、去世的消息。
沈殿霞去世的官方说法,是胆管癌引发肾衰竭。
可坊间说法不止一个。
“拔喉”、“安乐死”、“手脚腐烂”等传言此起彼伏。
起初,医院和家属都没有公开细节。但根据后来媒体调查,沈殿霞确实因长期糖尿病导致脚部溃烂,白血球过低使感染加重,手指脚掌出现溃烂征兆。
她最后一次入ICU时,已经意识模糊,肝功能衰竭,肺部积水严重。
在医生告知几乎没有希望后,家人决定拔掉她的喉管,让她不再受苦。
这并不是什么“安乐死”,而是一种被称作“放弃无效治疗”的决定。
这个决定很残酷。但对于她的病情来说,确实已经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
回头来看,沈殿霞的病,其实早有迹象。但她一直在做和医生建议相反的事。
她不戒口、不控制体重、不戒糖、不戒高胆固醇饮食。
她最爱的,是大闸蟹。一顿吃六七只都是常事。而大闸蟹的蟹膏,胆固醇极高。正常人每日胆固醇摄入上限是300毫克,她这样高血压+糖尿病的人,应控制在200毫克以内。
她还爱甜食、月饼、腌肉,偏偏都是最不该吃的。
她也不肯“卸妆”。2002年罗文去世,她穿高跟鞋站了两天,脚趾溃烂,险些截肢。做化疗怕掉头发,她宁可停药。医生叮嘱她不要出门做头发,她出院第一件事就是去烫头。
沈殿霞不是不知道,而是放不下。
她放不下吃、放不下美、放不下荧幕,更放不下女儿。
2007年,郑欣宜在上海参加选秀,沈殿霞偷偷飞去为她加油。那时她身体虚弱得连站都站不稳,但仍坚持到现场看女儿唱歌。
她说:“我不能让她觉得她一个人。”那时她已经肝昏迷多次、癌细胞扩散。但她咬牙坚持。
有人说,“如果她不那么爱女儿,她可能还能多活些日子。”
可是母爱这种事,能说舍就舍吗?
沈殿霞离世后,香港一度掀起一股“健康生活”浪潮。
她不是第一个因不健康生活去世的明星,但她的影响力最大。因为她是所有人童年里的“开心果”,是那个总在电视里笑呵呵的“肥姐”。
她离世的方式却让人痛心:器官衰竭、脚掌溃烂、意识混乱,最后被拔掉呼吸管。
这一切,如果她能早一点听医生的话,也许不会这样。
可人生没有“如果”。
沈殿霞从来不避讳自己的胖,也从不刻意掩饰自己的短板。她说:“我知道自己不是美女,但我能让大家笑。”
她确实做到了。几十年如一日,她在银幕上活得敞亮。
但她太任性了。任性地不听医嘱、任性地吃所有喜欢的食物、任性地活在那个属于她的舞台世界。
她不想老去,也不想脱离观众。可身体终究不会被人情左右。
沈殿霞走了。带着她的笑声、她的任性、她的爱。
但她也留下很多问题:
“到底什么才算活得尽兴?”
“当医生说‘别再吃了’时,我们是该顺从,还是继续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没有答案,我们每个人都得自己去想。
她用自己一生给我们演了一场最真实的喜剧,最后却以一场悲剧收尾。是因为她不懂吗?不是。是因为人性里的挣扎与矛盾,谁都逃不过。
2008年2月19日,沈殿霞在家人陪伴下离世,终年62岁。
她的骨灰安葬在加拿大温哥华,远离喧嚣。
从此,电视上少了那个胖胖的身影;香港娱乐圈,少了一张永远笑着的脸。
但她的故事,却依然提醒着我们:人生太短,别任性太久。
香港《明报》《东方日报》等2002–2008年新闻报道;
《南方人物周刊》:〈沈殿霞生前病情全纪录〉;
TVB《万千星辉》庆典相关视频资料;
来源:平原隐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