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0年,张明敏唱完《我的中国心》后被港娱拒之门外。就在他打算回电子厂继续当工人时,却接到了大陆春晚导演的电话:“你愿意来央视春晚演唱吗?”
1980年,张明敏唱完《我的中国心》后被港娱拒之门外。就在他打算回电子厂继续当工人时,却接到了大陆春晚导演的电话:“你愿意来央视春晚演唱吗?”
1984年春节,中国的千家万户都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就在这个万众瞩目的夜晚,一个来自香港的年轻歌手正在后台紧张地准备着。
他的名字叫张明敏,即将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演唱一首名为《我的中国心》的歌曲。
就在张明敏即将登台的那一刻,他的经纪人突然冲到后台,气喘吁吁地说:"明敏,不要上台!公司刚刚下达了最后通牒,如果你今晚唱这首歌,就等于自毁前程!"
张明敏会如何选择?他是否会为了自己的事业前途而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几个月前,1984年,中英两国就香港问题达成协议,香港回归祖国的日程被正式提上日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央电视台决定邀请香港艺人参加春晚,以此增进两地民众的感情。
春晚总导演黄一鹤在深圳的一次偶然机会中,听到了《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歌词中"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的句子,瞬间打动了他。他立即找到了这首歌的演唱者——张明敏。
当时的张明敏,只是香港一家电子表厂的普通工人。虽然他在1979年曾经赢得过全港工人演唱赛和全港业余歌手演唱赛的冠军,但并没有因此成为专业歌手。他只是将唱歌当作副业,在工作之余参加一些演出。
1982年,日本篡改教科书事件引发了全球华人的愤怒,香港著名作词人黄霑怒不可遏,挥笔写下了《我的中国心》的歌词。但在当时的香港乐坛,没有一个知名歌手敢于演唱这首充满爱国情怀的歌曲。
就在这时,张明敏挺身而出。尽管他知道唱这首歌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他的这个决定,源于他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
张明敏出生在一个爱国家庭,他的父亲是菲律宾华侨,母亲是印尼华侨。尽管生活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但他的父母从小就教育他要记住自己是中国人,要用母语汉语交流。这种家庭氛围,深深地影响了张明敏。
正是这种影响,让张明敏在面对《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时,没有丝毫犹豫。他用自己质朴的声音,将这首歌演绎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可这首歌在香港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相反,张明敏因为唱了这首歌,被贴上了"爱国歌手"的标签,在香港乐坛遭到了排挤,他不得不回到电子厂继续打工。
就在张明敏以为自己的歌手梦想可能就此破灭时,命运给了他一个转机。中央电视台春晚导演组找到了他,邀请他登上春晚的舞台。
这个邀请对张明敏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清楚地知道,如果接受邀请,他在香港的演艺事业可能会遭到封杀。但是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人,他又怎能错过这个向全国人民展示自己中国心的机会?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张明敏做出了决定。他要登上春晚的舞台,要把《我的中国心》唱给全国人民听!
就这样,我们回到了开头的场景。面对经纪人的警告,张明敏微微一笑,坚定地说:"我已经决定了,我要唱!"
当张明敏的歌声响彻整个春晚舞台时,全国观众都被深深打动了。那一刻,张明敏不仅唱出了自己的中国心,也唱出了千千万万海外游子的中国心。
这次春晚演出,让张明敏一夜成名。但同时他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回到香港后,他遭到了唱片公司的解约,在香港乐坛被封杀。曾经的歌手梦想,似乎彻底破灭了。
但张明敏并没有因此后悔,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爱国信念。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经常往返于香港和内地之间,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1990年,北京即将举办第11届亚运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意义重大。可在筹备过程中,组委会遇到了严重的资金困难。
得知这一消息后,张明敏再次挺身而出。他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和汽车,带着全部积蓄来到北京,将钱全部捐给了亚运会组委会。
但这还不够,为了帮助筹集更多资金,张明敏决定在全国举办巡回演唱会。他带着60多名工作人员,拉着三辆货车的音响设备,开始了艰苦的巡演之旅。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张明敏跑遍了全国近30个城市,总共举办了154场演唱会。最忙的时候,他一天要连开三场。尽管如此,他的演唱会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最终张明敏通过这次巡演筹集到了60万元,全部捐给了亚运会组委会。虽然这笔钱相对于亚运会的总预算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张明敏的行为却感动了无数中国人。在他的带动下,全国各地的捐款如潮水般涌来,最终帮助亚运会顺利举办。
张明敏用自己的歌声唱出了中国心,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中国魂。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从未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