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台湾新北市金宝山的筠园,举办了“邓丽君30周年筠园音乐会”,邓丽君的家人都来了,一起怀念她。
5月8日,是邓丽君逝世30周年的日子。
在台湾新北市金宝山的筠园,举办了“邓丽君30周年筠园音乐会”,邓丽君的家人都来了,一起怀念她。
当天除了家人,92岁的日本经纪人舟木稔也来了。
他从日本特意飞到金宝山墓园上香,说这次来是想告诉邓小姐自己的身体还不错,顺便表达下感谢。
舟木稔说,他最忘不了最后一次接到邓丽君的电话,两人互相问好,还确认了录音行程,约好下周见面,可谁能想到那竟是最后一次通话。
邓丽君1953年出生于台湾云林县褒忠乡,家中孩子数量较多,其父亲原本给她取名为邓丽筠,不过大家经常念成“君”之后便干脆将名字改成了邓丽君。
她的父亲,喜爱京剧,母亲钟情黄梅戏,邓丽君自幼便受到音乐的浸染,在课余之时,还跟随空军文工团的二胡师父研习乐理,这可算得上是她的音乐启蒙了。
11岁时,她参加歌唱比赛,唱黄梅戏《访英台》拿了冠军,又唱《采红菱》再夺冠就这么开始了歌唱生涯。
1967年,14岁的她发行了第一张唱片“邓丽君之歌-凤阳花鼓”了。随后便在台湾快速成名了。
紧接着她坚定地做出选择,暂时放下学业,成为一名全职歌手了,并且正式拜师作曲家左宏元,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音乐造诣了。
感情上邓丽君的初恋是林振发。
那时候邓丽君刚崭露头角,林振发乃是马来西亚的富商之子,年轻且帅气又十分多金。两人相识之后,很快便陷入了热恋。
林振发对邓丽君呵护备至,邓丽君也沉醉在这份甜蜜的感情里。
只是很可惜,林振发突然地,被检查出患有心脏病,最后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这段感情给邓丽君造成了极重的打击,所以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她一直深深地沉浸在悲痛之中。
后来邓丽君和秦祥林有过一段短暂的感情。
秦祥林在当时,乃是相当有名的影星,其外形甚是英俊。当两人处在一处之时,便备受外界的格外关注,也被众人看作金童玉女。
不过这段感情,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还是选择了分开。
1973年,邓丽君前往日本,以期谋求发展。起初这并非一路顺遂,她的首支日语单曲,在市场上比较平淡。
但第二支单曲《空港》却大卖,她因此还拿下了日本唱片大赏的新人奖,从此在日本歌坛崭露头角。
1975年,她再次与香港宝丽金唱片,达成签约协议,在此期间,她在两地之间,来回奔波,积极发展自己的事业。
1979年,邓丽君因“假护照”风波以及初恋的逝去,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深造以散心;与此同时成龙在美国拍摄他的第一部英语大片《杀手壕》。
命运让他们在迪士尼乐园偶遇,两天后又在电影院相逢,从此开启了一段甜蜜的恋情。
他们一起学习英语;一起在海滩漫步。成龙教邓丽君滑旱冰,邓丽君教成龙唱歌。那段时光,他们的生活如初恋般的美妙。
不过随着交往的深入,两人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在性格方面所存在的矛盾,渐渐地显露了出来。
有一次邓丽君请成龙去法国餐厅吃晚餐,而成龙却带着一帮兄弟也去了,在餐厅里他们举止粗鲁,完全破坏了浪漫的氛围,这让邓丽君感到十分失望和愤怒。
还有一回,邓丽君约成龙去一家法国餐厅吃饭,点餐时成龙才发现自己看不懂菜单,红酒也不会点,而邓丽君不仅游刃有余地点菜,谈话间还穿插着一口流利的英文和法语。
生性要强的成龙发了脾气,邓丽君要五分熟的牛排,而他却要十分熟的牛排;邓丽君点了红酒,他却要喝啤酒;当邓丽君用汤勺优雅地舀着汤喝时,成龙却故意把汤端起来大口喝下……这顿饭让两人都感觉极为不适。
走出餐厅后,两人闹得不欢而散,成龙还大声对邓丽君说:“以后再也不要带我到这种餐厅吃饭了。”
成龙在自传里也提及,自己那时,就如同一个“暴富者”,不太明白该怎样去珍惜邓丽君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腻以及优雅。
最终两人在经过了多次的争吵之后,选择了分手。
不过分手后的邓丽君,并未有任何的诋毁与抱怨之类的事情,反而还公开地给成龙送上了祝福。这种大度且和善的行为,着实让人敬佩。
多年后成龙在节目中也感慨:“我配不上她。”
1980年,邓丽君再度回到了亚洲歌坛,她的事业,一步步地、稳稳地抵达了顶峰。
她赢得了台湾首届金钟奖的“最佳女歌星奖”,这个时候,还去往美国林肯中心举办了演出,从而成为首个登上此舞台的华人歌手。
后来在香港发展,发行粤语专辑,成绩斐然。
在感情方面,她邂逅了法国摄影师保罗。
保罗既年轻又充满活力,还带有那种别具一格的浪漫以及自由的气息,这种特质深深将邓丽君给吸引住了。
邓丽君为了这段感情,放慢了事业脚步,和保罗四处旅行,享受生活。
可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生活理念,还是让两人最终分开。
邓丽君的三哥邓长富在音乐会上致辞,说他们延续乐妹妹生前的大爱,借助音乐开展了一些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
为了这场音乐会,家人还邀请了“亲爱爱乐”乐团停顿大家与乐团一同在墓园中演唱邓丽君的经典歌曲,诸如《小城故事》《甜蜜蜜》,那歌声中满满都是对她的思念之情。
活动现场,特别地热闹,来自全球各地的歌迷纷纷到来,有香港的,有新加坡的,有马来西亚的,有泰国的,还有温哥华的。
大家都赶来,悼念这位乐坛天后。
歌迷们手里拿着鲜花,走到墓园,将鲜花献给邓丽君,以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
还有个惊喜消息,环球音乐4月在东京仓库发现了一盘泛黄磁带,是邓丽君1985年录的日语歌《情歌最爱夜雾时》。
这首歌和《我只在乎你》风格不一样,带点儿俏皮的爵士节奏,在录音里,还能够听到她,唱错时笑着说:“哎呀重来一遍啦。”
马来西亚歌迷还翻出1995年的旧报纸,头条写着“邓丽君将赴吉隆坡开唱”,未曾想到如今竟等到了这首来得颇为迟缓的“新礼物”。
在音乐会上,还有个暖心环节。
中午12点,不知道谁在石阶上弹起《甜蜜蜜》,大家就跟着唱起来。
温哥华的华人阿婆唱,泰国留学生用泰语接着唱,香港歌迷会准备的纸雕玫瑰在风中轻轻晃动,那是邓丽君最爱的花。
90后歌迷小林,站在纪念墙前,手里举着,奶奶的老照片。照片中奶奶那时20岁,正举着邓丽君的黑胶唱片。
小林说奶奶走之前讲,听到邓丽君的歌就像看到年轻时的自己。现场电子屏上,还滚动着来自56个国家歌迷的留言,印尼歌迷用拼音写着“月亮代表我的心,也是代表我们的爱”。
邓长富在紫藤花架下说,妹妹总讲音乐能让苦日子变甜。
身后是基金会新捐的200所乡村音乐教室名单。
“亲爱爱”乐团奏响《小城故事》前奏时,86岁的日本歌迷佐藤美智子跟着打节拍,她从1996年开始,每年都带着家乡的梅干菜来看“丽君酱。
有人举着,30年前的演唱会门票,有人抱着,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像是在向孩子告知:“宝贝这是妈妈青春之中的大明星。”
暮色降临,上千盏写着歌迷祝福的孔明灯,缓缓地升上夜空,就如同邓丽君歌中所唱那般“天上的星星,亮晶晶”。
92岁的舟木稔不要人搀扶,自己慢慢走到墓前放下紫阳花,说:“你看当年那个说要唱到80岁的小姑娘,现在全世界都在替你唱。”
30年过去,有人头发都白了,有人手机里存着她所有的歌。
可只要《月亮代表我的心》前奏一响,不管在唐人街的茶楼,还是异国的校园,总有人跟着轻轻哼唱。
邓丽君尽管已然离去了30年,不过她始终是,一个如同传奇般的存在,永远都不会被忘却。
来源:鼠博士讲故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