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君和苗怀明,都不该被网暴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5-13 12:21 1

摘要:越剧“顶流”陈丽君一句“贾宝玉是长子长孙”,让她自己和对其指正的红学专家、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被推上风口浪尖。虽然陈丽君已为自己的口误道歉,网络上的批评之声却不绝于耳;而“护主”的粉丝则群情汹汹对苗教授进行网暴。对此,苗教授并未退缩,坦然表示“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越剧“顶流”陈丽君一句“贾宝玉是长子长孙”,让她自己和对其指正的红学专家、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被推上风口浪尖。虽然陈丽君已为自己的口误道歉,网络上的批评之声却不绝于耳;而“护主”的粉丝则群情汹汹对苗教授进行网暴。对此,苗教授并未退缩,坦然表示“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今后还会这样做”。

任何人都不该被网暴。科普《红楼梦》遭遇“饭圈”攻击,依然坚守严谨的治学作风,某种程度上,也为陈丽君的艺术创作之路提供了参照:无论外界如何喧嚣,永远坚守本心。

看似“口误”,其实是不应忽视的常识。陈丽君接受央视《文化十分》栏目采访、解读新戏《我的大观园》时提到,“贾宝玉是大观园的希望,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长子长孙,也是因为他在那个时代里面,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随即引发对《红楼梦》原著理解的质疑。苗怀明教授指出,原著中贾宝玉既非宁国府(长子长孙应为贾珍)也非荣国府(长子长孙应为贾琏)的长子长孙,甚至在其父贾政一房中亦非长子(早逝的贾珠为长子)。其实,只要认真读过《红楼梦》,都知道贾宝玉还有个逝去的哥哥贾珠,每当“宝二爷”挨打,母亲王夫人就会唤她的“珠儿”。演贾宝玉却不懂贾宝玉,暴露了对角色研究的不足。当偶像已经道歉,粉丝可否少点“玻璃心”?陈丽君称,“‘宝二爷’面对记者的时候说错了点话,其实陈丽君面对你们的时候也老是会说错话,我以后一定会让我自己的嘴和我的脑子站在同一战线上。”明星不是完美无缺,本人已经知错就改,为何粉丝还要对指出其错误的学者不依不饶?“无脑吹”和“溺爱”,只会为所爱的演员减分。经典需要流量,但不能屈从于流量。某种程度上,陈丽君和苗教授都是经典传承人,一位来自戏曲界,一位来自学术界。陈丽君不应该因为一次口误就被“围剿”,苗教授更不应该因为正常的文化普及就被网暴。

这场“假长孙”风波,不仅暴露了公众人物在文化传播中的素养缺失,更折射出“饭圈文化”对理性讨论空间的挤压。

经典传承不容轻慢,偶像除了才艺,更要有与之匹配的文化素养。陈丽君的错误并非孤例,某演员将“气氛”错写为“气份”、某艺人因无法阐述角色被戏称“绝望的文盲”,均反映出部分艺人文化储备不足。究其根源,艺人过早投身行业导致基础教育缺失,加之一些经纪公司重才艺轻文化,形成“流量至上”的畸形生态。然而,经典的传承需要“较真”,演员若缺乏对角色的深度理解,其表演难免流于形式,更是对公众的误导。

这种将学术讨论异化为立场站队,用情感绑架取代理性辨析,何尝不是一种“捧杀”?在“饭圈文化”中,粉丝往往存在一种“偶像即真理”的思维。就像此次事件,当事人陈丽君本身已经承认错误,台下粉丝在剧场依旧高呼“你没错”,网络上诸如“君君都哭了你们还要怎样?”“贾宝玉是不是长孙影响她甩水袖吗?”等言论毫无是非观念。非但不能助力偶像成长,反而暴露群体性认知缺陷。追星行为需理性,一味托举无异于对偶像的“捧杀”。

面对不良“饭圈文化,必须重拳出击。不只是文娱圈,“饭圈文化”还外溢到体育领域,成为非治不可的“毒瘤”。不久前,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多部门联合行动,针对文娱与体育领域的“饭圈”乱象展开精准打击,清理违法违规信息160万条,处置账号7.6万个,其中关闭账号3767个。

“犯错”很正常,与其执着于一人一事的对错,不如做好每个“角色”该做的事情。对演员来说,经典需要敬畏,要演好角色,就应先读懂角色。对于教授而言,通过史实解读向大众科普、纠偏,共同参与经典阐释,创新本应与学术严谨不相冲突。止于道歉与否的道德评判中,艺术传播需平衡“破圈”与“守正”。每一次“误读”与重构中,或可激发出更深刻的思考与对话。作为“顶流”越剧演员的陈丽君,应承担起“文化转译者”的责任,不可因无下限的包容而失去了自我判断。同时,经典需要“多元对话”,若学者、艺术家、观众共同参与,那么“苗怀明们”的研究就不会被视为“打压”,而“陈丽君们”也能主动搭起沟通桥梁,共同提升作品深度。致歉和眼泪难以化解危机,但在“碰撞”中寻找共识,便可找到属于“经典”的答案。近期热门视频

来源:文明四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