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2日凌晨,一则令人惋惜的消息传来:中国台湾知名音乐人韩贤光在上海病逝,享年67岁。家属当天发布讣告确认了这一消息。其实早在5月8日就传出他在打羽毛球时突然昏迷,心脏骤停被紧急送医,抢救时已无意识,令人揪心。
5月12日凌晨,一则令人惋惜的消息传来:中国台湾知名音乐人韩贤光在上海病逝,享年67岁。家属当天发布讣告确认了这一消息。其实早在5月8日就传出他在打羽毛球时突然昏迷,心脏骤停被紧急送医,抢救时已无意识,令人揪心。
翻开韩贤光的履历,他几乎是华语流行音乐幕后最重要的一位推手。他操刀制作过无数经典专辑,合作艺人名单星光熠熠:优客李林、林志炫、范晓萱、伊能静……几乎贯穿整个华语音乐黄金时代。
目前没有公开资料显示他是否存在基础疾病,但医学专家指出,大多数运动时突发猝死的案例,背后往往有“心源性”的问题,比如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有些人自己都不知道身体已经亮起了“红灯”。
韩贤光的突然离世,再次把“运动性猝死”这个词推到了公众面前。很多人误以为运动就一定是健康的,事实并非如此。所谓运动猝死,说白了,就是因为运动强度过大,身体撑不住导致心脏停跳。像跑步、踢球、打羽毛球这些常见运动项目,都曾出现过猝死案例,甚至不少明星名人也中招。
从临床来看,虽然猝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中老年人更容易在运动中“扛不住”。心血管专家提醒大家,最关键的是控制运动时的心率,千万别让心脏超负荷运转。还有一个“黄金法则”:如果在运动中突然觉得胸口闷、头晕、喘不过气,一定要立刻停下来,不要硬撑,及时就医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智能手表、心率带这些可穿戴设备越来越普及,其实可以成为保护我们的“随身小医生”。不少设备能实时监测心率变化,帮助大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医生也给出了个计算方式:最大心率不要超过“220减去年龄”。比如一个60岁的人,运动时心率别超过160。
除了运动时的预防,更重要的是突发时的急救。上海某三甲医院的重症专家坦言,心脏骤停后最佳抢救时间只有短短4到5分钟。如果在这个“生死时速”内实施心肺复苏(CPR),还有机会把人救回来;但一旦超过5分钟,成功率就大大降低,超过半小时几乎没希望。
关键是我们身边很多人还不会心肺复苏,公众急救意识普遍不高。专家呼吁,一定要推广CPR技能和AED(心脏除颤仪)使用,尤其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配备这些设备,真正实现“人人会急救、处处有设备”,才能在关键时刻救命。
与此同时,别忘了基础病筛查。特别是冠心病——这是目前导致猝死的“头号凶手”。根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约2000万人患有冠心病,而且发病群体正逐渐年轻化。定期体检、早筛查、早干预,才是对自己、对家人最负责的态度。
个人看法:韩贤光的离去固然令人痛惜,但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健康这件事,从来不是“等出了事再治”,而是“从平时开始防”。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更要科学运动、定期体检、学习急救。这不仅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更是对家庭、社会的一种担当。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