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S(徐熙媛)离世后,其前夫汪小菲与母亲黄春梅的抚养费纠纷持续发酵。从750万元款项的协商未果到房产物品清点引发的争议,事件背后折射出跨境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及法律程序的复杂交织。本文结合公开信息与法律框架,梳理事件脉络并探讨核心矛盾。
大S(徐熙媛)离世后,其前夫汪小菲与母亲黄春梅的抚养费纠纷持续发酵。从750万元款项的协商未果到房产物品清点引发的争议,事件背后折射出跨境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及法律程序的复杂交织。本文结合公开信息与法律框架,梳理事件脉络并探讨核心矛盾。
黄春梅主张的750万元抚养费,源于大S2023年提起的诉讼,要求汪小菲补足离婚协议中约定的子女抚养费及家庭开支。根据台北地方法院2024年裁定,因大S生前未实际履行“共同抚养”义务且生活开销超出合理范围,法院最终判定汪小菲需支付子女抚养费至孩子年满18岁,总额约750万元(含过往未结款项)。
值得关注的是,汪小菲在2025年4月主动提出一次性支付该笔费用,据其律师透露,此举“旨在为孩子提供稳定保障,避免程序拖延”。然而双方因沟通渠道中断(非网传“拉黑”,实为代理律师对接流程停滞),款项尚未完成交割。法律界人士指出,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第400条规定,抚养费可由当事人协商分期或一次性支付,但若协商破裂,仍需通过法院强制执行程序。
2025年5月初,汪小菲团队协同公证机构对大S生前位于台北信义区的住所进行资产清点时发现,除家具及子女用品外,部分私人物品(包括珠宝、衣物等)未在清单之列。徐家人回应称,相关物品均由大S生前委托律师团队按遗嘱分类保管,“不存在‘搬空’一说,每笔资产均有明确法律归属”。
针对具俊晔(大S现任丈夫)“行踪不明”的传闻,其经纪人于5月8日公开声明:“具先生因工作安排暂居韩国,近期将返回台湾处理家庭事务。”据韩国《婚姻家庭法》及台湾地区“两岸关系条例”,具俊晔作为大S配偶,在台遗产继承需经“海基会”认证其婚姻合法性。目前,双方2022年的韩国婚姻登记正在台湾司法程序审核中,其第一顺位继承人资格尚未完全确立。
根据台湾《民法典》第1138条,大S遗产应由子女(汪希玥、汪希箖)及配偶具俊晔共同继承。公开信息显示,大S生前未公布遗嘱,其名下房产、珠宝及金融资产将按法定继承处理。汪小菲明确表示“不参与遗产分配”,但强调“作为父亲,有权知晓子女应得份额的管理方式”。
目前,该住所因房贷断供面临银行拍卖风险。黄春梅曾向媒体表示“担忧外孙居住权”,但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继承权受《儿童权利公约》保护,遗产管理人(通常为监护人)不得擅自处置影响子女权益的资产。台湾家事律师陈立中分析:“若具俊晔放弃继承或资格未获认定,子女将成为唯一继承人,由监护人汪小菲或徐家人代为管理,需经法院指定监督人确保资产合理使用。”
事件发酵过程中,部分网络传言称“小S女儿使用大S珠宝”,经核实为2024年时尚活动旧照被断章取义;“具俊晔卷款失踪”等说法亦缺乏证据支持。法律专家提醒,依据台湾《个人资料保护法》,未经当事人同意公开私人财产细节可能构成侵权。
从社会层面看,此案凸显跨境婚姻中法律衔接、隔代抚养及遗产管理的普遍性问题。随着两岸婚姻家庭数量的增长(据2024年台当局统计,累计达38万对),建立更清晰的跨境财产继承指引已成为实务界呼吁的方向。
汪小菲与黄春梅的纠纷,本质是法律程序与亲情关系的碰撞。从抚养费的协商到遗产分配的博弈,每个环节都需在规则框架内平衡多方权益。对于公众而言,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家庭关系面临剧变时,如何通过制度保障未成年人利益,避免情感争议演变为长期法律拉锯。正如家事调解员林秀芳所言:“纠纷终会平息,孩子的未来不应成为博弈筹码。”
来源:驰尘追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