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外籍艺人公然贬损中国观众,港媒新加坡报道,央妈出手删剧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5-14 07:55 3

摘要:最近娱乐圈炸了锅,新加坡籍艺人李凯馨被曝三年前私下吐槽“在中国捞钱比捡破烂容易”,还嘲讽中国观众审美,活脱脱上演了一出“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戏码5。这事儿闹得连新加坡和港媒都争相报道,网友调侃“丢人丢到国外”。更讽刺的是,她主演的新剧《赴山海》宣传被央

最近娱乐圈炸了锅,新加坡籍艺人李凯馨被曝三年前私下吐槽“在中国捞钱比捡破烂容易”,还嘲讽中国观众审美,活脱脱上演了一出“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戏码5。这事儿闹得连新加坡和港媒都争相报道,网友调侃“丢人丢到国外”。更讽刺的是,她主演的新剧《赴山海》宣传被央视火速下架,剧组早在舆情爆发前24小时就把她踢出主演名单,这波操作比村口算命的老王还准。

这让人想起二十年前的张娜拉,一句“没钱就来中国”彻底凉透;如今李凯馨的录音门,不过是把“文化双面人”的遮羞布撕得更狠——一边赚着人民币,一边把中国观众当“傻O”,真当互联网没记忆?

1. 录音是照妖镜,照出“文化投机者”的嘴脸
李凯馨的录音像极了村口王大爷的铜镜,AI声纹一验,照得人心里透亮。网友说得好:“回应速度比乌龟还慢,声明写得比汤圆皮还光溜,可馅儿馊不馊,咱一尝就知道。”1 这种临时抱佛脚的“爱国表演”,早糊弄不了Z世代——他们能拿着翻译软件扒光外籍艺人的海外发言,分分钟拆穿“糖醋里脊式中文”和“苦瓜黄连式外网人设”的温度差8。

2. 文化摆渡人,靠的不是大数据而是真心
对比某些投机者,真正尊重中国文化的外籍艺人早成了“民间大使”。比如《歌手2024》里的美国歌手香缇莫,第一次来中国就被粉丝围堵合影,感动得直呼“开启了职业生涯新阶段”8;哈萨克斯坦的迪玛希更因中国综艺走红,如今逢年过节就在社交平台宣传端午节、中秋节,活成了“中哈文化桥梁”8。这些人的成功,靠的不是大数据算计,而是实打实的文化敬畏——就像景德镇的韩国陶艺家,三十年泡在青花釉料里,一句“泥巴不骗人”比啥公关话术都管用6。

反观某些奢侈品牌,Fendi把中国结标成“韩国工艺”,Dior抄袭马面裙却称“原创设计”,被网友用《天工开物》和故宫藏品“考古式打脸”10。LOEWE倒是聪明,景泰蓝、皮影、玉雕玩得溜,连春节限定款都能卖出文化深度,业绩三年涨30%110——可见观众和消费者早不是“人傻钱多”,分得清谁是真心致敬,谁是来割韭菜410。

3. 流量江湖,容不下“夹生饭”
《赴山海》剧组撤换主演的“神预判”,暴露了娱乐圈的新规则:外籍艺人的微博、ins、抖音数据早被做成“文化心电图”,心跳一乱,资本跑得比谁都快58。这年头,观众既能用流量把艺人捧上天,也能用“一键脱粉”让他们摔得惨——李凯馨抖音单日掉粉83万,B站二创视频集体消失,就是最好的证明5。

更狠的是00后的“技术审判”:AI对比中外采访、区块链存证黑历史,连品牌都得乖乖学爱马仕——用敦煌丝巾讲非遗故事,靠区块链给文化确权10。那些把中国文化当“快餐”的,迟早要咽下夹生饭;而像俄罗斯留学生小伊万这样,包饺子糊一脸面还能背《论语》的“真老外”,评论区永远刷着“能处”8。

路过小区广场,总见赵老师教外国邻居打太极。他说:“云手讲究虚实相生,文化认同也一样——虚的终会露馅,实的才能站稳。”李凯馨们的塌房,不过是给所有“文化摆渡人”敲响警钟:流量再汹涌,冲不垮真心的堤坝;人设再精巧,骗不过岁月的秤58。

说到底,文化这事儿像煲汤,猛火快攻只能出浮沫,文火慢炖才有真滋味。老祖宗早说了:“诚者,天之道也。”那些把中国当提款机的,迟早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而那些真心爱这方水土的,自会成为连接世界的彩虹。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来源:小徐八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