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聊《师弟出马》以前,我们必须把视角转到大师兄三毛哥那边去,必须要把他和刘家荣与麦嘉一起开嘉宝公司这个事情厘清楚。
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对不住了各位,两个月后,我们终于又回到了成龙。
我在这里给各位读者道歉。
今天我们来聊成龙进入嘉禾后的首部作品。
《师弟出马》。
回想两个月前,成龙篇获得了不错的流量,李老湿急得抓耳挠腮,让我抓紧继续,但我说“不”。
聊《师弟出马》以前,我们必须把视角转到大师兄三毛哥那边去,必须要把他和刘家荣与麦嘉一起开嘉宝公司这个事情厘清楚。
因为在我看来,这很重要。
因为关系到成龙作品风格的确立。
更关系到七小福小师弟元彪。
没有大师兄三毛哥在《杂家小子》的热捧,又哪来的元彪在《师弟出马》里的出彩。
可以说,他的两位师兄,在那个年代,是真心为了小师弟出过力的。
就这么着,中间等了一等,李老湿在这个间隙盘完了张鑫炎与吴思远,然后他去准备元奎篇与袁和平篇及徐克篇去了。这边终于回来,先理清了洪金宝的创业史,搞清楚了他做的铺垫,引出了元彪。
话说,元彪和林正英在三毛哥的《败家仔》里继续有精彩表现,并最终混上了徐老怪《蜀山:新蜀山剑侠》里的主角。
《师弟出马》非常成功,在1980年春节档上映,勇夺1102w票房,这是香港开埠以来第一部票房过千万的电影。与之相比,去年(1979)的票房冠军是罗维影业的《笑拳怪招》,票房544w,差不多是两倍的差距。成龙在嘉禾的这一鸣,算是非常惊人了。
前面李老湿已经在不经意间“剧透”了部分情节,我们知道,《师弟出马》拍的那是相当的不顺利,罗维在影片拍摄期间横加阻挠,甚至还动用了“新义安”,期间还很有创意地cos了当年很火的《教父》,把一只狗头塞进了嘉禾高管的车里。
为什么不用马?大哥那可是香港,马多贵啊!
“马头威胁”,那可是《教父》里的经典名场面。这段戏的前因是演员、歌手约翰尼·方坦向他的“教父”唐·柯里昂请求帮助,哭诉着自己想要拿到一个电影的角色却毫无办法。
“教父”派了他们的参谋汤姆·哈根前往好莱坞解决这个事情,他先是在片场找到了“沃尔兹国际影业”的头头沃尔兹,很得体地向对方提了需求。
但是沃尔兹对约翰尼·方坦深恶痛绝,于是在和汤姆·哈根两次会面交谈的时候,不仅态度坚决地拒绝了让约翰尼·方坦出演电影的要求,还很不客气地数落了汤姆一顿。汤姆在与沃尔兹交谈的时候,基本都是以一种得体而礼貌的方式展开。即便面对沃尔兹的数落甚至辱骂,他也很平静地对待。
但越是平静,后面的结果就显得越有张力。沃尔兹此前给汤姆展示过他最心爱的一匹马,是他用60万美元买来的骏马。
影片用寥寥数语和一段参观马厩的戏便交代了沃尔兹对马的那份疼爱,而后,为了显示“威胁”的力度,那匹沃尔兹最心爱的马头在他拒绝汤姆之后的次日早晨出现在了他的床尾。
这场戏的画面就很有冲击力,镜头从酣睡中的沃尔兹开始,原以为是一个平静慵懒的早晨,随着沃尔兹翻个身,发觉有什么不对,一股紧张的气氛才开始荡漾开来。沃尔兹先是察觉到床上很不舒服,于是伸出手来发现满手是血。惊慌的他以为这些血是自己的,于是推开被子检查,发现整个床单都浸满了血。接着他将被子往下推,到床尾发现自己那匹最心爱的马的马头躺在了床尾的一片血泊中。
他声嘶力竭地发出了惨烈的尖叫.......
而这段“马头威胁”的戏码,在导演科波拉这里,原本是不想拍的。因为他觉得原著中的这一段有些太骇人听闻了,并且极有可能让剧组招惹到动物权益保护者的抗议。但是这段戏如果不拍,又会少了很多张力,并且这段戏本身在小说里就很知名,原著读者肯定也很希望看到。
起初,他决定用填充物来代替马头,但是画面效果显得太假了,也毫无光泽。于是他让剧组从新泽西的一个宠物食品屠宰场采购了一个真实的马头,然后用糖浆混合红色食物色素做成血的样子,才将这场戏拍出了效果。光是沃尔兹在床上发现马头这场戏,就拍摄了四个多小时,一些工作人员甚至因为这场充满血的戏份留下了心理阴影。
导演科波拉在他的拍摄笔记里曾这样写道:“如果观众看到这一幕没能从座位上跳起来,那这段戏就拍失败了。但如果太像罗杰·科尔曼式的恐怖片,那也不行。必须要恐怖,但是又不能跟影片的主线基调相差太远,我们必须掌握好这种平衡,要恰到好处。”
罗维给嘉禾高管送狗头的戏码,就有模又有样地学习了《教父》,而且请了“新义安”的兄弟去做,各种阻挠成龙在嘉禾的工作。
《师弟出马》受到的不顺还不止这些。罗维甚至将成龙绑架到了他的面前,面对面时当然是和颜悦色地说希望能够继续合作云云。各种闹,最后需要社团出面,一起谈判,以嘉禾向罗维妥协告终。妥协的结果,一是让档期,二是嘉禾送给罗维一部戏(《龙少爷》),三是嘉禾将成龙送到好莱坞避祸,美其名曰开启国际化。
这种情况下,成龙虽然拿到了480w一部戏的邀约,但他的地位,那时候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举足轻重。毕竟,刚刚签过来,还没有重磅作品拿出来呢。
本来,《师弟出马》并不该是1980年上映的电影。
1979年他就制作完成了,当年就应该上映的。因为罗维的阻挠,带血的狗头都收到了,嘉禾也慌了,于是安排成龙早早把《师弟出马》拍完,然后开启了所谓“国际化”征程,其实就是送去美国避祸去了。在好莱坞的两年间,他不尴不尬地拍摄了《杀手壕》《炮弹飞车》两部片,反响不怎么样,第一次闯荡好莱坞以失败告终,铩羽而归。
在成龙留美的期间,还是1979年,嘉禾还有一部野心勃勃的大作上映,那就是洪家班和袁家班联手打造,怎么看都像是第二次复刻《三德和尚和舂米六》,对着洪拳宗师刘家良来一下子的《林世荣》。
林世荣啊,那可是黄飞鸿的大徒弟,刘湛的师父,刘家良的祖师爷。而且在关德兴版本的《黄飞鸿》在香港大火的时候,扮演猪肉荣的就是刘家良的亲爹刘湛。
这是他老刘家的代表啊。
这部戏最大的看点就是集合了当时嘉禾最棒的武打阵容,除了洪金宝的洪家班之外,还有新鲜火热,刚从隔壁吴思远手里撬来的袁和平班底加入。(是的,独立制片的悲哀,思远影业再一次痛失杀手锏,只得扶正元奎做主打。)
三毛哥洪金宝,又一次接到了带把手的任务,而且还请来了老派黄飞鸿的代表关德兴来演黄师傅,可谓阵容鼎盛。而且洪金宝只出品,只做演员,没做导演,而是放手让袁和平来做导演。
强强联合了这属于,那档期上肯定要大力支持啊。
加上分档期的时候成龙还在美国。。。。。。
于是,最佳档期圣诞档就交给了《林世荣》,本该在1979年上映的《师弟出马》也只能延档去了1980年,悲催地当了1980年的票房冠军。
当然,其中也有嘉禾和罗维的妥协,把好档期当给罗维影业,让《笑拳怪招》多卖点,毕竟那也是成龙自导自演的作品,这也是原因之一。
考虑到这点的话,那么我估计哪怕成龙本人在,也是争不过的。毕竟自己有罗维这个羁绊背在身上,对面又是大师兄洪金宝和大大师兄袁和平联手。。。。。。
考虑到之前成龙的表现,没掉眼泪都算是不错了。
《林世荣》最终拿到了394w票房,位列当年香港电影票房排行榜第五位。
这个成绩说差不差,毕竟比洪金宝上一部《赞先生与找钱华》的第六还升了一位,但袁家班和洪家班两大班联手也就这个成绩,和当年票房冠军差了一百来万,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啊。成龙还是太火了,留给罗维的遗产《笑拳怪招》直接将《林世荣》按在地上摩擦。
这强强联合的《林世荣》和成龙的嘉禾处女作《师弟出马》的阵容高度相似,而且有一些说不出来的羁绊感觉。林世荣找老派关德兴来演黄飞鸿可以说名正言顺,《师弟出马》就找了《黄飞鸿》的大反派石坚来演元彪的爹,一个捕头,就有那么点能感觉到嘉禾当时的策略了。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也有这种感觉,好像是嘉禾打包了一整套黄飞鸿的资源,然后重金打造《林世荣》,顺便给成龙的《师弟出马》漏了一点的样子。
但成龙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和《林世荣》高度雷同的演员阵容这个不难获得,毕竟李海生、樊梅生这些演员虽然可贵,但获取难度也不算太高,小师弟元彪就更别说了。
重点是,成龙在嘉禾分到了一个编剧,也就是《林世荣》的编剧,邓景生。
这个人跟了他一辈子。
是成龙电影生涯中的贵人。
可以说,成龙之所以那么成功,邓景生功不可没。
前文我们已经提到了《新官人我要》的导演陈志华,做为导演,跟在成龙身边,帮他补齐了导演功力的缺失,是成龙成功的重要一环。
而邓景生,则补齐了编剧的缺。成龙后面的作品,包括《龙少爷》《A计划》《快餐车》《警察故事》《龙兄虎弟》《奇迹》《飞鹰计划》《醉拳2》《红番区》《一个好人》《十二生肖》等都出自他之手,编剧之工,功不可没。
至此,得到了邓景生,成龙作品的初代雏形,正式形成。
邓景生,1946年生于澳门,不是香港人,TVB电视编剧训练班出身,据说1978年才毕业加入TVB任编剧。虽然,就是著名的佳视六君子事件,TVB的高层周梁淑怡,带着叶洁馨、刘天赐、卢国沾、林旭华、石少鸣这六人叛逃佳艺,随后对TVB开启了风暴式狙击的事件。
随后随着佳艺电视的光速倒闭,向香港娱乐圈一股脑的倾泄了大量人才,这群年轻的导演编剧们,真的像巨浪一样冲击了香港电影。
这就是新浪潮。
看新浪潮别只盯着徐克、谭家明、许鞍华这种导演。
其实佳视送出去的还有其他各种人才。
而因为他们是从TVB叛逃出去的,想来也没有什么脸面回邵氏去了。
因此也成为了各大公司抢夺的人才。
嘉禾看上的就是六君子之一的刘天赐。通过他,一口气吸收了一批佳视人才。
成龙分到的就是邓景生。
而且,还不是好牌。
刘天赐这种高层当然不敢想。
(前香港无线电视高层、著名编剧刘天赐)
邓景生,也是《林世荣》和《师弟出马》都做过之后才分给了成龙。考虑到中间成龙去了两年好莱坞,这个时间档口多重要,成龙就这么错过了。
因为当时刘天赐带来的人才里,还有一个特别牛的人物,就是日后周星驰的伯乐之一,《赌侠2》里的“夺命剪刀脚”黄炳耀。
嘉禾也不是没给过机会,成龙回来以后,开的第二部戏,也就是罗维影业出品的那部《龙少爷》,就是黄炳耀和邓景生联合编剧的,但之后,邓景生就专属成龙了,而黄炳耀去了三毛哥那边,并一手写出了影响整个香港的《奇谋妙计五福星》。
(“夺命剪刀脚”黄炳耀)
这部电影我们后面会谈,可以看出,“夺命剪刀脚”黄炳耀那真是才高八斗,是比王晶还能编的胖子,尤其擅长《五福星》这种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的剧本。
不是大工程不接的那种超级人才。
看到了吧,最后就是黄炳耀去了宝禾跟三毛哥,邓景生去了拳威帮成龙。
等于分编剧,成龙分的也是吃亏的。
而且黄炳耀是先进的拳威,写的《孖宝闯八关》,一战成名之后被嘉禾调剂去的宝禾。
只能说成龙也体会了一把吴思远的痛。个体小就要被人欺负,被挖角,强大后才没人敢,才可以随意去挖别人。
不过,邓景生也是个很强的编剧。
他编的《A计划》就非常不错。
但那是之后,和成龙磨合久了以后信手拈来的产物。
在《师弟出马》里第一次合作,交的货就不是那么香了。
邓景生是有才的,他在这个剧本的前三分之一,交出了一个强剧情的“抵抗父权”的戏码。
说真的,写得好,很感人。
虽然我已经疲了,两个月了,看三毛哥和大鼻这对师兄弟从《三德和尚和舂米六》到《师弟出马》,好几部戏都是弑父,抵抗父权,徒弟逆袭,你这么连着看你也疲。
但邓景生写的剧本就是强,成龙也发挥了难得的演技,和师父的泪流哭诉堪称经典,那句“我替师兄说,多谢师父你二十几年来的栽培”,真的很感人,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正是母亲节,看这段戏正应景。
可惜,强,也就强这一场戏了。
这部电影的后面,就变成了《师弟出马》寻找师兄归巢的公路片戏码,成龙也从一个有情有义的小师弟变成了一个插科打诨的登徒子,人设都崩了。
用大V的话说,感觉我们剧本就写到这了,下面爱咋咋地吧。
这么说没毛病,但也不能怪邓景生,我觉得他的表现已经非常不错了。
因为他面对的,是成龙。
这也是这部电影成功的最大原因。
成龙第一次拿到这么大的资源拍电影,第二次(或者第三次)当导演自导自演,当然有很多伟大的想法需要实现。
这些想法真的很大,每一个单摆出来看都很牛,现实成龙的眼光确实独特超前。
但这些都是片段式的创新。多且杂。
把这帮玩意串起来连成一个系统的剧本,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能做到这样,而且是在罗维步步紧逼,拍摄时间如此紧张的份上,已经很不错了。
这些片段真的很超前吗?
真的。
比如,成龙通过自己的理解,把他出道的第一部,选在了振兴岭南文化上。
这和邵氏的刘家良师父,就撞在了一起。
结果,刘师傅不敢玩的玩意,被他玩大了。
还从刘家班挖来了刘家勇与神仙。
虽然神仙和刘家勇没露脸,但刘师父还是从身手上认出了神仙,这彻底让刘家良破防了。
一怒之下,气得他直说神仙“把师门的东西批量印刷出去”,然后直接把神仙逐出师门。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明天再聊。
来源:邑人电影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