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风云33:什么电影让刘德华抢着打钱,郭富城抢着要演?

好看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14 17:52 3

摘要:但这部电影却横空出世,豪取4282万票房,成了当年港产片票房冠军,并且内地总票房突破2.3亿,打破港产片内地上映最高票房纪录,横扫次年金像奖。

若干年后刘德华想起2012年的那部电影,他一定还会有些遗憾。

当年他看了剧本之后,就抢着要打钱投资,可惜自己还是慢了一步,被人抢先一步。

郭富城看了这部电影的剧本后,马上打电话给经纪人,说我一定要演这个角色,还把演唱会退出了。

而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是突然冒出来的,在此之前他们一个是美术指导,另外一个是助理导演,作为编剧和导演他们是第一次。

但这部电影却横空出世,豪取4282万票房,成了当年港产片票房冠军,并且内地总票房突破2.3亿,打破港产片内地上映最高票房纪录,横扫次年金像奖。

这部电影就是《寒战》

《寒战》创作其实在2008年就开始了,导演之一的陆剑青的住家楼下停着一辆警察的冲锋车,陆剑青就看这车有点不爽,每天都在想着怎样把它弄消失。

有天他和梁乐民喝茶,两人就聊起这个想法,一致觉得这非常有意思,加上当时他们两个都关注了美国总统大选。

于是他们就想,可不可以用冲锋车的失踪,将警队高层的斗争拍得像奥巴马与希拉里之间的竞选斗争一样好看,这就有了《寒战》的雏形。

两个人花3年时间完成了剧本,就拿着剧本去找投资。别看这两位在港圈里没什么名气,但都是混了多年的人,人脉肯定是有的。这剧本很快就被一众大佬看上了。

刘德华看了剧本,马上就想投资,可这么大的制作刘天王之前没搞过,就犹豫了一下,结果就被一个江志强的人抢先一步。

江志强是谁?他是安乐电影的总裁,在香港有自己的电影院,也是港片大佬,《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都是他经手。

而且他在内地影坛也是经营多年,1980年他老爸江祖贻就在深圳开了第一家外资影院。

1989年他接手老爸公司,从2002年开始就在内地投资盖了多家百老汇电影院。

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连夜看完剧本之后也是很激动,表示我一定要演,为了这部电影郭富城专门推后了自己演唱会的工作。

江志强另外还找了千面影帝梁家辉来出演,同时大手一挥,就让梁乐民和陆剑青做导演。

江志强还花了大价钱找来了好莱坞级别的幕后团队,可以说《寒战》是香港当时罕见的大制作。

最后的成片也没有让人失望,从开篇突然的爆炸,到人质的消失,时局的混乱给出了创造英雄的必要条件。

电影中各种飞车追逐、爆炸和枪战场面自然不用说,都是在上乘水准。但这部电影让人青睐的并不是这些,而是隐藏在这些后面的权谋斗争以及各种隐喻。

《寒战》是罕见的文戏超过武戏的警匪片,也给警匪片开创了一个新的类别,姑且称之为警匪政治电影吧。

影片并未停留在简单的正邪对立,而是通过李文彬与刘杰辉理念冲突,暗喻香港社会的深层矛盾。

《寒战》的出现也标志着香港警匪片从“卧底悲歌”“黑帮江湖”向“权力寓言”的转型。它通过高层权斗与制度探讨,将类型片提升至社会批判的高度,

彭浩翔的电影占据了票房榜的第2和第3,分别是《低俗喜剧》和《春娇与志明》

那几年彭浩翔的电影被人视为港片中的一个异类,他本人也被冠以鬼才导演的头衔。

《低俗喜剧》是彭浩翔仅用12天拍摄完成,他拍的时候就没考虑过内地市场,尺度非常大,号称90分钟的电影有70分钟在爆粗口。郑中基在电影里贡献了一个让人难忘的角色暴龙哥。

《春娇与志明》是《志明与春娇》的续集,故事从香港转移到了北京,志明和春娇两人分别邂逅了条件更优越的另一半,但是两人重逢之后又藕断丝连。依旧是男女爱情之间的喜新与念旧,依旧有着不少下三路有关的段子,但是要和彭浩翔成名的《买凶拍人》《大丈夫》《出埃及记》等相比,则实在是没有什么亮点可说。

第四名的《桃姐》是一部安静的文艺片。许鞍华导演,叶德娴和刘德华主演,讲的是一位生长于大家庭的少爷罗杰与自幼照顾自己长大的家佣桃姐之间所发生的一段特殊母子情。

这部电影也是叶德娴和刘德华合作的第十部电影,距离上一次合作的《黑马王子》也已经过去了12年。

电影完全放弃煽情,采用冷静和克制地手法去表达死亡这个主题,琐碎的生活细节构建情感厚度,淡化戏剧冲突,却让观众在这种平淡如水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更大的心理冲击。

《桃姐》在剧本阶段,基本上是无人问津,最后是刘德华投了3000万才得以开拍。

这部电影在各大电影奖项上也是拿奖拿到手软,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奖项都被收入囊中,叶德娴凭借本片还获得了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

第五名是林超贤的《逆战》,林超贤之前两部电影《证人》和《线人》展现出来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能力在这部电影里完全看不见,这部电影就是从头到尾,动作场面很强,剪辑明快凌厉,但是剧情却经不起推敲。

第6名的电影是《一路向西》,鉴于我在昨天的文章写了同样题材的电影,被平台认定擦边,这部电影我就不展开了,大家感兴趣的话自己去看吧。

第7名是《我爱hk喜上加喜》还是经典港式贺岁片,明星多,笑料多,打温情牌,满足节假日合家欢的需求,但它就是一部香港电影工业流水线的产物,很难说它有什么过人之处,总之就是不好不坏吧。

第八名是悬疑片《大追捕》,阵容挺强大,任达华张家辉文咏珊这个配置在港片里还是很强的组合。

这部电影跟东野圭吾的《嫌疑犯X的自白》桥段雷同的嫌疑,如果看过《嫌疑犯X的自白》,你基本上看一半就能猜出剧情走向。

和《嫌疑犯X的自白》相比,《大追捕》不够精巧,而任达华和张家辉两个人表现也没达到预期,两个人各演各的,没有碰撞出让人惊喜的火化。

第九名《车手》可以当做警匪片版的《头文字D》,监制是杜琪峰,导演郑保瑞,班底也是银河映像的班底。

《车手》采用上世纪80年代香港飞车戏的拍摄手法,基本上完全放弃电脑特效而采用现场实拍。每个飞车镜头都是实拍,危险性很大。虽然有杜琪峰和银河映像托底,但是电影也只是完成了一个套路性的故事。

第十名也是一般贺岁片《八星抱喜》,黄百鸣找了一堆明星继续敷衍地拍了几个老套的爱情故事,然后把它们拼在一起。

2012年,香港电影因为《寒战》的横空出世而为之一振,终于也有少数新人导演冒头,只不过和当年救世电影《无间道》一样,《寒战》只是短暂地提振了港片票房,让人模糊地看到了一点希望,但是整个香港影坛并没有因此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毕竟指望一部救世电影就让港片重新辉煌,那太不现实了。

来源:小爱侃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