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十年光阴流转,李连杰重返旧金山金门桥,晒出少年与暮年的时空叠影,并首度袒露身后之愿:树葬随风,海葬随波,不立碑碣,不设哀仪。
国际动作片宗师李连杰,61岁,银幕化身黄飞鸿、霍元甲,以一招一式铸就东方武侠之魂。
五十年光阴流转,李连杰重返旧金山金门桥,晒出少年与暮年的时空叠影,并首度袒露身后之愿:树葬随风,海葬随波,不立碑碣,不设哀仪。
2025年5月14日,一则图文如石投湖,激起千层涟漪。
美国旧金山金门桥——这座曾见证他11岁稚子身影的钢铁巨龙,如今成为他叩问时光的见证者。
佛法浸润、伤病磨砺,让他对生死有了“风过无痕”的彻悟。
图文一出,热搜沸腾,公众在唏嘘中窥见一代巨星对生命的终极敬畏。
5月14日,李连杰在社交平台发布两张照片:一张是1975年《猛龙过江》中,他凌空跃起、衣袂翻飞的少年剪影;另一张是2025年,他黑衣肃立、墨镜掩眸的暮年侧影。配文如诗:“桥如旧,人如尘,五十年一瞬,风过无痕。”
采访中,他轻言身后事:“无需碑石,无需哀歌,树葬、海葬皆可。”此语如平湖投石,激起千层浪——早年因过度追求肌肉线条而昏厥片场,因高强度训练而伤痕累累,如今他已与伤痛和解,与岁月言和。
“少年踢碎旧时光,暮年笑看风云起,这才是真正的侠者!”
“树葬海葬,是洒脱,亦是慈悲——不给土地添负担,不给后人留执念。”
“从银幕到现实,他始终是那个‘以武证道’的孤勇者。”
亦有叹息:“愿时光慢些走,别让传奇太快谢幕。”
生死学教授指出,李连杰的选择暗合东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是对“生命本无归属”的终极诠释。
环保组织盛赞其“生态殡葬”理念,称其“为公众树立了低碳生活的标杆”。
妻子利智默然支持,二人隐于市井,李连杰将财产托付于她,笑言:“给她安全感,亦给自己一份轻装。”
女儿李苔蜜(眼科医生)常伴其侧,父女对弈品茶,笑谈人生,家庭之暖如春日煦阳。
李连杰的转身,是伤病与佛法的双重雕刻。早年拍戏,他以血肉之躯搏命,腰椎如朽木,膝盖似残烛,甲亢之症如影随形。2018年《花木兰》杀青后,他悄然隐退,将余生献给修行与慈善,如一片落叶归于大地。
2004年马尔代夫,巨浪如兽,他单手托女、单手划水,生死一线间悟透“无常”;
1990年代,经纪人蔡子明命丧枪口,他自此深知“人间如戏,戏如人生”;
皈依藏传佛教后,他创立壹基金,笑言“无我之功,方为真功”。
新加坡籍曾引轩然大波,他却淡然回应:“心在东方,何惧流言?”
与黄秋燕的离散、与利智的相守,至今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当一位功夫巨星选择“归于尘土,静听潮声”,我们是否也该放下对“永恒”的执念?
树葬,是让生命化作春泥;海葬,是让灵魂融入碧波。李连杰的选择,是洒脱,是慈悲,亦是对生命最深的敬意。
来源:梁军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