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娱的薪酬问题一直是敏感话题,但万万没想到,连纵横影坛数十载、堪称“天王常青树”的刘德华(华仔),都开始“自降身价”了?!
内娱的薪酬问题一直是敏感话题,但万万没想到,连纵横影坛数十载、堪称“天王常青树”的刘德华(华仔),都开始“自降身价”了?!
就在最近,据港媒重磅报道,为了支持他与导演邱礼涛再度合作的新上映电影《猎金游戏》,华仔竟然自曝,和所有主创人员一样,这次他只拿了平时正常片酬的三分之一!
而削减下来的那部分钱,则全部投入到了电影的制作当中,希望能以此降低拍摄成本,在当前“低迷的电影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
无数网友和影迷都惊呆了:难道连华仔这样的业界标杆、几代人心中的偶像,都开始对自己的票房号召力没信心了?
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以及港星“扛票房”的神话,难道真的要一去不复返了吗?
华仔幽默回应:我只给邱礼涛的电影“打折”!
面对媒体关于“是否现在拍戏大家都要减片酬”的追问,刘德华展现了他一贯的高情商和幽默感。
他笑着否认道:“我只给邱礼涛的电影减(片酬),拍其他人的戏,我都(不减,拿得)很富裕!”
这番话,听起来既像是在力挺老搭档邱礼涛导演(两人合作过多部成功作品),也像是在开玩笑般地回应外界对他“票房号召力下降”的猜测。
是凡尔赛文学呢,还是仗义的真性情流露?
“降薪共渡难关”早有先例:《扫毒2》曾让他赚翻!
其实,这已经不是刘德华第一次为了电影项目而主动“牺牲”个人片酬了。
早在2018年,他在担任同样由邱礼涛执导的电影《扫毒2:天地对决》的监制和主演时,就曾做出过类似举动。
当时,刘德华的总酬劳(监制费+演员片酬)合计约为4000万港币。为了降低影片的制作成本,他选择了以票房分账的模式替代固定片酬。
这意味着,如果电影票房不好,他可能拿到的钱会远低于固定片酬;但如果电影大卖,他的收益也可能水涨船高。
结果呢?2019年暑期,《扫毒2》上映后口碑票房双丰收,在内地狂砍了13.12亿人民币的惊人票房!这也让采用票房分账模式的刘德华,赚了个盆满钵满,据称是他拍电影以来“赚到最爽的一次”!看来,这种与影片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合作模式,华仔不仅尝试过,还尝到过巨大的甜头!
“打骨折”后仍是天价?华仔片酬揭秘!
可别以为华仔这次为《猎金游戏》“降薪”三分之二,就真的亏大了,或者说片酬低到尘埃里了。
要知道,在经历了《扫毒2》和《拆弹专家2》(内地票房同样突破13亿)的连续大爆之后,刘德华的电影片酬早已水涨船高,一度飙升至6000万港币的顶级水平(例如他主演的《红毯先生》、《焚城》等影片,据传片酬都在此列)。
所以,即便这次为《猎金游戏》的片酬打了近乎“三三折”,他实际拿到手的金额,估计也不会低于2000万港币!
这个数字,对于我们普通打工人来说,依然是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但对于他这个级别的天王巨星而言,主动削减三分之二,确实已经是相当大的“牺牲”和“放血”了,也足见他对这部电影和当前市场环境的考量。
真正的“灵魂拷问”:港星的票房号召力,还剩几何?
真正让广大网友、影迷乃至业内人士感到担忧和值得深思的是:如果连刘德华这样地位稳固、国民度极高、几代人共同的偶像,都开始因为担心市场环境不佳、票房号召力可能出现波动,而不得不主动“自降薪资”来“救市”或者说“保制作”了,那么,如今的香港娱乐圈,还有谁能真正凭借一己之力“扛起票房”呢?
是不是意味着,那个单靠一个或几个港星的名字,就能吸引万千观众心甘情愿走进电影院的“黄金时代”,真的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猎金游戏》已上映,市场反馈或印证“降薪”必要性?
刘德华这部主动削减片酬的最新力作《猎金游戏》,已于今年5月1日在中国大陆正式上映。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截至发稿,豆瓣评分和票房表现似乎都比较平平,未能掀起太大波澜),似乎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当前电影市场的“低迷”态势,以及华仔此次“降薪保制作”的某种必要性和无奈。压力山大啊!
结语:
刘德华作为华语影坛的常青树和劳模典范,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此次他为新片《猎金游戏》自降三分之二片酬的举动,无论最终影片的市场表现如何,都再次引发了我们对香港电影及港星影响力的深思。
这究竟是刘德华个人的战略选择和对特定导演的义气支持?
还是整个港星群体乃至香港电影产业面临票房号召力下滑困境的一个缩影?
来源:小久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