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58岁的张曼玉,给娱乐圈明星们“好好上了一课”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5-17 02:05 2

摘要:张曼玉,这个名字在华语影坛上是个响当当的传奇。她从一个被贴上“花瓶”标签的小演员,一步步靠实力爬到影后的位置,拿奖拿到手软。可就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她却选择息影,转身去追音乐梦想,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到了58岁,她的生活低调又充实,彻底跳出了娱乐圈的浮躁圈子

张曼玉,这个名字在华语影坛上是个响当当的传奇。她从一个被贴上“花瓶”标签的小演员,一步步靠实力爬到影后的位置,拿奖拿到手软。可就在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她却选择息影,转身去追音乐梦想,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到了58岁,她的生活低调又充实,彻底跳出了娱乐圈的浮躁圈子,给那些还在名利场里拼得头破血流的明星们,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

从香港到英国,再回香港的早年生活

张曼玉1964年9月20日出生,祖籍上海,但她在香港长大。小时候家里条件不算好,父母离了婚,她跟着妈妈到处搬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8岁那年,她和家人移民去了英国,住在肯特郡。到了那儿,她得从头适应,完全陌生的环境,语言不通,文化也不一样。在学校里,她是少数的东亚面孔,同学们对她带的饭菜好奇,有时候还带着点嘲笑。她不爱吭声,默默吃完饭就去看书。这种经历让她小小年纪就学会了独立,也磨出了倔强的性格。

在英国,她上了圣保禄天主教小学,后来又转到肯特郡的中学。16岁时,她在伦敦一家书店找了份兼职,干些整理书架、招呼客人的活儿。她那时候的梦想挺简单,想当个发型师,觉得能靠手艺吃饭就挺好。1982年,她17岁,回香港探亲,结果在旺角街头被星探看中。对方递了张名片,说她长得漂亮,适合当模特。她半信半疑,但还是试了试。谁知道这一试,就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1983年,张曼玉报名参加了香港小姐选美比赛。那天晚上,她穿着白色礼服站在台上,笑得自然又大方,最后拿下了亚军和最上镜小姐奖。同年,她还代表香港去参加了世界小姐比赛,进了前十五名。这次比赛成了她进入娱乐圈的敲门砖,也让她从一个普通女孩变成了公众人物。

“花瓶”标签下的艰难起步

刚进演艺圈,张曼玉靠着一张漂亮脸蛋很快有了名气。1984年,她先在电视剧《画出彩虹》和《新扎师兄》里露脸,清纯的长相让观众挺喜欢。同年,她接了王晶导演的电影《青蛙王子》,跟张国荣搭戏。电影里她演一个甜美女孩,笑起来特别抓眼球。影片上映后,票房冲到1500万港币,成了当年十大卖座片之一。紧接着,她又在《缘分》里跟张国荣、梅艳芳合作,演了个地铁站偶遇的女孩。这部片子让她拿到了第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提名。可惜,那时候大家关注的还是她的外貌,演技几乎没人夸。影评人写文章说她“美是美,就是演得有点空”,还有人直接叫她“花瓶”。

“花瓶”这个标签,成了她早期事业的阴影。1985年,她跟成龙合作《警察故事》,演他女友阿美。拍戏时她很拼,有场商场追逐戏,玻璃碎片到处飞,她不肯用替身,自己跑下来,手臂都划伤了。成龙后来提起她,说她特别敬业,从不喊苦。这部片子票房2600万港币,排年度第三,她的名字也更响了。但外界的评价还是没变,觉得她就是靠脸吃饭,演技没什么深度。

那几年,她接了不少戏,像《南北妈打》《缘分》这种,角色大多是漂亮但没啥内涵的类型。观众喜欢看她,票房也不错,可她心里清楚,光靠脸是走不远的。她不想一辈子被人叫“花瓶”,于是开始主动找机会证明自己。

从“花瓶”到影后的逆袭之路

1987年,张曼玉认识了导演尔冬升。两人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后来合作了《再见王老五》。尔冬升一开始没太看好她,但看她拍戏那么认真,才觉得她有潜力。1988年,她接了王家卫的第一部电影《旺角卡门》,演一个乡下来的温柔女孩阿娥。这部戏让她第一次有了突破,观众和评论家都开始正眼看她。影评人说她演得细腻,眼神里有了故事。这部片子还让她拿到了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算是她从“花瓶”标签里迈出的第一步。

真正让她翻身的,是1991年的《阮玲玉》。这部戏讲的是30年代女星阮玲玉的悲惨人生,张曼玉为了演好角色,下了狠功夫。她看了阮玲玉的老电影,学她的动作和神态,连眉毛都剃了,改成阮玲玉那种细细的眉形。电影上映后,反响特别好,她凭这部片子拿下了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了第一个获这个奖的华人女演员。那一刻,她彻底撕掉了“花瓶”的标签,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之后,她的演艺事业就跟开了挂似的。1997年,她在《甜蜜蜜》里演李翘,一个为了生活拼命打拼的女孩。这部戏让她拿了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双料影后。2000年,她又在《花样年华》里演苏丽珍,穿着旗袍走路的样子优雅又沉稳,再次拿下金马奖最佳女主角。2004年,她在《清洁》里演一个戒毒歌手,状态完全放开,最后摘下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了亚洲唯一两次拿欧洲三大电影节表演奖的女演员。她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又漂亮。

感情路上的坎坷与释然

张曼玉的事业顺风顺水,但感情生活却没那么幸运。她跟尔冬升谈过一段恋爱,两人因为性格不合分了手。后来她又跟武术指导、地产商宋学祺交往过,但也没走到最后。1998年,她跟法国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结了婚,可惜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三年就结束了。虽然感情路上磕磕绊绊,但她没让自己陷进去,反而把精力都放在了事业和自己的内心世界里。这些经历让她更明白,生活得靠自己过好。

2004年,张曼玉拿下戛纳影后后,宣布息影,结束了20多年的演艺生涯。很多人以为她会就此退休,但她没闲着。2010年,她当上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大使,去贫困地区看孩子,还在微博上说想把电影带给山区的孩子,让他们有更多梦想。2014年,她又签了摩登天空,开始玩音乐,想转型做摇滚歌手。

那年她50岁,第一次登上上海草莓音乐节的舞台。她顶着一头乱糟糟的爆炸头,穿着黑色皮夹克,唱了自己写的歌《如果没了你》。她的嗓子不算专业,副歌部分还跑了调,台下观众有点懵,有人皱眉,有人笑出了声。演出完,网上评论炸了锅,说她跑调太厉害,劝她还是回去演戏。她没被这些话吓倒,几天后在北京站的音乐节又上台了。那天她穿着破洞牛仔裤,手里拿个水瓶,笑着跟观众说,她演了20部戏还被叫花瓶,这次也得给她20次机会。她唱完下台,步子特别轻快,后来跟记者说,她不是要证明啥,就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她的音乐路没走顺。嗓子条件有限,创作也不够成熟。2015年,她发了单曲《如果没了你》,但没啥水花。不过她一点不后悔,说音乐跟演戏一样,都是让自己自由的方式。

后来,张曼玉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视线。2022年,58岁的她被拍到在伦敦街头骑单车,穿得简单,粉色上衣配牛仔裤,背影看着跟少女似的。她还在菜市场买菜,跟摊主聊得挺开心。她开了抖音号,分享自己的日常,有时候在巴黎骑车,有时候在家切菜,还跟朋友野餐。粉丝都夸她优雅,有人猜她是不是缺钱了要带货,但很快就证实,她就是单纯想分享生活,没啥商业目的。

她的日子跟娱乐圈的热闹完全不搭边。她推了前夫阿萨亚斯的新片邀约,说没好剧本就不复出。她还说过,想活得像风一样,不被框住。她的选择,挺让人感慨。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里,她不追那些虚的东西,活得真实又自在。

现在,她住在伦敦,生活简单又舒服。早上泡杯咖啡,骑车沿着泰晤士河转悠,周末跟朋友聚聚,弹吉他唱老歌。2023年,她拍了个护肤品广告,60岁了还在伦敦阿尔伯特桥下拍片,气质一点没变。同年她在香港出席活动,穿白衬衫,走路稳稳当当,跟粉丝握手时还说希望他们开心。她活得低调,但一点不沉闷。

张曼玉的故事,真像一堂课。她从“花瓶”熬到影后,又在最辉煌的时候放下一切,去追音乐和自由。她58岁的样子,告诉娱乐圈的明星们,幸福不是靠名利堆出来的,而是得听自己心里的声音。她用20多年证明,成功不是别人眼里的光环,而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来源:足智多谋的史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