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迅因感染新冠延期演唱,目前口罩暗流涌动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5-18 10:09 2

摘要:2025年5月15日,香港乐坛天王陈奕迅的“Fear and Dreams”巡回演唱会官方通过微博发布了一则令人意外的消息:原定于5月16日至18日在台湾高雄巨蛋举办的三场演唱会将推迟至5月29日至31日。

新冠口罩自2019年末席卷全球以来,尽管毒株的演变让病毒的威胁减弱,但病毒从未真正远离。近日,口罩数据表明,新冠感染率又有重新缓慢上升的趋势。

2025年5月15日,香港乐坛天王陈奕迅的“Fear and Dreams”巡回演唱会官方通过微博发布了一则令人意外的消息:原定于5月16日至18日在台湾高雄巨蛋举办的三场演唱会将推迟至5月29日至31日。

延期的原因令人揪心:陈奕迅在演出前一天,也就是5月14日晚,突发身体不适,次日清晨经医生诊断确认为新冠病毒感染。医生建议他立即停止所有高强度活动,进入隔离休养状态,以免病情加重。作为一名歌手,嗓音和体力是演出的核心,感染新冠后出现的喉咙痛、发热、全身乏力或咳嗽等症状,无疑都会严重影响演唱表现。

这起事件迅速引发热议,不仅因为陈奕迅,也因为人们意识到,新冠病毒正在卷土重来。

过去几个月中,中国的新冠口罩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年4月的哨点监测数据,从3月31日到5月4日,全国门急诊中流感样病例的新冠病毒阳性率从7.5%稳步上升至16.2%。这意味着,在每100名因发热、咳嗽或喉咙痛等症状就诊的患者中,约有16人确诊为新冠,这一比例连续三周超过鼻病毒和流感病毒,使新冠成为当前最主要的呼吸道病原体。与此同时,住院的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也从3.3%上升到6.3%,显示病毒对部分人群的威胁正在加剧。

2025年3月的全国口罩数据显示,当月新增确诊病例56,286例,重症病例131例,死亡病例7例。这些死亡病例大多是老年患者或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群,尤其是在南方省份,如广东的汕头、珠海、深圳等地,新增病例数量相对较多,部分医院的发热门诊人流量有所增加。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网友们分享了“二阳”或“三阳”的经历,提到发烧、喉咙痛、味觉丧失等症状。

目前,中国大陆流行的主要新冠毒株是奥密克戎XDV变异株的NB.1系列分支。这一毒株是奥密克戎家族的最新衍生株,其刺突蛋白突变使其比早期毒株更易感染,即使疫苗接种者也可能“突破感染”。香港和台湾地区近期也报告以XDV毒株为主,显示其在东亚地区已占据主导地位。与2020年的原始毒株或2021年的德尔塔毒株相比,XDV毒株的致病性有所下降,重症率和致死率显著降低。然而,其高传染性意味着病毒可能在短时间内感染更多人群,尤其是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

除了XDV变异株的高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强外,疫苗或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力随时间减弱,抗体水平下降,针对XDV的更新疫苗尚未广泛推广,高危人群接种率不足,防控措施放松、人员流动增加以及公众口罩佩戴减少,春季湿冷气候利于病毒存活,检测频率降低,都是造成口罩回升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XDV毒株的症状表现较为多样,轻症患者可能仅出现类似感冒的轻微不适,而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中度发热或呼吸困难,这为口罩防控和个人防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目前正处于春夏交替之际,气温变化和湿度波动常常引发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感冒、流感和新冠的症状高度重叠,让普通人难以准确判断。

普通感冒通常以鼻塞、流涕和轻微喉咙痛为主要表现,症状温和,极少伴随发热或全身不适,患者通常在三到七天内即可自行恢复。流感则更为凶猛,患者往往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8℃以上,伴随明显的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头痛,咳嗽或喉咙痛可能存在但不突出,恢复时间通常需要一到两周。

与两者相比,新冠感染,尤其是XDV毒株,表现出更大的多样性。患者可能出现中低度发热(37.5℃至38℃)、显著的喉咙痛、干咳和极度乏力,部分人还会经历味觉或嗅觉丧失、腹泻或轻微头痛。重症病例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胸闷或呼吸困难,但这在当前毒株中较为罕见。

味觉或嗅觉丧失是新冠的一个标志性症状。据研究,约38%至55%的XDV毒株感染者在病程中可能出现这一症状,而普通感冒或流感几乎不会引发类似问题。因此,如果在发热或喉咙痛的同时,患者发现自己闻不到食物的气味或尝不出味道,需高度怀疑新冠感染。另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是流行病学史:如果近期曾接触过确诊病例,或去过口罩高发地区,感染新冠的可能性会显著增加。

要准确确诊,最可靠的手段是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对于许多家庭来说,2022年至2023年购买的新冠抗原检测试纸可能还存放在家中,这些试纸能不能检测XDV毒株呢?答案是可以的。抗原试纸主要针对新冠病毒的N蛋白,而这一蛋白在奥密克戎及其衍生株中的变异程度较小,因此大多数试纸的检测能力未受影响。

不过,试纸的有效性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首先,试纸必须储存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中,避免受潮或高温,否则可能导致假阴性。其次,检测时机至关重要,感染后2至5天是病毒载量的高峰期,此时阳性率最高,过早或过晚检测可能出现漏检。此外,部分试纸的官方有效期已获延长,例如某些品牌的试纸有效期可达22个月,建议通过包装上的批号查询最新信息。如果试纸结果为阴性但症状持续,建议在48小时后复测,或直接进行核酸检测以排除假阴性。如果试纸已过期或保存条件不明,最好更换新批次的试纸,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尽管XDV毒株的重症率较低,但某些人群感染后仍可能面临较高的健康风险。包括: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且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肺病的群体,是重症和死亡的高危对象;免疫功能低下者,例如正在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器官移植者或艾滋病患者,因免疫系统无法有效对抗病毒,感染后可能迅速恶化。此外,慢性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肾功能不全或肥胖症患者,以及未接种疫苗或未完成加强针的人群,也需格外警惕。研究表明,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及加强针可将重症风险降低80%以上,因此疫苗接种仍是高危人群的首要防护屏障。

为应对可能的感染,家庭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常用药物:

1、退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是缓解发热、头痛和肌肉酸痛的常用选择,但需注意剂量,避免对肝肾功能造成负担。

2、止咳化痰药物,如氨溴索或乙酰半胱氨酸,可帮助减轻咳嗽症状,促进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不适。

3、对于高危人群,抗病毒药物是关键。例如,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是一种口服抗病毒药物,需在感染早期(症状出现后5天内)使用,可显著降低重症和住院风险。

此外,电解质补充液可用于预防发热或腹泻导致的脱水,维生素C或D可作为免疫功能的辅助支持,尽管其直接抗病毒效果有限。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确保常规药物的充足供应,例如降压药、胰岛素或吸入性激素,以免因新冠感染导致基础病情失控。

在日常防护方面,接种新冠疫苗及加强针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公共卫生机构均推荐高危人群优先接种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更新版疫苗,以增强对XDV毒株的保护力。

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例如医院、商场、公共交通工具或演唱会现场,佩戴N95或医用外科口罩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

勤洗手和保持室内通风是简单却不可忽视的习惯,研究表明,良好的通风可将室内病毒浓度降低70%以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尤其是在口罩高发地区,如广东的部分城市。

如果出现发热、喉咙痛、咳嗽或味觉丧失等症状,应立即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避免外出,并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是否就医。健康监测不仅能保护自己,也能避免将病毒传播给家人或社区。

此外,心理健康在口罩期间同样重要,尤其是那些计划参加大型活动或有高危家人的群体。如果感到压力过大,可以通过冥想、运动或与亲友沟通来调节情绪。

愿大家都能在这一轮口罩小高峰中平安度过,迎接更健康、更美好的明天。

来源:金选医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