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9日凌晨,陈奕迅个人社交账号突晒烤牛排配图,配文“复活后先吃肉”引爆热搜。此前48小时,一则“陈奕迅因新冠并发症去世”的短视频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疯传,累计播放量超5亿。
导语
2025年5月19日凌晨,陈奕迅个人社交账号突晒烤牛排配图,配文“复活后先吃肉”引爆热搜。此前48小时,一则“陈奕迅因新冠并发症去世”的短视频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疯传,累计播放量超5亿。
这场由假新闻引发的舆论风暴,最终被当事人以黑色幽默化解,却暴露出明星健康谣言产业链的疯狂。
事件回溯:谣言如何48小时席卷全网?
谣言起源:5月18日21:03,某短视频账号发布“陈奕迅抢救无效去世”消息,配图为2019年其抗癌住院旧照,3小时内获赞230万;传播路径:短视频平台→微博话题→境外社交平台→粉丝社群裂变;辟谣行动:5月19日00:17,徒弟叶晓粤晒与陈奕迅助理通话记录,证实“师父在录音室工作”;5:42,环球唱片声明“将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但声明阅读量仅为谣言帖的1/10;终极反转:7:59,陈奕迅账号发布烤肉照片,配文“复活后先吃肉”,话题登顶热搜;身体数据:▶️ 2025年体检报告显示肺活量达4800ml,超同龄男性平均值37%;▶️ 新冠康复后开启“重生计划”,每日健身2小时+声乐特训;工作强度:正筹备“LIFE AFTER LIFE”全球巡演,已排定52场次,创个人纪录;同时担任香港癌症基金会大使,年内探访病童超20次;医学解读: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术后/康复期适量摄入红肉有助于血红蛋白恢复,但需搭配膳食纤维”;行业反思:明星死讯为何成流量密码?黑色产业链:造谣账号单条收益:平台流量分成+黑粉打赏+恶意带货,预估单条最高获利80万元;2024年类似谣言同比激增214%,67%针对40岁以上艺人;平台责任:抖音最新算法测试显示:带“死亡”“绝症”标签视频推荐权重提升2.3倍;微信辟谣中心数据:明星健康类谣言举报核实率仅19%;法律困境:律师解读:多数造谣者使用境外IP+虚拟身份,跨国追责成本超50万元;粉丝两极反应:
支持派:“用幽默对抗恶意,这才是真正的孤勇者!”(点赞82万) “看到牛排上的迷迭香就知道是Eason真号,细节控哭了”(热评第一)质疑派:“团队反应太慢,让谣言发酵整晚必有内情” “为什么每次‘被死亡’的都是积极做公益的艺人?”(引发2.4万讨论)→ 点击参与投票: 揭露3.5万网友真实态度
来源:综艺报娱乐